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的做法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吻合,一些实践丰富的人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符合一般的理论。马克思总结俄国的情况提出这一理论主要是为将俄国和欧洲的革命联系起来,欧洲的革命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而俄国是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当时俄国沙皇要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当时俄国的进步人士讨论“应该发展资本主义还是发展社会主义”,俄国的一些马克思的学生们主张走《资本论》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可另外一部分人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话俄国可能要吃资本主义的苦。”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对人类进步有促进作用。俄国怎么选择呢?俄国的两派就“走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争论不休。此时车尔尼雪夫斯基站出来,他是民主主义者,主张民主主义,既不同意俄国沙皇封建的资本主义道路,又不同意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提倡的资本主义道路。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国内与其他人进行争论时提出:俄国农村公社集体占有土地,大家有共同耕作的习惯,而且农业灌溉需要有统一的水渠,需要统一的管理,所以俄国要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车尔尼雪夫斯基根据俄国的国情提出“跨越发展”的原始理论思想,开辟新道路的做法正是按照俄国土地公有制的方式来发展集体经济。因为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办法与沙皇的理论产生冲突,所以沙皇将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很多年,但车尔尼雪夫斯基不惧怕沙皇的淫威,一直坚持跨越发展的道路。有俄国学者请教马克思:“我国争论有两派,你支持哪一派?你是社会学家,你是理论家,你给我们评论评论。”马克思慎重地回了他们的信,回信打了四五次初稿,因为他说的理论要有道理,如果说错会造成巨大不良影响,所以他几易其稿。
我们在研究马克思的稿子时,发现他同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他当时的想法是欧洲的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如果欧洲的革命能够取得成功定会带动俄国落后的民族革命更快地发展,如此一来使俄国的革命和东方的革命便可联系在一起,世界的革命形势就会发生大变化。当时马克思考虑世界形势,这就涉及马克思的又一重要结论——跨越发展的社会一定不能离开先进的国际社会。一个国家可以跨越发展,但需要条件:一个落后的民族要想接触到先进的民族,则不能离开国际社会,不能离开国际社会的先进技术。
“跨越发展的社会一定不能离开先进的国际社会”的理论拿到中国来说,就是中国必须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将资源、技术引进来。马克思曾经说过:“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根本没有建铁路、银行的基础,但欧洲的铁路、银行已经存在一两百年,经验非常成熟。俄国想建铁路、银行,虽然自己的经验不足,但可以把英国、欧美先进的铁路与银行的管理方法直接引进农业公社,俄国的经济便可以快速发展。”落后的民族、落后的国家要想发展,没有别的路子,只有与国外的先进民族联系起来,中国也正是加入WTO以后才开始飞速发展的。虽然中国人当时没有研究出这一理论,但中国却已经迈出跨越发展理论的步伐,理论没能跟上实践的脚步,我们研究“跨越发展”理论,目的是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问题是大题目,既是哲学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一直存在的问题,我至今仍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晚年时光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关系呢?为什么还要在不归的哲学道路上继续奔走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60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的梦想从这里起飞》,其中记录了自己哲学人生的起飞经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所以我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命脉。如若没有马克思主义,便不会有中国共产党,更不会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是至关重要的题目。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研究者不能抓住一个内容不放。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它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不断深化。深化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关心这一问题的人需要有胆略、有胆识,敢于提出问题。过去学者研究党内理论犯禁,我们不能随便对马克思主义下定义、研究,国家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马克思理论研究。现在国家允许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在几次讲话里说:“中国共产党要提倡理论工作者研究马克思的文献、文本。”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什么理论得出的呢?我们研究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最初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日本或其他国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结合中国农业社会的实践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来研究中国的社会,分析出当时中国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建立不同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产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被毛泽东领会,所以他也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国共可以合作开展民主革命,在革命的基础上再建立社会主义。当时毛泽东不仅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也特别重视其哲学理论,提出《矛盾论》、《实践论》,提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有民族矛盾,与国民党有阶级矛盾,中国还要建立社会主义,矛盾很复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是抗日,因为蒋介石是抗日力量,所以西安事变时毛泽东不同意杀他,毛泽东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中国取得了反法西斯胜利,这是毛泽东伟大的功绩,也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到中国、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有学者研究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十分成功,毛泽东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理论界针对是否加入WTO争论了很长时间,讨论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以及市场经济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等问题,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学界人士,一直在讨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到底姓什么。邓小平根据理论说:“咱们发展经济,管它姓资、姓社?只要能够解决人民的温饱、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就行,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没有认清邓小平提出的“黑猫白猫”问题,大家认为“黑猫白猫”是实用主义,但不管学术界认为它来自地方的狭隘语言也好,不是哲学的语言也好,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能够把“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抓来,就是符合中国实践的好理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