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新中国的守望者--丁民仆回忆录 第24节

点击:

转院后的一段时间内,妻子的病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出院后没两天便又反复,还要再住院。自1994年开始,妻子基本长期住在医院了,而且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我给她请了一个保姆,白天照顾她。但保姆也要休息,晚上我也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就下班后到医院守夜。

后来西医对妻子的病束手无策,我们又转而尝试中医治疗。我每天晚上熬好中药给妻子送到医院,照顾她一宿,第二天早上5点再急忙回家,给她做些喜欢吃的东西,熬点汤补身体。将东西送到医院后,我再赶去上班。可尽管如此,妻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住院的几年中好几次病危,好不容易才抢救过来。

妻子的病本来是属于呼吸科的问题,但发展至后期,气管炎变成了肺心病,最后甚至导致心脏衰竭。1998年12月,妻子的病已经非常重了,我连续一周在医院照顾她。12月26日那天是星期六,二女儿休息,要替我在医院照顾妻子,让我回家休息一下,第二天早上再来,但妻子坚持不让我离开。果然,上午九十点钟,妻子突然无法呼吸,经抢救无效,还是离开我们了。

回忆妻子生病的6年,我特别感动。妻子原本脾气不好,爱发脾气,但在生病期间,她克制得特别好,从来没对我和孩子们发过脾气。妻子也知道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但她从没有抱怨过,也没有怨天尤人,心态反倒比以前更好了,仿佛一下看透了些什么,更珍惜和我们相处的时光。

妻子病中还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十分伤心的事情,1994年妻子住院期间,我的岳母去世了。岳母是在扬州去世的,当时我两个女儿的孩子都还小,但大女儿家有保姆照顾还好些,二女儿实在无暇分身,便由我和大女儿做代表去了扬州。

早晨乘飞机飞到南京,辗转到扬州,办完丧事两天后急忙回来。我离开时告诉妻子去做身体检查,要离开两天,并不敢告诉她岳母去世的事,因此她什么也不知道。

岳母膝下无子,我这个大女婿要为老人家披麻戴孝,还有摔火盆等也要我去做。真正见到岳母的遗体时,我非常激动,心想岳母这样一个朴素善良的老太太怎么这样早地离开了我们。她的大女儿、我的妻子也重病在床,母女俩一样命运坎坷,甚至连老人家临终前两人都不能见上一面。思及此,我不禁当着众人的面痛哭失声,口里还呼喊着岳母,悲伤的感情不可自抑。

 

岳母五六十岁时和妻子孙悦华合照

 

七十多岁的岳母

 

八十多岁的岳母

岳母的葬礼结束后,我和大女儿急忙回了北京,直到最后我都没有向妻子透露岳母去世的消息。妻子父亲去世得早,多亏了岳母拉扯大了妻子姐妹两人,可谓是相依为命,彼此感情很深。不过奇怪的是,自从我参加完岳母的葬礼再回北京之后,妻子绝口不再提岳母,甚至连她妹妹来京看望她时也不问。我想,或许那时妻子心里已经明白了,只是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或许成为了妻子永生的遗憾。

 

1989年,妻子姐妹俩和岳母合影(左起:妹妹孙毅、岳母魏芳英、妻子孙悦华)

大女儿一家

大女儿出生于1961年,原名丁小华,后来上小学时正好赶上“文革”,讲究“红”,遂改名丁红。

大女儿大学就读的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搞软件的学校,当时的名称是北大二分校,实际上是第四机械工业部创办的学校。在校期间,大女儿表现优异,成绩出色,毕业后被留校。大女婿李永峰是个老实正派的北京人,和大女儿是同班同学,两人毕业后走到了一起,感情很好。

1994年大女儿在北医三院住院待产时,恰好妻子也在医院调养,我还能就近照顾她一下。孩子出生那天情况很危急,大女儿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值班大夫来检查时没有听到胎音,也吓坏了,急忙安排到手术室剖腹产子,幸亏手术得早,见孩子出生后没有呼吸,又急忙抢救,终于把孩子救了回来。

1996年,大女儿一家办了移民申请,去了加拿大温哥华。大女婿很有本事,移民后马上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印度人开的软件公司工作,直到现在,工作很稳定。大女儿在温哥华中文学校教中文。

2011年,丁红50岁生日时一家合影

(左起:大女儿丁红、外孙女李丁峤、大女婿李永峰)

外孙女李丁峤,“峤”取“侨”的同音,意为华侨。外孙女在学校表现非常出色,中文和英语都很棒,她还曾用中文写文章,在华侨报纸上发表。除了学习优异,外孙女还弹得一手好钢琴。2010年,我国侨联组织到世界各国挑选华侨的小孩回国寻根,活动期间,各个国家的华侨代表分队活动,温哥华专门有一个团,也由一名华侨老师带队。外孙女在团队中表现特别好,还独自接受过天津电视台的采访,后来带队老师决定留在国内休息,让她带队回去。外孙女正在读高中,明年即将高考,相信她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2008年,在温哥华西兴海边与外孙女李丁峤合影

 

2010年,外孙女李丁峤(中)参加各国华裔“寻根之旅”代表团回国时留影(左是丁民仆,右是外孙女的祖父)

 

2010年,外孙女李丁峤在颐和园

二女儿一家

二女儿1966年出生,恰逢“文化大革命”开始,遂取单名为“文”。

丁文大学读的是北京钢铁学院(现名北京科技大学)液压机械专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二女婿李清生是和她同一系的同学,也是一个老实正派的北京人,因为出生时其父正在外搞“四清”而得名。二女儿毕业后被分配到冶金部的一个工厂,后来离开工厂到一个小公司从事液压专业工作。二女婿学机械,现在一家较大的国营电子企业工作,任高级经理,负责公司下属北京、合肥的两个工厂的机械设备,工作很出色。

 

2011年,丁文45岁生日时一家合影

(左起:二女婿李清生、二女儿丁文、外孙李汀毓)

外孙李汀毓出生于1993年,刚刚参加完高考,成绩还不错,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我对外孙期望很大,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希望他能够更刻苦地学习,多学一些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回报我们的祖国、社会。

 

2011年,和刚参加完成人礼的外孙李汀毓(左)合照

 

2011年79岁大寿时,和外孙李汀毓(左)合照 

孝顺的子女们

我的孩子们对我非常孝顺。

 

2000年,全家福

(前排左起:大女婿李永峰、大女儿丁红、丁民仆、二女儿丁文、二女婿李清生;后排左起:外孙女李丁峤、外孙李汀毓)

二女儿一家在北京有房子,但为了照顾我,他们长期和我生活在一起。虽然他们工作很忙,但对我很体贴,主动为我买东西,帮我做事情。现在我身体还算健康,也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对我的身体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