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社会生活记录--我和女儿关牧村 第23节

点击:

《天津日报·北方周末》记者张建星评论:“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歌。一支歌,一支深情的歌,一支蹉跎岁月难忘的歌……当晨风掀开2004年崭新的日历,当我们禁不住深情地回望走过的岁月,这支熟悉的老歌便悄然在耳边响起。这是关牧村的歌,是从那个时代伴随我们情感的波浪缓缓流淌的歌。它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沉淀着我们的岁月。正如著名音乐指挥家李德伦所说:‘关牧村的声音好像琴弦镶在大地上的大提琴,由天使的手拨动而发出的美妙旋律,国际上也难找到这种声音。’”

香港《商报》曾登载过美籍华人国际桥牌皇后杨小燕女士的一篇文章。她不仅在桥牌方面很有成就,对音乐也有很深的造诣。她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当看到中国歌坛欣欣向荣的景象时,非常高兴。在回国后的一个招待会上,她谈了大陆歌坛的状况,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歌手中,我最敬重和喜爱的是关牧村小姐。这姑娘的台风很好,古朴大方,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和民族特点,最迷人的还是她那副‘粗’嗓子,唱出的歌深沉、委婉、真挚感人,具有民族风格。

“我第一次听她演唱是在民族文化宫,当时她唱的是《一支难忘的歌》,抒情柔美的歌声使我落泪了,我赶忙看节目表,才知道演唱者是关牧村小姐。演出完毕,我到后台找她,后台的同志说她很忙,还有任务,演出完就匆匆离开了。本想去拜访她,可第二天就要飞回美国了,已来不及了,感到很惋惜。临走时,我带着她新录制的两盘磁带,是从内部搞的,还未公开发行。就这样我很不平静很遗憾地上了飞机。

“回到家里,在我的大厅里又第一次响起了深情、纯朴的歌声,我把它介绍给我的孩子及朋友,她们听了她的歌声,都喜欢上了她,这姑娘在我心中已占据了一定位置,如再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要见见她。”

1980年间,牧村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在日本她演唱日本民歌《五木摇篮曲》时,一位日本朋友惊呼:蓝色的歌声,美丽的歌声。

2002年9月1 3、14日两天,一场名为《20年后来相会》的音乐名家演唱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意在寻找逝去的岁月。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老歌曲,曾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老歌的魅力超越想象,一位退休教师廖女士说得很直爽:“我最喜欢老歌唱家,歌唱得十年如一日,人品又是一流,他们的艺术青春永远地保留下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位五十多岁的大专教师信中说:“自从在大连看了关牧村的演出,我就追随着她的歌在探索,因为她的歌声同我身世、性格乃至气质都引起共鸣。确实如此,20年来关牧村的歌唱出时代风云的变幻,与人民息息相通,难怪人们对她的歌如此厚爱。”

关牧村在广州为她新书《一支难忘的歌》签名售书,报刊评论说:“《一支难忘的歌》泛着淡淡的墨香,这是一本描述关牧村艺术与人生的书。印象中的关牧村,总是与这首伴着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歌联系在一起。那深情婉转带有一丝忧郁的歌,似乎唱出了人们青春的伤痕,又给人以希望,给予人昂扬的激情。”

上海一位老学者说:“听了播放关牧村的歌曲,又看了文汇增刊《从苦难中崛起的歌唱家》一文,这才使我恍然大悟,我为什么喜欢听她的歌?因为她深沉、润厚。她的歌穷而后工,她似乎唱出一些人的创伤,她又把这些人拉回到人间,给他们以希望和寄托,她唱的歌是寄于时代的歌。她的一生揭示了一个苦难的时代的结束,又开始了一个希望的新时代。”

《海上生明月》剧作者、作家艾明之先生这样评价关牧村:“关牧村那浑厚富润的歌声,将广大听众引入一个美的世界。她的歌是清泉,是醇酒,是珠玉,是傍晚的风,是海上的月。她那年轻然而充满风霜、泥泞、困顿、变幻、挣扎、奋进,终于一步一步迈进歌坛辉煌殿堂的经历,本身也是一曲难忘的歌,一首充满悲欢和戏剧魅力的诗。”

回报社会

活跃在文艺评论界的天津老乡田青在他的著作《老歌》中有一首写关牧村的诗:

 

我喜欢你的歌,

你从贫寒中走来。

你的歌声质朴而深厚,

丝毫也不媚俗。

你像家乡的海洋,

我喜欢你的大家风度,

守着自己的角落。

我喜欢你耐得住寂寞,

平平常常地独自生活。

《一支难忘的歌》集中展示了她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才华,也是对她自己艺术生涯的总结和回顾,更是对民族音乐的弘扬,同时也是对喜爱她的歌迷的回报。多年来积累的人生阅历如今也到了一个小结的时候,她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体味。多少往事都随风飘散,然而在心灵深处总有熟悉的歌声在鸣响,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憧憬、青年的爱恋、中年的艰辛、暮年的回首……每当一首熟悉的歌声传来或让你浮想联翩,或让你潸然泪下,往事历历在目,情感油然而生……

她自己认为:“众多来信及社会舆论的评价主要是对我的厚爱,只能说明过去,还不能飘飘然,任重而道远。越是众多的厚爱与鼓励,就更加激起要再造自我,造就一个无愧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文艺工作者的强烈使命感。”

同时,她真没想到音乐会有这么大的感染力,这使她感到肩上的担子何等重要,又多么光荣,这是任何名利所替代不了的。她懂得了它的价值,也使她深深认识到了歌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武器,正像有的来信说的那样,激昂的歌声能使人冲锋前进,动人的歌声能陶冶人的情操,迷人的歌声能使人倾倒,悲哀的歌声能催人泪下……

传播友谊

牧村从1979年开始去过很多国家,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热烈欢迎。她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盛,国家地位的提高,并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看到,这也是这些国家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崇敬和无比热爱。

牧村牢牢记住,只要一跨出国门,自己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一言一行都要为祖国着想,要为祖国增光。如果稍不注意,就会给人家留下不良印象,有损于祖国的荣誉。她要通过言行举止,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是朝气蓬勃的,奋发向上的。

1979年10月下旬,牧村以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的身份,第一次访问日本各地,应邀参加东京世界音乐节。在日本,牧村接触到了各界许多朋友,包括政务人员、工人、农民、学生、文艺界人士等,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和招待。其间有位日本朋友挽留说:“留在日本上学进修吧,一切费用由我们包了,家人也可以接来!”牧村听到这种热情友好的邀请和挽留,就意识到这是一种试探性的诱惑,她以崇高的国格和人格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了,她说:“我什么时候也不能离开自己的母亲!”这种友好的挽留,说明在他们看来,日本各方面都比中国优越,都比中国强,也说明想试探牧村的心是否会动摇,是否坚贞忠于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