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履痕--董谊思人生经历及理论思考 第11节

点击:

大学的学习生活

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每个阶段我都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所以我把“又红又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并不断地朝这个目标努力着。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讲,“又红又专”是切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可以站得更高,抓住问题的本质。很多现实问题都可以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我必须在立场、观点、方法上与党保持一致。

哲学之下可分很多分支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伦理学、逻辑学。虽说心理学、宗教学那时还不是我们学校的专长,但也是包含在哲学系统当中的。一般哲学系的学生还必须学习美学和数理逻辑。我们上学的时候,还听过数学和自然科学讲座等等。所以说,哲学是一个很难学的专业,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后来就转到复旦中文系了,还有一个同学一直闹转学科,但是哲学是他报考复旦的第一志愿,不能转系,但是他就是不爱哲学这个专业。

我始终这样认为,如果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都不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又怎么能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党的工作,又怎么能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我本着这个信念,选择了哲学系。我大学的毕业论文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我就是本着这种心态,真心诚意地来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在,我们党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政党,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用。”所以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学好哲学。

按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也是它的基础理论。我们学习好经济学、社会学的知识,才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剖社会的现实问题。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教人看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归宿。它有两块理论基石,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融为一体的。

什么是哲学?毛泽东说,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容易被曲解。可是当年,我就是认为哲学是总的知识,学哲学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哲学是无所不包的,是知识的总汇。这样来理解哲学,符合毛泽东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它包含了一种纯朴的信仰,我当时认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也能解决世界的问题。

日后,通过我几十年的生活实践,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黑格尔说:“同一句谚语,从年轻人嘴里说出来和从饱经沧桑的老人嘴里说出来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人青年时理解的哲学和他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理解的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哲学是黄昏时候起飞的猫头鹰”,等别人白天把事情都干完了,自己再反思、总结。哲学是需要结合自己的一生来学习的。我们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正确与否,苏联为什么垮台,这些都应该反思,都是哲学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哲学不是口头上的“大道理”,而是要用以解决无产阶级斗争实践,解决如何建设国家这样的大问题的。

我从一上大学就有“打基础”的想法,认为大学的知识是为今后的专业研究打基础的。大学期间,我跟同学辩论时,总会举盖楼的例子:盖楼的时候到底是要盖三层楼还是十层楼?如果想要盖一个高楼的话,地基必须打牢。所以大学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学好,还要广泛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大学期间,我们读过许多经典的哲学著作。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还有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哲学笔记》。对这些哲学的经典著作,老师在课堂上一句一句地讲,我们做的笔记也很仔细。老师讲到的重点,著作上的某些原话,我都在书上一道道地画出来,课后自己理解了,再记到笔记上去。我也曾读过《理想国》等各种西方哲学著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原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都是理论基石。

除哲学专业课之外,我在大学里对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注比较多。学政治经济学当然要认真读《资本论》。其实这部书也可以作为马克思的哲学著作来读,而且必须要读懂它。另外学习和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非常重要。比如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我还认真读过苏联的《联共(布)党史》等。对共产国际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挫折我了如指掌,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得比较透彻。

当年马克思也并不主张搞巴黎公社,但是群众满腔热情地创建了巴黎公社,这也是值得赞扬的。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就被反动派镇压下去了,但是它的精神是永存的。巴黎公社留给后人两个教训:镇压反革命不彻底;统一战线贯彻得不够,巴黎公社没有和郊区的农民很好地联合。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巴黎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是城市起义,欧洲很多国家都不允许巴黎公社的存在。1848年欧洲民主革命,本想要一举成功,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起完成,但实践证明这也不宜实行。中国国情不允许照搬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总之,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闯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他还指出要分两步完成中国的革命。

大学的学习生活

在校期间,我的考试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我属于班上学习最认真的那一批人,学得很扎实。我们的学习气氛很浓厚,图书馆的座位总是满满的。我经常要早早地去图书馆占座。图书馆里哲学书架上书我基本上都翻过了,包括哲学讲的那几个基本范畴和苏联哲学的基本观点,我都掌握了。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啃”《资本论》。《资本论》的第一卷尤为重要,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的几个基本的理论观点,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比如“什么是辩证法”、“商品的两重性”、“价值的两重性”等等。另外在书店看到一与跟我的专业有关的书,我也会买来读。

我在大学广泛涉猎书籍,还对历史和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平时很喜欢研究历史,对国内外大事也感兴趣,有空就翻翻报纸。在中学时代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刻。

有一次上历史课,段立村老师讲西洋史的时候在课堂上问:“哪个同学知道‘沙文主义’是什么意思呢?”老师一个一个地问,大家都摇摇头,不知道“沙文主义”是怎么回事。老师问到我时,我站起来说:“应该是拿破仑手下有个他的崇拜者叫沙文。不管拿破仑做了什么事,沙文都认为是对的,他崇拜拿破仑,很盲目。所以后来就把这个叫做‘沙文主义’。”段老师笑着点点头,示意我坐下:“嗯,你的回答不是很精确,但是意思是知道的。”接着老师又把“沙文主义”的概念补充了一下。班上有一个同学看我回答上这个问题,吃惊中又带了一些赞许。他说:“董谊思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事儿啊。拿破仑手下有没有叫沙文的,这谁能知道啊。”段老师在课堂上常说:“据我所知,咱们学校的毕业生就有一个在大学里教历史。”他给我们灌输文、理科一样重要的思想,认为读文科照样有出息,照样可以留在大学任教。段老师的说法让我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了充分的自信,更加坚定了自己走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