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011年3月,体检时合影左起:黄春民、王德成、吴世毅
他们为我们县捐赠图书费了好多功夫;发文、开会、集中、托运等等。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达出我县和我个人的万分感谢之情的!
整个出版社把库存图书找了不少,机关里头捐赠不少,所属单位捐赠拉了一汽车的书,本来设想的是汽车拉过去,或者他们县来人拉走,为了减少他们麻烦,到火车运输,全部给他们发过去。十多万码洋的图书一下子给我们扶风县图书馆送去了,这下子我高兴得要命。我在退休之前给局领导的信里面说:“不管出版社前某个领导对我有何评价,但是局领导、局机关、党委工会、共青团委,所有领导干部对我们县捐赠图书这一点上我是千恩万谢,就是消除了我过去在出版社的一些烦恼。”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表示我对局里、对我们领导机关的感谢。
采访者:给对县里捐赠图书,您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
王德成:在这之前就有这个想法。我不是喜欢读书嘛,我自己有不少藏书,这个藏书从马恩选集、马恩列斯全集到四大名著,真有些很珍贵的图书,现在都绝版买不到的。我的房子小,也装不下,卖废品舍不得,本身我也喜欢收藏,所以得找个去处。给儿女,儿女也不一定喜欢。我和我爱人蔡小林商量后就是捐赠到家乡去。
再有,过去几年我到我们县里去,县长、书记很热情接待我,他们到北京来以后,我也请他们吃臊子面,他们也到我家里去。他们一看说王主任你的书还不少嘛。我到县里去看县长,当时张县长那个办公室特简陋。我到他们图书馆参观,图书馆是有些藏书,书太少、破破烂烂的,因此这个想法是慢慢形成的。
采访者:之前看到一些情景都记住了?
王德成:对。都融合在一起下定的决心。过去那个老县长、老书记的办公环境、图书馆的环境,人家当时是怎么艰苦创业的,而现在呢?楼房高了、办公环境好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是不是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不是提高了?我要做个强烈的对比,这一部分也可能是一个亮点。除了《中国战争史》,这个是咱们第三章的亮点。
1992年,张县长在办公室
采访者:这个反差是怎样体现的?
王德成:一个是通过张县长和图书馆,展示当时那个办公状况、住宿情况,因为县长就住在办公室,边上有个床,床和办公桌中间是跑煤气的铁皮管。一看你就想到当时那个80年代的县长是怎么艰苦创业的,怎么为人民服务的。
采访者:为什么会以捐赠图书这样一种方式做贡献?
王德成:自古以来不管是秀才也好,不管是七品芝麻官也好,为家乡做事总是给后人留下纪念的话题。我的能力很小,我也没钱给家乡修桥铺路,我有的就是以前收藏的图书,力所能及的一点心意。我相信未来我们县里的人,至少会知道王德成为家乡做了一件好事。另外,扶贫先扶人,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是贫困县,把人先扶起来,扶人先从改变观念开始。有一本日本的书叫《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首富》,我把这本书也给他们寄去了,这是前几年的书。因为你靠农业是富不起来的,必须搞工业。你看江苏的乡镇企业起来,或者山东这边也是一样,以及咱们国家股份制以后,南方的小产业起来,光靠农业、光靠小农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
我前面不是说嘛,哪个省、哪个县有了这个《中国战争史》就是宝书,就能打胜仗,人们少遭殃。我寄图书深远的意思就是为我们扶风县后代建造一个读书和改变观念的平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争先的一个理念和思想。我后来跟图书馆讲了,办“图书证”要放宽,我们的同学、工人、农民都可以去看,包括给各乡镇再拨一些书。以后再发展网络,学习就更方便了。我在“佛道生视频网”或“fodaosheng 的视频”上发了一些视频文件。虽然我63岁了,但是我的观念还比较新,从当时的286型电脑玩起,286、386、486、586到现在的CPU及硬盘才多少啊,可是现在的硬盘500G的,1个T、3个T(1000G=1T)的,还在发展。就是说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我的优酷视频也比较新颖,到时候还要继续搞下去。
所以,给他们送书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扶贫先扶人,扶人先转变观念,从长远看大有好处。
采访者:这些书都是您收藏的吗?
王德成:自己收藏的有1万多码洋吧,我们单位捐赠的书大大超过这个数,共捐赠有十多万码洋吧,因为有些如马恩全集都好几十本,我们没法估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采访者:现在有没有去了解这些图书是否起到您捐书所期待的作用?
王德成:起到了一些作用。我们也有跟踪观察,我在自己的“优酷”中有视频。县图书馆摆了7格书架,有些书有重复的那些他们可能就送给乡下一些乡镇学校了。也有领导或群众反映谁把有些书私自挪用了。但是我爱人蔡小林和我说了:就留在你们扶风县,收藏在你们扶风县哪个员工、哪个干部家里头也是好事,证明人家需要,让我别生气、别追究了。绝大多数还是归到县图书馆了嘛。
采访者:您放在图书馆是为了能传后世?
王德成:是的 ,也是为了现在给人借阅的。比方说扶风中学哪个老师,或者是谁喜欢,他拿了。按照我当时的意思,比方说《毛泽东诗词书画鉴赏》我就给他们十多本,意思是当时在位的县长、书记,给他们送一本,说“这是在北京工作的王德成送的”,也有这个意思,不是说非得百分之百交给图书馆不可。
采访者:从这件事来看,您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其实也是在为家乡做贡献。做不了大的贡献,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
王德成:对,不可能像有的人拿得出钱去修桥铺路、盖多少楼房叫家乡贫困的人去住。我就力所能及地把书捐给县里,我捐一些,我们单位捐的更多有10万元码洋。这里应大力地把我单位所属的中直国家机关的党团组织、工会感谢一下,因为人家是大机关,给我们一个县捐赠图书来了,全国有两千多个县呢。
采访者:因为有您的关系?
王德成:是啊,我心里想着过去当编辑部主任的时候一天采访一个县,10年才可能走完,你看看全国有多大!人家把这个资源给我们县,我们县就应该抽时间来感谢一下。
采访者:在您觉得书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虽然当时看不到实际的效益,但是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王德成:对,我们的后代如果能够看到的话,虽然书上面没有王德成的名字。
采访者:其实您对故乡有着一种眷恋之情。
王德成:是。扶风县出了一本《文化志》,在《文化志》里面提到了一下王德成捐书的情况,我打算照上照片,因为也载入史册了,在扶风“县志”里记载了一笔。
王德成被编入《扶风县文化艺术志》724页的简介条目
采访者:您觉得您对家乡的情感是因为什么,才有这么强烈的为家乡做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