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母亲自从去了日本,一两年回来一次看他,还给他带回了一个比他小10岁的妹妹。孩子小学毕业获得优秀毕业生的成绩,进入人大附中,可能是刚入中学不太适应等等原因,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初一期末,孩子出现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及格,开始变成了老师、家长目光中不好的孩子。在家中两个老人成天唠唠叨叨,他回家后在自己屋中把门一关,直到次日上学,孩子实在和老人没有共同语言。孩子渴望回到母亲身边,多少能聊一些彼此都知道的话题。”
“初中毕业,分数影响到孩子无法上普通高中,于是他选择了只要有钱就可以上的私立高中。高中的学习,确实令他学到了许多东西,不是书本上的,而是做人上的,使本来早熟的他,更深一步地懂得了如何为人处事。由于过早地踏入社会,他看到了人间的美与丑,于是他喜欢上了‘朋克’,并发誓做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的想法。”
“他在高三那年,正准备苦拼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他母亲的通知,她已经为他办好在日本定居的签证,让他退学去日本。一时间既兴奋又矛盾,他终于可以和母亲安安心心地长久住在一起,有了一个自己‘家’的地方,这是他童年的梦想。虽然多了一个陌生的人,但他可以接受这个人。在这些年里,更多给予他欢乐和幸福的并不是亲人,而是朋友,这就是他为什么那么看重‘朋克’的原因。他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找回了许多童年没有感觉过的快乐与曾经想过的幸福,这个突然的消息又令他舍不得这些多年以来的朋友,所以他忽然又变得迷茫,不知所措了。在20世纪最后的十几天里,飞机终于把他载向虽然不太遥远的日本。”
歉疚、痛惜、深思
这是他母亲整理遗物时,在他的抽屉里发现的,我含着眼泪一字一句地读完曦曦这份袒露胸怀的自述。曦曦从幼小时就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虽有爷爷奶奶的抚养和呵护,叔叔、姑姑以及宇旭舅舅等的关心照顾,但既缺乏父爱又远离母亲,使孩子心理上出现扭曲,情感上遭到伤害,年迈的我们又很难与孩子沟通。曦曦去日本后给我们来信说:“我要感谢爷爷奶奶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这么长时间对我的关怀照顾,以及虽然我并不喜欢的教育。”他既感谢我们对他的养育之恩,但也直言我们的教育他是不喜欢的,加之国内外社会上不健康的风气,使孩子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令人深思、歉疚和万分地痛惜!
不朽的英烈
阎凤桐烈士是我中学时的同窗好友,1941年我俩一同考入新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前夕又一同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成为“军校十师生”的一员,在党的领导下一同进行革命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我和凤桐又同时参加了东北人民自卫军,我俩既是最要好的同学、同志,更是亲密的革命战友。
当时我们所在的吉长部队,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示,在长春以西一带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和扩大武装的工作。凤桐和我受过系统的军事专业教育,因而都在部队参谋处任参谋,从事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1945年12月14日早上天还没有亮,傅根深政委唤醒了我,通知我作为通信参谋立即随郭文献副司令员和部队出发,参加解放杨大城子的战斗。这时和我睡在同一铺炕上的凤桐,闻讯也跟着从炕上跳了下来,以应战的姿态迅速而又熟练地帮我做战前的准备。他把杨大城子附近的几张军用地形图粘在一起,连同通讯用的记录纸和画图用的红蓝铅笔一起放进了我的作战挎包,随后又把我的手枪套在皮带上。东方现出曙色,我跨上战马,尾随在首长之后,同部队一起从驻地双城堡出发了。凤桐站在营房门口,目送我们出征。部队急速前进,我几次回头都看到他仍然站在那里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和远去的我,久久不肯离去。没有想到,这次送别竟是我俩在战地上的最后诀别!
战斗在当天傍晚打响,第二天黎明全歼守敌,一举攻克杨大城子。下午部队乘胜向被匪军围困的长岭县城进发,当部队到达长岭县城附近时,郭副司令员命令部队原地待命,指示我带领三名战士前去侦察。我们被守城部队的叛变分子骗进县城,误入敌阵被俘,我部被迫撤退。为了增援长岭驻军,也为了营救我们,12月16日,凤桐随傅根深政委率队再次进军长岭,在途中遭到地主武装阻击和土匪的包围,我军奋起反击,敌人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向我军猛扑,我军很多战士负伤、阵亡。在危急情况下,凤桐自己架起机枪向敌人猛扫,在激战中傅政委和凤桐壮烈牺牲。12月19日,坚守长岭县城的我军官兵受到匪军的突袭,罗荣彪营长英勇牺牲。至此,长岭县城完全被匪军占领。
1946年2月25日,我军收复长岭,镇压了匪首和叛变分子,为烈士们报了仇。1954年10月1日,在长岭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长岭县各界在县城北门外,为解放和保卫长岭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修建了烈士陵园,烈士的英灵永远为长岭人民所景仰。解放后阎凤桐同志经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和傅根深政委等革命烈士一起永远安息在烈士陵园之中。
烈士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阎凤桐烈士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也是为了营救自己的战友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是他的思想品德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凤桐烈士是黑龙江省林甸县人,1937年到1940年和我同在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学习,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注重阅读报刊杂志,关心国家大事,更因身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亡国奴的屈辱,逐渐萌生了反满抗日思想。中学时代,凤桐就是一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具有强烈民族观念的爱国青年。1941年进入军校以后,进一步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和法西斯的残暴统治,他不断学习探索,虔诚追求真理,反满抗日的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他觉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抗战救国解放全中国,终于在1944年9月参加了中共晋察冀社会部领导的党的外围组织,在石迪、佟志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作为“军校十师生”的一员,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45年2月,凤桐烈士被派往热河伪满军部队实习,他遵照党的指示,努力团结士兵,准备对日军的大反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顾不得回家探亲,直接由热河返回长春,接受组织的指派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投入到了解放东北的革命斗争中去。
凤桐和我在党的领导下,首先参加了东北人民解放同盟并在长春青年读书会学习党的理论政策,九十月间经组织分配参加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凤桐烈士满腔热情,废寝忘食,拼着命干。他把在学校学到的军事理论和技术同我军的实际相结合,积极从事发展武装、教育训练工作,做出了优异成绩,受到部队首长的重视和官兵的好评。凤桐受到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熏陶,经受了尖锐复杂军事斗争的考验,阶级觉悟和工作能力迅速提高,逐渐成为我军一位优秀的军事干部。他对敌坚定勇敢,不怕流血牺牲。据同他一起参加增援战斗的同志讲,凤桐烈士在遭受敌人四面包围、猛烈阻击的情况下,沉着应战,英勇还击,毫不退缩,直到中弹倒下。凤桐用他英勇的行动和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他的革命信念,他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几十年来,我无时不在怀念着他。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静静地面对烈士陵园的烈士幕碑,祭起心香一瓣,和着我用心血和泪水写成的一首悼诗,冥冥地祝福我亲爱的伙伴和战友阎凤桐烈士同千千万万烈士一起在祖国大地上安息,在革命烈火中永生!悼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