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喜看园林春几许--姚鸿明回望艺术人生 第38节

点击:

 

2010年10月2日拍摄电影《铁人王进喜》时的剧照(我饰演的大庆市政府副书记江永祥接待外宾玛利亚)

我的骄傲与遗憾

2008年,我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其时正逢我60岁生日,两位结义兄弟主动为我张罗庆生一事。我和亲朋好友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温馨的生日,真是感动莫名,难忘非常,唯有写下一篇文字,是为纪念。

 

写在60岁生日宴席上

最最最叫我记忆犹新、激动人心的,就是我办理退休手续的那天,就是在亲朋好友为我庆祝60大寿的生日宴席上。

说实在话,60岁之前,我没有过过生日,因为我的生日在大年初三。小时候,我爸妈哥姐们常说:“你的生日全国人民都和你一块过。”后来,我妻子也说:“鞭炮声中,人人都在祝贺你,你美极了吧?美得合不拢口了吧?”女儿说:“老爸生日最热烈!”听到他们的话,我真的感到了安慰,就这样心满意足地度过了60个春秋。

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半个世纪后,竟由我的结义兄弟刘义、刘洪林为我张罗过生日,这使我激动万分。我深感在人群中觅得真情,实乃终生之幸事。一个人在失落和惆怅的时候得到的朋友属真朋纯友,这朋友才最难能可贵、最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最令人难忘和珍惜。

生日那天,朋友和妻女都向我祝贺生日,这是历史上我第一次过生日。我在昏黄的烛光下,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愿,在众友的歌声与欢笑声中我兴致大发,唱京剧昆曲,唱出快乐的心声。

60岁的我已经是老头了。那幽幽的烛光,那醉红了的笑脸,那头上的生日皇冠,那激情四溢的交谈,那唱热了的祝你生日快乐歌,都令我难以忘怀。在那春节已到春未到的季节里,在大寒冰封的寒风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融融的暖意。我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感到极其幸福和美满,我生活在浓浓的友情中,感恩并快乐着。

生日宴席上,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走过来的多半生,可以说是很平凡的,没有什么闪光的业绩,坎坎坷坷又顺其自然。人总是这样,每一次小的成功与进步都会使人感到短暂的满足和欣喜,紧接着,便又淹没在奋斗的海洋中,去追寻另一个成功与进步,获取另一次欣慰,从而变成了一个人的光荣历史。然后,再以无数次的成功与进步克服苦恼与失败。

我想,成功与进步的深刻内涵对每个人都是均衡的,只是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表现罢了。人生在世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生活并不全是幸福或者痛苦,这就是人生的辩证哲学,要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坚强、成功,只要心态平和,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后记

我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吹噓的丰功伟绩,也沒有什么刻骨铭心的回忆。很惭愧,我只是个生活得挺有意思、有情趣,有丁点故事但不传奇的人。

我经历了我们这代中年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过程,从学生到工人、到军人,再到平民百姓;还亲身参与了上山下乡、“文革”以及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事件,饱尝了人生之酸甜苦辣,但这让我终生受益。

我时刻自我告诫要“看轻自己”,始终如一地、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我很明白,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尘世中的各种诱惑和烦恼左右,我才会有清醒的头脑和洒脱从容的步履,从而轻松地走完我平淡一生的岁月。

我很清楚,做人就是要在逆境中求生存,才能绝处逢生。没有这样的气魄就干不出大事业。我在《国际歌》中悟出了我的人生准则:不靠神仙、皇帝,靠自己去干、去闯,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就要下决心干到底,决不打退堂鼓。历史赋予每一个人的责任,既有对国家、对人民的,也有对家庭和对个人的,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了肩负的责任,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在我看来,人的生命之初并没有什么内容,人生的丰满全靠自己,从娘胎出世,从零开始,从一笔一划、一点一滴开始,去积累,去赋予生命真实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奋斗和奉献。我会永远热情助人,并乐此不疲。我会一如既往地遵循“雷锋精神”,将助人为乐的事业贯穿一生。

现在,我要通过回忆录这个平台,发自肺腑地、诚心诚意地大喊一声:“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看到了这本书,谢谢你们能够和我共同欣喜翻阅,回味曾经岁月里的丝丝甘甜。谢谢亲朋好友,谢谢在我的生命中,与我有过情感交流的每一个人。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回忆久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公司的全体工作人员。谢谢你们为我倾心编辑,浓墨重彩地编撰回忆录。我在这儿给你们拱手谢拜!谢谢!辛苦了!

 

姚鸿明                                       

2011年11月                                

附录一:发表作品选登

 

老有所乐 相互帮衬

人老了,就想回忆些难忘的事。可要说难忘邻居,谁听了都会说不可理解。错!“远亲不如近邻”。我就想要说说前些年故去的老邻居赵文明老师,他是北京京剧院的老艺术家,不说心里更难过。

这位老爷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人生的感悟很深。对于荣誉和钱财看得很平淡,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态,与世无争、善良真诚、耿直谦和,热心肠的性格和我一见如故,很投缘。

我和赵文明老师是邻居,他住二楼,我住五楼。自我搬进这幢楼里二十多年了,那是天天得见,他一个电话,两分钟我准时报到。给老爷子帮忙出力,修管灯、调电视、跑腿买东西,我是随叫随到。我不在家时,有关我家的信件、邮包及来的朋友,老爷子都替我热情招待,管接管送,俨然成了我家的“驿站”。

人生苦短,现在我只要一看到他家墙壁上高高挂着他演出的《雁荡山》、《潞安洲》、《黑水国》剧照,就觉得赵老师就在我身边。他处人待事遵循的真诚善良的座右铭,我永远记在心里。

我们爷俩每天上午10点,先沏上壶茶,再架上摄像机,打开录音机。我拉琴他唱戏,默契又和谐。他和我聊天,说他学艺的艰难,谈饮食起居,其乐融融。我们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可遗憾的是,老先生刚近八旬就仙逝了。他临终时再三对他老伴和孩子嘱咐:“和小姚家经常走动走动,你们要想着点小姚,有困难就去找小姚帮忙。”还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一直的关心,你受累了。我老伴年事已高,有空帮老太太插个电卡、修修电灯什么的。等我病好了,咱爷俩还要继续吊嗓子。”我心含悲痛,点头应允:“您放心,我一定等着那天来接您出医院,每天上午10点整,给您吊嗓子对腔……”赵文明老师永远活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