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无悔人生--邱夏陶回忆录 第22节

点击:

父亲走了几年之后,母亲也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前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在广州的妹妹他们经常去医院看望母亲。我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一直比较忙,只好通过电话了解一些情况。

我知道父母没有怪我,但是为人儿女,我想对所有的年轻人说一句,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是对我们付出最多最多的人,尽管他们从未要求回报,但我们仍要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的亲人过得更加幸福。

我的退休生活

退休之后,我告别了繁忙的工作,生活变得很清闲。但在我看来,退休不只是一段生活的结束,更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退休只是告别了工作,但人并不能因此而变得懒散懈怠。自己的生活要有一定的质量,所谓有质量,并不是物质的生活多么优越,而是要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态。

虽然年龄大了,离开了工作岗位,不能再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但至少我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不给子女增加额外的负担,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002年,我搬到了现在的太阳园小区,正好小区会馆里有游泳池,而且我觉得游泳比较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老人,所以我就开始学习游泳。之前我不怎么会游泳,但我胆子比较大,虽然姿势并不是标准的泳姿,但对我而言可以锻炼身体就足够了。

从此以后,我每天上午6:30都要去游泳。锻炼之外,我也喜欢读书。从小在战乱中逃生的生活让我对国防军事尤为关注,曾经因为看日本赔偿的军舰在黄浦公园坐了近一天。退休之后我也很关注国家的军事和国防,我订了《国防报》,每一期都要认真阅读。而对于我花费很多精力的专业,我也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发展现状。

在各种各样的书籍中,我很喜欢回忆录。我在留苏预备班的老学长王鹤滨出了好几本书,讲的都是他和毛主席接触的一些经历。有些还是特别感人的,通过回忆录写出了他对人生中经历的事情的一些感悟,对读者也是一种启发。回忆录虽大多是个人事件的记录,但每本书都或多或少地折射着当时的社会,渗透着主人公的情感。所以,我阅读了很多中外人士的回忆录,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退休之后的生活和年轻时工作学习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年轻时想着积极进取为国家多做贡献,等到年老退休只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地生活,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也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心系国家寄望后辈

身边的亲人、同学还有同事,有一些已经离开了人世。面对他们的离开,心中难免也有不舍和悲伤,但我从未有过恐惧。人的一生有开始就有终结,只要过往的路我们踏实地走过,努力过、奋斗过就无悔了。

虽然已退休在家,但我仍关注着我们国家的发展。

因为曾经到苏联留学,所在地方又是乌克兰。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宣布独立,我亲眼目睹了那里人民的生活变化,对我的震撼是很大的。我深知国家的稳定发展对于人民的重要性,所以我更加地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总觉得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得很好,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有一种危机意识。

我的外孙女在我的影响之下,也很关心国家大事。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国、家和个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稳定,个人才能有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不光是我们这代人,年轻人更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就像我的外孙女。国家的未来是要由他们去创造的,只有年轻人心系国家,为国家努力奉献,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好地发展。

现在有很多人都特别希望出国,包括我的一些学生也是。我记得有一个研究生毕业以后就出国工作了,在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期间,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生儿子了,他是美国人!”我听到以后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他的孩子是美国国籍可能会有一些便利,但是作为在中国长大的人,自己不能忘了培养自己成长的祖国。现在条件好了,国外如果有好的机会,出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有一首歌唱得好,“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也是我一生经历告诉我的道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将祖国装在我们心中,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后记

回首看走过的路,艰苦的生活让我的人生多了些黯然的色彩,但也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学会了直面人生的困境与苦难。

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下,我懂得了什么叫船坚炮利,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懂得我要努力,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定幸福。

从留学苏联到回国工作,我始终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希望将自己一己之力融汇到建设祖国的巨大洪流当中。虽然也有过挫折和失意,但我尽力了,也确实为国家做过一些事情,我无愧于国家对我的期望和培养。

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在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贡献力量。

人生有顺逆,能力有大小,但我希望我的儿女乃至我的后辈们都能像我们那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 宜昌大撤退,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将滞留在宜昌的3万余人和近10万吨民族工业精华、战时物资抢运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2] “劳卫制”的创始者是苏联。苏联部长会议体育运动委员会1931年颁布第一个“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即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测试,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按年龄组别制定达标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确立了重视国民体质健康的指导思想。1951年,北京率先实施与“劳卫制”相仿的《体育锻炼标准》。之后,上海也试行了《体育锻炼标准》。1954年,国家体委干脆使用“劳卫制”之名,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同日,国家体委、高教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单位发出了《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从而掀起了全国中学和大学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热潮。

[3] 张积慧,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3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曾十多次参加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

[4] 赵宝桐,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辽沈战役、解放抚顺及武汉三镇等战役。1949年人第四航空学校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在抗美援朝空战中,他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创造了志愿军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

[5] 中西女中的前身是中西女塾,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892年创办。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及其同胞姐妹宋蔼龄、宋美龄都曾就读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