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六十年的纺织业守望--李文钊回忆录 第21节

点击:

一辈子与妙媛的相伴,实乃我此生一大幸事,与之没有擦肩错过,如有来生愿再次牵手。

退休趣事闲暇爱好

1990年我退休之后,恰逢国家纺织工业部开始组织筹备中国丝绸工业协会,所以根据我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便在那里参与了两年筹备工作,直到后来才回到了纺织总会,担任《新产品开发信息》的编辑工作,这一干又是八年的时间。

与此同时,我还兼任了一家合资公司的建厂技术顾问,做一些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咨询工作。后来纺织总会成立了一个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应各地纺织工业部门的邀请,帮助各地的纺织企业制定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当时我们走遍了全国的许多地方,如浙江宁波、山东诸城、广西桂林、江西九江、四川重庆等都有我们踏过的足迹。这个专家组是由纺织工业部的十几位退休专家组成的,大家来自纺织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棉、麻、毛、丝、纺织、化纤印染等专业。有时候我们出去也会对一个地方整体的纺织工业做全盘的了解,然后综合评估,对地方提出一些发展意见和看法。

我真正退休,实际是在2010年之后,才完全不去参与纺织行业的工作了。退而不休,这其中与我几十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和兴趣有极大的关系。

其实我的一生不单单与工作相伴,每每在闲暇之时也会发展一下自己的一些爱好。一个集邮,一个收集钱币,还有收集资料,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刊,这些都给予我的生活不小的乐趣。

集邮从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了,那个时候距离家不远的静安寺市场和集邮小店都会有各国、各年代的邮票。我小时候生活条件还算是富裕,零花钱较多,我平常把零花钱攒下来,待到有漂亮的邮票出现在店中,就会买下一些,然后统统地收集在自制的邮票册中。抱着那册子,小小的我却是非常的满足。那时的老邮票如“大龙邮票”等,我也有十余张,另外也会收集一些美国和日本等国的邮票。与妙媛相识后,她工作的《北京周报》针对的读者群是世界性的,报社时常会收到世界各地的来信,他们报社里还专门组织人把那些漂亮的邮票剪下来定期分给大家。妙媛在社里工作了几十年,也为我收集了不少世界各地的邮票。

收集钱币是我工作转移到北京后才发展起来的爱好,期间也是陆陆续续才得以积攒起一些钱币,早年在上海也曾收集过民国钞票、金圆券等。由于出国次数较多,我现在世界很多国家及地区的钱币有一些,如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货币我都有收藏,但这个爱好毕竟不是自小就养成的,所以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集邮。

在有空闲的时候,读小说则是我空闲时间的选择,年轻的时候喜欢看一些或浪漫或现实的小说,如俄国的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法国浪漫文豪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还有俄国大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小说,与此同时也会阅读一些哲学、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每每读完一部著作我都会思索好一阵子。记得我参加工作不久时买过一本《富兰克林自传》,那是1956年我发工资后,逛书店时偶然间发现的,平时我都有把书包上书皮的习惯,这本书由于我特别的喜欢,还特意包上了比较厚的书皮。因为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不小,所以直到现在这本书依旧在我的书柜里摆放着。我年轻时读过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本书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无疑是那个时代中最光辉的历史性文献之一,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用高超的写作技巧迸发出一个仁爱而敏感的心灵深处的呐喊,这颗心敏锐地感受到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衰落和一个腐败社会的精神崩溃,是属于一本很好的励志书籍。我的追梦经历多少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不然我也不会在过去那般动荡的岁月,不断辛苦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想来若不是这本书的影响,也便不会有了成为工程师的自己。

若说工作组成了我人生的一个框架,那么我的这些爱好,便是这框架中美好的亮点和美丽的花环,在几十年的岁月中,不断地点缀着我平淡而曲折的人生道路。

回首岁月,我想说

走过八十几年的岁月,这其中有许多的故事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因为这些曾经艰苦的岁月,只有在真正自己经历过后,才会明白其实有许多事理,我们必须自己去感受。

我此生其实很是平凡,没有太多大起大落的波澜,只是感觉无论走上怎样的道路,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任何人、任何事情。父亲那辈讲究要远离政治、远离国民党,但是后来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1953年,新中国虽然刚刚成立没有几年,但是经过几年的恢复与发展,当时的社会发展欣欣向荣,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渐入佳境,无论当时物质多么的短缺,老百姓却是在往一个方向使劲,那才是民心所向。只是在佳境之中,国家却偏离了发展经济的轨道,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政治运动,导致社会的普世价值不断倒退,经济发展缓慢。在这之中我身为一个普通人,只得在百转千回的岁月中,与命运做着顽强的挣扎,苦苦地盼望着那真理阳光的到来。

尽管我此生没有遭受过多大的政治冲击,但是政治运动带给我的精神创伤却是不可泯灭的痛,曾经风华正茂,却蹉跎于贫瘠的土地之上,任无情的政治之风,吹散我小小的梦想之土,我在昏暗的角落,不懈地努力抓着余下的土,不肯松手……

最后我幸运地在“斗争”中存活下来,改革开放后又曲折地走上了与原来梦想愈加偏离的轨迹,慢慢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改革开放之前,其实我看不出国家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长时间的等待已经给予我太多的迷茫、太多的折腾、太多的感慨,累了,真的是太累了。但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国策,渐渐地给予了这个处于迷茫中的苦难国家带来了希望,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跟随着世界前进的潮流,慢慢地走入发展的轨迹,勤劳的中国人逐渐恢复了往日奋斗的精神,整个中国又再次活了起来,大局顿时扭转了过来。但为什么中国的社会发展从起点走过一个圈又再次回到了原点,这是一个怪圈,就像迷茫的人在森林中怅然自失。

我这一辈子具备了典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的一些人生信念,我们的思想、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完全地拴在一起,许是因为时代的缘故,许是因为我们信仰社会主义的缘故。但追求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中国走什么样的路还有待观察。

我的后代,我想对你们说

于我而言,我觉得对待历史我们就要正视它,发展要顺应历史的潮流,要有一个清醒的、积极的人生观,不要像过去的小市民一样眼里只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的感受,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才会拥有自己美好的一切。

切勿“坐井观天”,成为井底之蛙。踏踏实实地做人,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真道理,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终成为一个内心无愧的正直人,提倡和肯定朴素的生活态度。

其实一个看似平凡的一生,也可以去做很多事,可以去坚信许多道理。要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是后人写的,每个人都要接受真理的考验,接受时间的拷问,于任何人而言,这都是逃避不了的人生轨迹。

我的故事,请你们思考

直到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年轻人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拥有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摒弃阶级斗争,要顺从自然规律的发展,同时还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