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王承图的书法作品被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收藏
2005年,王承图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华两岸三地联合会
联合授予“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荣誉称号
人这一辈子,要有所求、有所乐,其实最后得到的,就在于自己的那份毫无怨言的奋斗之心。
开博客,收获多
开博客对我的收获真是太大了!首先,通过博客我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自身思维,知识面也随之拓宽。平时生活中,我难免会遇到想在纸上写一个词,但却忘记汉字具体写法的情况,以前我只能急得团团转,去查字典,但现在通过电脑上的汉字搜索,我所需要的词就神奇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了,让我感到十分方便。
其次,网络拉近了与友人之间的距离。如我想与当时在美国学习的孙子见面的时候,确定每月与他见面的时间,到时把电脑视频一打开,就能方便地与孙子聊天。现在孙子已经回国,但二外孙仍在美国学习,我又经常与二外孙视频聊天。
我喜爱广交朋友,特别是在博客上和年轻人交流。这样一方面我所接触到的思想,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更贴近社会,而且在与年轻人交流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变得年轻了许多;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我的思想可以与时俱进。我经常在网络上看中央的一些指示性文件,诸如胡锦涛在“七一”讲话后,当晚我就作了10首诗。这是因为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很发人深省,令我深刻地感觉到党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是有曲折、缺点和错误的。但是,党不断地自省并使其成为了不断前进的动力。试问哪个国家拥有一个8000万党员的党?
在中国,一党执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党执政有一党执政的好处,可以集中精神搞建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也是有弊端的,如公、检、法三足鼎立,应该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可一党执政却不能完全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弊端和优势比较起来,优势又占主导地位。如果秉持着这样的认识,那么现在的社会就会少些“戾气”,多些和谐之景。
总之,人要知足常乐,退一步海阔天空,放开眼界,汲取新鲜资讯也是一种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晚年回忆值得庆幸
回顾自己的一生,我的感想是:坎坷时有,幸运常在。我特别感谢邓小平,没有这位老人家,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也就没有我们国家的今天。世界发展成了地球村,谁能堵住谁?谁能封闭着谁?所以一个国家、一个个体,如果不是开放型的,休想活,即使活着也不会感到愉快、幸福。
几十年的坎坎坷坷走过来,我真的颇感庆幸,尤其是到了晚年还能赶上现在这样的好时代。网络使我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我作的诗词、格言,从前在报刊上发表稿子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但现在发布在个人博客上却是一件轻松自如的事情。我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社会上起一点点好作用,对一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也觉得值得。尤其看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有的还小有名气,小日子过得也还不错,我非常欣慰。
来之不易的钻石婚
回首身后60年,我和妻子携手跨越风风雨雨,这个钻石婚来得不容易。我非常感谢她,特别是我们结婚之初,我的现实处境并不乐观,但妻子并没有嫌弃我,反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安慰,这是我此生最感谢她的地方。
2008年,王承图夫妇在日本
我的父亲和母亲年龄相差较大,我小时经常看到他们吵嘴、打架。那时印象里就形成了一种观念:夫妻间有什么问题也不能打架。夫妻相处要和和睦睦,整个家庭关系才会安宁。我和妻子虽也有过不愉快的时候,但从来不吵架,最严重的情况就是互相不说话,但从未超过一天的时间。有时候互相沟通一下,静心思考究竟是什么问题,也就过去了。
这么多年,妻子勤俭持家,给予我的家人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生活上,她比我更节俭。记得有一天我花了20元钱买了一条鱼,妻子听说后眉头一皱,觉得我十分浪费。至今家里还有一台在20世纪60年代买的缝纫机,八十多岁的她依旧用得得心应手。
其实妻子和这台缝纫机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20世纪60年代时,家里经济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买内裤,所以只能买回一块便宜的花布来做。我们两个那时都不会使用缝纫机,但是为了省钱,我就坐在椅子上蹬起缝纫机,嘴里还和妻子争执着:“这是面子!”但妻子却持相反意见。就在这样的争执中,妻子毅然拿起布料自己试着蹬缝纫机,从此,这一任务就归她了。我还打趣她说:“谢天谢地,终于不用我蹬了!”但是缝纫机却有出毛病的时候,最终修机子的任务还得由我来完成。
说起手工制作,我还会木匠活,现在在家中还能看到我自制的一个写字台。妻子在北城区法院工作的时候,冬天院子里的水管子坏了,也是我负责修理好的。院长的妻子还打趣我:“小王,这手艺人遇上你算倒了霉了。”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老要有追求,生活有劲头
对于这一辈子的感悟,我几乎都收录在个人的博客里了。譬如于2010年和2011年冬至写下的《冬至忆结婚》等博文,都表达了我对自己一生的看法。从人生经历来讲,遭遇沮丧与灰心是必然的事情,但我都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看待。即使身处艰难的境地,我也坚信自己定会有出头之日。
这辈子,我不求物质生活过得如何好,但是做人一定不能落在他人后面。自小我的性子一直都比较向上要强,总是向前追求自己的目标。
我的父亲曾有两句话让我印象颇深:“好儿不守家,歹儿不守家。”意思是当好孩子,就要走出去,自己奋斗;歹儿就去流浪了;站也站不起来,趴也趴不下,即固守家业,窝在家里活一辈子。我理解的“好儿不守家”则是要奋发向上,一生不要好高骛远,但绝不能做井底之蛙。我有一篇博客《老要有追求,生活有劲头》,讲的就是人老了也要有奋斗的目标。现在我的家中还悬挂着4幅作品,一个是我自己一手制作、书写、篆刻的含有“超脱”二字的匾,现悬挂在我家中,意旨我老了也要超凡脱俗,不要墨守成规。
我的家训是“做人易,做人难,不求做大事,只求做仁事、做成事。”这句话伴随我走过了大半辈子,现在希望孩子们也能遵守家训。家训是教他们做人的,希望他们在道德上达到这个高度,愿他们在生活上自由发展,不要刻意强求,勿执贪念。
家中有我书写的条幅:“勤奋一生无大功,育教儿孙尽孝忠,秉承家训处人事,四世同堂圆祖梦。”
现在孩子们与我共同出资买了新房子,改善了住宅条件,这样就圆了妻子一直以来的想住大房的梦。其实我对房子没有什么要求,毕竟夫妻两个人只要相处自在,即使住在面积小的房子里,也会生活得很快乐。
我在晚年坚持遵循规律的生活,这是保证健康的基础。我写了一首《四福歌》:“身心健康自身福,长辈健康晚辈福,全家健康全家福,人民健康国家福。”的确,保证健康是不给孩子们找麻烦的基础。每天下午我都要看北京台《养生堂》的节目,养生是我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