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无悔人生--邱夏陶回忆录 第10节

点击:

我当时写的信发给了一位叫闫振堃的志愿军。他看了我的信之后就给我回信了。他年龄和我差不多,在信里他介绍自己是湖南人,参军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闫振堃个人照

 

21世纪,闫振堃个人照

我们写信都是相互鼓励,他给我讲他们在朝鲜杀敌卫国战斗的情况,鼓励我要好好学习;我就给他回信,表示自己努力学习,希望他在那边勇敢战斗。我们通信很勤,他写信比我还积极,再加上他们是军邮,所以每次我都是很快就收到他的回信了。

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也给志愿军写过信,但像我这样和志愿军往来通信联系的几乎没有。认识这位志愿军同志,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这样的通信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的经历和那种奋斗精神对我都是一种鼓舞,让我觉得学习不只是自己的事情,更要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去努力学习,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我和这位志愿军战士一直都保持着联系,直到后来我去北京留苏预备班学习时我们还保持着联系。后来我到苏联上学也给他去过信,不过写了两封,都没有收到他的回信。后来我听别人说,部队不能随便和外国通信。就这样,我们就中断了联系。

本以为以后再也联系不上了,没想到1990年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他的一封信。

他的信写得很详细:“你还记不记得?我叫闫振堃。我是在一篇科技论文上面看到你这个名字,我对你的名字很熟悉。你是不是这个人?”他还把我过去寄给他的一张照片也寄了过来。我马上给他回了信,我说:“我也记得你,你叫闫振堃……”但那时候我正准备出国高访(国际间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教人员交流访问),所以我回信跟他说等我回来以后联系。

回国之后,我马上就给他写了信,我和他时隔三十多年又联系上了。

通过通信,我才知道他复员以后就上学了。通过通信,我知道他一直都很想上学,这也算了了他的一个心愿。他在鞍山钢铁学院毕业以后,分配到了包头工作,后来又调到了河北省冶金厅。

我们一直是通信联系,后来他还专门从石家庄到北京找我见了一面。他到北京以后,去我工作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找了一个研究生陪着到了我家。

我们在中关村饭店吃了顿饭,聊得很投机。他虽然很早就参军了,但他一直很想读书,希望能和知识分子交朋友。我和他虽然认识的时候身份不同,但年龄相仿,只是他在前线,而我可以在国内安静地学习。他讲了很多在前线发生的事情,也让我对志愿军战士产生了更强烈的崇敬之情。在朝鲜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他们在山洞里经常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他的视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一直坚持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才回到了国内。他复员以后也是学冶金的,正好和我专业相似,因此,他在一本科技杂志上看到了我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再次联系的可能。另外,我的好多学生分配在河北省,就在他的单位,他和那些同学打听过我,而那些同学对我也比较熟悉,所以他就更想见我一面。

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我们都会电话联系。有时候他抢在我前面打,有时候我抢在他前面。

如果说相识是一种缘分的话,我和他应该算是特别有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因为对祖国的热爱走上了战场,而我因着对志愿军的崇敬写了一封信,就这样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建立起了联系,用相互鼓舞的方式培养了一份友谊。在时隔多年之后又因共同的专业而重新捡拾起珍藏的这一份友情,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一份真挚的情感,拥有这样一位真诚的朋友。

擦肩而过的飞行员之梦

小时候看到父亲在船上工作,我就想学技术,和父亲一样造船。后来到重庆以后总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艰难度日,我又萌生了学习航空的理想,希望将来当空军来保卫祖国。到了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通知可以报名参军,而且是报考飞行员。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喜讯,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飞行员。

我一直都特别崇拜飞行员。当时《解放军画报》上面有介绍一些飞行员的故事,张积慧[3]、赵宝桐[4]都是我在画报上了解到的。尤其是赵宝桐,我非常崇拜他,一直都很关注他的消息,还经常照着画报上他的照片给他画像,然后贴在家里。这对我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为了祖国而努力。

这次飞行员招考,班上的男同学几乎都报名了。当时不光是我,大多数的同学都充满了爱国、报国的热情和抱负,希望能够当空军来保家卫国。

飞行员的体检非常严格,一次次检查过后,很多同学被淘汰了,我的身体条件很好,所以一直留到了最后。我记得最后通过体检的只有三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心里很开心,而且自认为身体素质很好,虽然听说最后只录取一个,但我仍然信心十足。可是最后结果下来,我竟然没有被录取。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很意外也很着急。因为另外两个同学身体条件的确比我差一些,我心里还偷偷地想是不是他们走后门了。但是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也没办法改变。而我又确实很想当飞行员,过了一段时间,我还是忍不住去找老师问了这件事情的原因。

原来,我们几个体检和政治审查都没有问题,后来部队就到我们家里进行了家访。当时我父亲还在广州工作,也不能经常回家,家里都是母亲一个人照顾。而且妹妹年龄还小,弟弟当时肾病已经比较严重,浑身浮肿着躺在床上。解放军去了我家跟我母亲说了我报考飞行员的事情,母亲虽然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她给部队领导讲述了我家的情况,言外之意就是家里没人照顾,我又是长子,所以觉得如果我去参军家里会很困难,部队了解到这种情况以后就没有录取我。

为了这件事情,我和母亲吵了一架。她说:“我也没说不支持你,部队几个人来看了,你弟弟就这么躺着。”当时我对母亲有点埋怨,但现在想来家里也确实很困难,弟弟得的是肾病,当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整个人都是浮肿的,部队领导一看都吓了一跳,母亲也确实有很多的无奈。

就这样,飞行员的梦想算是夭折了。

通过留苏预备班考试

人常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会开启一扇窗。也正是由于报考飞行员没有被录取才有了我后来留学苏联的机会。

1953年,国家要选拔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到苏联去学习,我们学校就从我们这年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一部分去留学。

这个消息在我们学校开始并没有公开,只是学校内部先通过政审选了我们7个人。因为消息没有公开,所以还不能和同学说,老师叫我到办公室谈话的时候也显得很神秘,他说:“邱夏陶,咱们学校要推荐几个人,国家要把你们年轻人送到国外去学习。”

我听了老师的话,愣住了。因为之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我就和老师说:“好像过去都是大学毕业以后才出国去的。”

老师跟我说:“因为现在国家建设非常需要年轻化的人才,所以要培养年轻人,让你们到苏联那边的大学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