我们在执行任务中要做到深入监视,对内部要按岗位责任制要求,保证“不破包、不摔包”,在搬卸过程中,随意扔包都属于破坏粮食的行为。我在作业组中担任安全组长,管理监控非常严格。
在“保粮保钢”期间,发生过两起案件。当时,有一个人从外面进入了货场,把事前削尖了的竹筒,插到装黄豆的麻袋上,黄豆就“哗哗”地流出来,他用袋子装了准备逃跑,但是被我们发现了,送到派出所进行审查,然后送到市里处理。还有一起是在白糖运到货场的时候发现有破包,当时糖都是凭糖票供应的,每人只有很少的定量。我们发现白糖破包之后,就沿着糖散在地上的路线进行追踪,发现嫌疑人从站前桥头的铁丝网破损处逃走。我们蹲坑守候,但是由于他没有再次作案,所以一直就没有破案。
“三门干部”下放
在货运派出所工作期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当时,我们这儿有三个姓李的人,他们说话都有不同的口头禅,一个是“好像是”,一个是“这个时候”、“那个时候”,一个是“这个样子”、“那个样子”。这位经常说“好像是”的人就是永定门派出所的指导员。
有一次,货车出现了火灾预警,虽被及时扑灭了,但是按规定还是要上报内勤。公安分处的领导就来主持报告会,领导就问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火灾有没有发生,指导员“好像是”的口头语就闹了笑话。领导非常关心地问:“到底有没有?”指导员一着急就说:“好像是。”领导就更着急了声色俱厉地说:“问你到底着火了没有?”指导员越紧张就越说不明白,还是一口一个“好像是”,“好像是”。我们在底下都想笑,可是碍于领导在上面,还都得憋着。这是印象深刻的一个乐子。还有一个同事说话慢条斯理地,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皇上”。
1961年,我又被调到了大红门驻站。大红门车站也是一个重要的货运站,一般短途的车辆都在大红门货场停靠。大红门车站比永定门车站的规模要小一些,但我的工作任务相同,也是要保证运输物资的安全。驻站跟以前的情况不同,我是单独作业,相当于代理所长,全面负责车站的安全工作。
驻站民警与车站站长属于协作关系,站长负责业务,驻站民警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大红门车站的张站长跟我的关系很好,他喜好喝酒,总拉着我吃饭。他喝酒我就看着,他死乞白赖地劝我,我还是不喝,因为我的任务要求是绝对不能喝酒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虽然我不能陪着他喝酒,他也不会觉得扫兴,因为他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我帮助他保证了全站的安全,他还专门给我配了一间房子。
我先后在永定门客运站派出所、永定门货场派出所、大红门车站各工作了一年左右,这样,“三门干部”下放的三年期满,我就回到了机关。这三年的下放也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正好参加到了第一线的实践中,通过这三年的实践,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实践出真知。
一步登天进入公安部十局
1964年,我被选调到公安部十局工作,这在我的工作历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在我的人生中,是一次历史性的大飞跃,是改变我一生的关键时刻。我曾经写过一个单口相声《一步登天》,就是形容我的这次飞跃。
据说这个选调有三个条件,一是字写得好,二是年龄在30岁以下,第三个条件是身高要求。这三个条件我都符合,小时候在私塾练了一手好字,当时我是29岁,我的身高也够,那时候篮球也打得比较好。我曾在1955年到1956年期间在十局驻勤,许多同事戏称我这是“二进宫”。
理论学习和外出调研
由于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初中没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所以到了公安机关急需“武装头脑”。当时国家机关组建夜校,要求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集中学习《唯物论辩证法》、《反杜林论》、《实践论》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籍。我的作息时间也有所变化,每天分三个时段: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上班,晚上3个小时到夜校集中学习,每天在机关食堂吃饭。当时我在文学系,学习了古典文学的一些知识。当然也很注重执政理论观念和业务能力的加强,虽然具体的效果不是马上就能看到的,但是这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吧。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我们还到外地展开调研,学习总结各地的先进经验。学习了李国山的先进经验。李国山是一个驻站民警,曾任沈阳公安局局长,他出身贫寒,虽然没上过学,但是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脑筋也很清楚,讲话很有逻辑性,他说快板很有名,合辙压韵,生动有趣。后来他得了贫血类的疾病去世了。
在1964年,我们到了沈阳公安局锦州分局公安分处调研他的事迹,当时我们去到那里,先是指导员介绍经验,然后我们又到了新民车站、新立屯车站,调查人物事迹的真实性。最后,我们总结了他的一生经历和他的驻站经验,跟领导汇报后,推荐到公安部十局,在全国号召学习李国山“参加生产、保卫生产”的先进经验。
1965年,与公安部十局同事,右二为王立业
后来我们又去大连调研,在大连市区附近的周水子派出所,这个派出所是在大站中间的一个小站,我们进行了摸底调查,总结如何保证中间站的治安保卫工作。当时外出调研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次。
大练基本功
我所在的政治处主抓学习和素质,我们就组织了大练基本功的“比武大会”,这也属于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主,从各个铁路局的派出所里选出来十几名乘警、民警参加比武。
“比武大会”主要是介绍业务情况,但是警卫工作属于机密是不能讲的,因此主要就是宣讲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介绍一些追踪方法和一些消防内容,例如如何在没有楼梯、梯子的情况下爬楼,并在大会上表演这些内容。在大会现场做一个模拟现场,有一个呼和浩特的刑警就在现场模拟了步法,追踪不法犯罪分子,通过实地勘察脚印来推断作案对象的年龄、身高、体型,判断他的行踪去向等,可以跟现实的案例相呼应。
我记忆比较深的就是济南公安局徐州公安分处的一个叫王荣均的民警。他是“比武大会”上的中心发言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尖子。他介绍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当时我主要负责一些调研工作,还有录音、存档,将这个人的全部情况总结成系统材料。
这次“比武大会”也是借鉴了解放军的大比武经验,十局局长李清昌和各公安处的其他领导也参加了大会。
干部选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