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新中国的守望者--丁民仆回忆录 第25节

点击:

大女儿一家移民加拿大,不在身边,但也很关心我,时常邀我过去游玩。2008年7月,我去了一次加拿大,那里地广人稀,森林多,空气好,特别是温哥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大女儿一家都对我特别热情,带我游玩了许多地方。

 

2008年,丁民仆和外孙女李丁峤在加拿大刘易斯湖留影

除温哥华市内各个公园外,女儿和外孙女还陪我去了北美有名的自然风景区,那里有很多漂亮的雪山和绿色的湖面。我们在世界知名的哥伦比亚冰川乘坐巨型雪车下到300米深的冰河面下,接触到第二次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我们还去了有加拿大国宝之称的刘易斯湖,那如镜面一样的绿色湖面倒映着雄伟的高山和冰川,美不胜收。

 

2008年,丁民仆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留影

 

2008年,在温哥华和大女儿丁红(中)及外孙女李丁峤(左)合影

后来,女婿开车带着全家去了温哥华市对面的温哥华岛。那个岛很大,我们先到岛东部的维多利亚市玩了两天,那里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宏伟庄严的议会大厦,有色彩缤纷的宝翠花园,还有蝴蝶花园和皇家蜡像馆等特色景观。离开维多利亚市,我们又开车去了温哥华岛的西端,即加拿大的西海岸,在那里玩了两天。除在几个海边沙滩玩以外,我们还乘坐快艇到太平洋观看大鲸鱼表演,玩得很开心。

 

2008年,丁民仆和大女儿全家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宝翠花园留影

(左起:大女婿李永峰、丁民仆、外孙女李丁峤、大女儿丁红)

 

2008年,丁民仆和大女婿李永峰、外孙女李丁峤在加拿大西海岸准备坐快艇去太平洋大海看大鲸鱼

 

2008年,在温哥华和大女儿丁红(左)、大女婿李永峰(右)合影

加拿大的环境很好,大女儿一家都留我在那里多住些日子,但因为语言不通,我还是稍有不适,在领略了加拿大的美丽风景后我便回国了。

 

2008年,丁民仆和大女儿丁红(左)、外孙女李丁峤(中)在加拿大弓河瀑布留影

珍惜晚年生活

如今,我的两个女儿都有了自己美满的家庭,生活幸福,孙辈的孩子们也已经长大,开始面对他们精彩的人生,我很欣慰。

 

1999年,外孙李汀毓和外孙女李丁峤合影

 

21世纪初,大侄子丁增贵及其儿媳、孙子丁伟来京探望(后排中是丁民仆)

 

1998年,大侄女丁林(后排右一)、三侄女丁桂兰(后排左一)、三侄婿王善德(二排左)、小侄媳王才珍(后排右二)来京探望(二排右是丁民仆)

为了丰富我的晚年生活,防止老年痴呆。2008年,我买了一本中央电视台的《老年课堂——跟我学电脑》,自己边看边操作,有不懂的内容问问我女儿,有不会的操作的请女儿或外孙帮帮忙。这样,我慢慢学会了玩电脑。现在,我每天要和北大教员以及我分布在国内外各处的几十位同学联系,互发幻灯片。这使我了解了国内新闻,欣赏各国美丽风景,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开阔了眼界。

于我自己,离休之后的我想要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充实又精彩。通常,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到颐和园溜溜弯,锻炼下身体,10点左右回家,上上网,休息一下,准备吃午饭。下午,我常去附近的老年活动室,和我的老年朋友们一起打打牌,娱乐一下,晚上再看看电脑。我经常和同学们互发邮件,了解彼此的近况,讨论时事新闻,日子过得很有意思。过去工作的会计事务所有时也会找我做些事,但我已不再以工作为主,多是享受生活了。

2000年、2008年,我先后两次回老家探望。家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道路、河流、房屋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过去绝大部分都是茅草房。家乡的河流很多,但都是弯弯曲曲的小河,道路也都是弯弯曲曲的小路。过去的路我很熟悉,记得1954年夏天发大水,田地、大道小路全部沉在水里,一片汪洋,只能看见房子。那时我能知道哪儿是路,哪儿有河,有桥,从富安到家二十多里路我一个人能走回家。可这两次回家,我一点也不认识了,如果没有人带路,我是找不到老家在什么地方的。

 

2000年回老家时,与大侄子丁增贵(后排左一)一家及大侄女丁林(二排中)合影(后排右一是丁民仆)

 

2000年回老家时,家人合影

(前排左起:大侄女丁林、丁民仆;后排左起:三侄女丁桂兰、大侄子丁增贵、小侄媳王才珍)

 

2000年回老家时,家人合影(后排右一是丁民仆)

 

2000年,到滁州和小侄子丁汀(右一)等人合影(右三是丁民仆)

 

21世纪初,三侄丁增铭

我问老家的人,这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从1958年起,地方政府发动群众兴修水利,重新挖河,将原来的小湾河全部平掉,新开的河都是东西向或南北向,彼此间隔二三里路。新开的河流相互平行或垂直,组成大方格网状的河流水利系统。河边还新盖了成排的房子,都是别墅式的洋瓦小楼房。只有少数不沿河的地方还有老瓦平房,多是家乡的老人不愿换处所,依然住在那里,但我小时那种茅草房则一间也看不到了。新修的沥青马路也笔直宽广了许多,能通汽车。老家的农民确实比过去富裕多了。

珍惜晚年生活

 

2008年,与二嫂王英(中)、大侄女丁林(右)合影

(这是我的出生地,我家的老房子全没有了)

回到老家,侄子、侄女等亲戚朋友们很热情地招待我。小时的同龄友人多数不在了,但能见到和我最要好的崔世铨、吴宗甫两位,我已经非常高兴了。

 

2008年回老家时,和少时好友吴宗甫(左)合影

回首过去,感慨今朝。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孝顺体贴的儿女、可爱懂事的外孙和外孙女,我非常满足。知足者常乐,在经历过动荡岁月的洗礼后,我更珍惜现在平和愉悦的生活。

 

2009年8月,大女儿丁红(后一)带外孙李汀毓(后二)、外孙女李丁峤(前二)、姨外孙杨朝晖(前一)游扬州个园

 

2011年,建党90周年纪念邮票

后记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从偏远乡村走出,成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能够在北京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发挥自己的所学我深感骄傲。每一次的成长,每一次肯定和赞誉,都是我努力拼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