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点击:

引子

我和回忆久久公司访谈主持人的对话有问有答,感觉很有趣。故作为本书的主要文体形式。

采访者:您已经来过我们公司几次了。对公司有了一些了解吧?

王德成:其实我接触你们这个传记公司也没多长时间。2011年春节期间,是从给冯黎老师的《眼望青松——回忆录》写序,到后来看到甄力强老师的《峥嵘岁月》回忆录,才下决心在这儿出我的传记。我的传记以前有一点资料,本来想过了若干年之后再写,现在由回忆久久促成,那我就提前了。因为传记这个东西是属于个人的历史,就得认真去做。我这一辈子做的事很多是关于国家历史、中华民族历史这方面的研究与编辑出版工作。比方说我第一章里面就要重点谈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也就是建国后我们国家的“大事记”,按照每天大事必须有记录的原则,由我们魏丕植秘书长等几百人,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把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每天的大事记,编辑出版了50卷,影响非常大,国家领导人已经给予了肯定。

后来日记体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日史》,是全国省一级别第一个编辑出版面世的。江西有井冈山精神嘛,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日史委”)首先抓了江西省。江西省的管志仁先生也是“国家日史委”的副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不仅在江西有个“江西省日史编辑室”,而且在北京还有个专门的机构,人员最多的时候三四十人。江西省和北京合起来最多的时候七八十人,一共花掉一千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在那里头受命当副部长,前一段是总编,负责带领编辑,包括其他人员一起完成“江西日史”八卷的工作。

采访者:您的个人传记正是鉴于您之前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王德成:对,就是国家日史,还有“江西日史”,这是我曾经从事的一个主要工作。第二个就是《中国战争史》。毛主席七十多年前就计划要写《中国战争史》,但是“有志未逮”。现在由军事科学院的武国卿部长负责编著。他是毛新宇的原上级领导,在军事科学院当过战略战术部的部长。武国卿部长花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五百多万字、一千多幅图表的工作,实现了毛泽东的夙愿。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我20年来、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负责策划、编辑等,现在终于交给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2009年已经签约了。这也是有关中国5000年的社会发展历史的大型军事科学工具书——共十三册三十卷本。

这些年来,我的主要精力基本上都放在参与国史和中华民族军事历史的一些编辑出版工作中了。

个人回忆录和家史这部分,我也是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准备。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尽早把资料找全,然后通过口述,通过您的采访和我自己的整理,加上贵公司的后续工作完成它。

采访者:刚才谈到出版了几本比较重要的书,都是与历史有关的?

王德成:对。

采访者:您出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您希望它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王德成:你问得好。这本书的书名我一直在考虑:从草根到副部长、到部长,或者是从草根到作家,或者从××到××。我的意图首先是面对成百上千的读者,甚至未来历史上我的家族亲友世世代代的人们。书名暂定为《草根之路》,因此首先我要忠于历史、依据事实。另外这本书也是独辟蹊径,不仅仅是把个人从小到大,从家庭、学校到部队以及转业期间的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历史事件真实地描述出来,而且在每一个事情的最后阶段还有一些提炼到理论上的东西,比如对教育、成才和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感悟,以及对爱情的感悟等等。要给年轻人和更多阶层的人们一种思考和借鉴,使他们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本书内容至少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各9个字:第一方面是说写这本传记中许多事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将在这本传记里面回答这些问题。第二方面是要通过这本传记给读者一个思路,给人一种联想,也是9个字,就是“好观念、好做法、好活法”。

我自己家里比较穷,但是通过我大半生的努力奋斗,四十多年的工作到退休,可以肯定地说,我自己目前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有个好的观念,然后有好的做法,比如实干、读书、学习、交友等等,自然现在有个好活法——我认为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幸福。这个传记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写的,也不是每个人有能力写的,也不是每个人有财力写的。我目前就是自己已经做到了一部分,然后水到渠成,也有自己平时的积累、收藏资料,还有这次感谢“伟人特型演员艺术团”的成员有些人先出了传记,有些正在出传记,也由于我们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我们这个时候也能够得到贵公司的一些优惠政策,在这里表示非常感谢!这就是我的自传的引子。

引子

 

2010年9月6日,李宝民(左一)、陈太平(左二)、王德成(右二)参加姚治华先生(左三)沙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日史》

从第一章直到第四章,实际上是我40年的工作简史。但其中有几件必须重点回忆的大事将分章叙述。

采访者:您觉得出传记是个人的一种需要还是与社会大环镜有关?

王德成:两个都有。一个是社会需要,我希望我的这本传记可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和“江西日史”、《中国战争史》研究人员以及后世有关专家了解国史、战争史、江西省的日史,包括我个人和我所在过单位的一些重要历史事实的参考资料。第二是对于我个人,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家族,不管他们的后代今后干什么,有多大的贡献,有相关历史事实的疑问,都可以在史料——包括我的回忆录中找到答案。另外,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中华民族的许多智慧结晶,最后都将物化,以图书资料或者其他有关产品的承载形式流传于世。我这六十多年来的一些故事、一些历史,我也希望把它记录下来,流传下去。

采访者:现在国家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您这本书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家庭,您做出了很多的成绩,您的自传其实也是一个历史的记载。

王德成:对,有那么一点意思。我感觉应该把咱们两个人的对话全部记录下来,这样最后的成书会有问有答,显得很自然,再加上其他编辑同志和评述人的寄语共同攒成一本书,更显得真实可靠。咱们谈话的这个传记,我感觉能达到95%的真实就满意了(因为有些记忆可能有误差)。

采访者:您出这个传记有什么顾虑吗?

王德成:我现在没有什么顾虑,虽然我在网上、亲友中间征询过意见,我的“自序”已经在网上公开发表了。个别人也有不理解的,也有读不懂的,但多数人是支持的,也有人说“您现在还能写传记啊?”好像我现在不该写一样,但是我感觉咱们回忆久久公司就是为普通人写传记的。

采访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资格去拥有一本自己的传记。

王德成:对,不管是草根还是英雄,只要他有经历、有能力、有财力,都可以写自己的传记。当然自己的传记影响范围多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