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得挺有道理的,但我还是有一点怀疑:为什么要选送高中生去苏联学习呢?所以我也没有积极地争取,我和老师商量说:“我跟家里面去说说怎么样?”
老师还是一直在劝我:“不要跟外面说了,你不是很喜欢航空的吗?”这位老师一直在说苏联空军和苏联飞机各方面的优势,总之就是鼓励我去,觉得我喜欢航空去苏联学习航空也不错。
我也知道老师的好意,自己也愿意去出国留学,于是就答应了老师。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有一点担心,因为以前都是大学毕业以后才出国留学的,自己搞不清楚这次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校推荐了包括我在内的7个人出国留学,但我们还要参加选拔考试,通过考试才可以到北京的留苏预备班学习。
这次的选拔考试是在高考之前举行的。考试之前,各个学校推荐的学生要集中起来复习功课,我们每天要去上海虹口区团委的一个小楼里面上课。当时其他同学还在学校上课,虽然有些同学也知道我们准备出国留学的一些消息,但毕竟我们考试出国这件事是没有公开的。
这次的选拔考试不分文理科,因为我们出国学习的专业都没定,可能去学文科,可能去学理科,也可能去学工科,所以考试的时候各个学科都要考。我记得我们的考试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
选拔考试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进行了三天。交大离我家比较远,所以我一早就起来坐电车赶去学校。母亲没有文化,对我上学考试的事情不怎么懂也不太关心,所以这次我参加考试家里人都不知道。
参加完考试以后我们还要参加体检,不过体检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飞行员的体检非常严格,我都顺利通过了,这次的体检就更不在话下了。我们在医院进行了体检之后就回家等待考试结果了。
留苏选拔考试很严格,但是如果我们这些被推荐的学生没有通过这个考试,最后不用参加高考就可以上国内的一些大学,清华、北大、哈尔滨军工(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由于该校地处哈尔滨,故习惯上称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复旦大学等都可以选择。所以我也没什么后顾之忧,考完试之后就痛痛快快地玩了。
过了一段时间,到7月份的时候我接到通知,顺利地通过了留苏预备班的考试。因为各个学校推荐的学生本身成绩很好,所以大部分都通过了考试。我们学校推荐的7个人当中有两个没有通过考试,后来他们到了哈尔滨军工,学习的专业也都不错。
顺利通过留苏预备班考试为我的高中生活画上了句号,虽然不知道将来会学习什么专业,虽然错过了当飞行员的机会,但最后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对我而言高中的学习算是圆满结束了。
初到留苏预备班
1953年8月,我们从上海出发,准备开始在留苏预备班学习和生活。
当时到北京的火车票很难买,我们学校考上的5个人分头去车站排队买票。而且那时候买火车票都需要晚上去排队,排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我们才买到了票。拿着这张票,我们自己带着行李坐火车来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正好是傍晚,我们也不认路,就在路边找了辆三轮车到了留苏预备班。我们所在的留苏预备班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后来并入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之前我随父亲的船到过很多城市,而北京作为古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我还是第一次来。初到北京,第一印象就是四个字:古色古香。
坐着三轮车,我们到了学校。报到的时候发现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是上海来的,因为都是坐的同一趟火车,所以到达学校的时间也差不多。当天学校就给我们分配了宿舍,男同学的宿舍就是间大教室,里面放了好多张上下铺的床。
当天晚上在宿舍还闹了个笑话。有个同学从上铺掉了下来,他刚从家里来,突然睡上铺可能不大习惯。但对我而言,以前经历过各种艰苦的生活,所以这些对我不算什么大事,觉得宿舍各方面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因为我们待一年就要出国了,所以宿舍都是临时占用的教室,不像现在都是小间的。我们班一共三十多人,其中男同学比较多,我们的宿舍就是一间大教室,所有男同学在一起住,挤了满满的一间。后来,大家就排队分床位了,我分到的是下铺,另一个同学分到了我的上铺。他也是来自上海,在上海一个比较有名的中学读书。他好像动作不怎么灵活,有点害怕睡上铺,但是他也不敢说。我看到他有些害怕的样子,就主动找到他:“你怕到上面,我就跟你换吧,我睡上铺!”对我来说上下铺都无所谓,换一下正好还可以帮助这位同学。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很感激我,后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一直都保持着通信联系。
有时候,也许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可以帮到他人,也可以为自己收获一段真挚的友谊。
紧张的学习生活
我们在留苏预备班有一个学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其实也就8个月左右,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尤其俄语对我们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当然,有些同学的俄语本来就很好,老师经常表扬,甚至说按照他们的水平都可以直接出国的。
教我们俄语的是来自苏联的一位女教师,助教是外语学院俄语系毕业的中国老师。
对于英语好的同学来说,可能学习俄语比较容易一些。另外有的同学比较用心,开学之前就自学了俄语的基本教材,所以开学之后学起来比较轻松,成绩也相对好一些。我自己原来英语成绩就不太好,之前也没接触过俄语,所以俄语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我也很努力,背生词没有任何问题,口语稍微差一些,成绩也算是中等水平的。
我们班里的同学都是通过各个学校选拔然后经过考试进来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在这种氛围之下,每个人的学习就更加用功了,大家都不甘人后,而且也怕学不好不能出国。
我们从上海去的同学学习都挺好,但年龄比较小。老师和同学说我们学习好,但都是小孩子,不太懂事。后来就给我们班派来了两个比我们年龄大一些的人来对我们进行管理,和我们一起学习。
我们称这两个人老大哥老大姐。老大哥叫王鹤滨,比我大10岁,算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当时我们不了解他,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和生活秘书,当时他级别已经很高了,算是县团级的干部。老大哥人非常好,又是老党员,在班上对我们都很照顾。直到现在我们也保持电话联系,他8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还欢聚在一起,为他祝寿。老大姐则是从上海交通大学选拔来的。她年龄也比我们大,所以和老大哥两个人就是我们班里的两个支柱。他们没有一点干部的架子,对我们很关心也很照顾,我们对他们也都非常尊重。大家在一起待了近一年的时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004年,庆贺王鹤滨80寿辰时留影,左一是王鹤滨,左三是邱夏陶
到北京之后有些南方的同学在生活上不是很适应,但对我来说没有问题。因为之前我随父亲到过很多地方,习惯了不同的环境,而且我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尤其我们在重庆的时候生活非常苦,所以到了北京对我而言生活上反而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点上看,贫穷的生活的确是一笔财富,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有勇气有能力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