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相同的地方,爱因斯坦离开牛顿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相对论分为广义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它不同于牛顿的经典力学,此门学问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有人曾问爱因斯坦:“牛顿已经把物理学研究得非常完备,可称之为‘经典物理学’,诸如天文轨迹、运动规则、速度、距离等都测得非常准确,爱因斯坦又研究另一套,岂不背离了‘经典物理学’了吗?”爱因斯坦用一封信和一个图表回答了别人对他的疑问,图表就是“跨越发展”。
牛顿定律在一定范围里绝对有效,超出了牛顿范围的物理学情况就应该用相对论公式来表示。现在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爱因斯坦的研究范畴,在宏观的天体、大爆炸理论等领域又有新的公式,人的认识不断深入,物理学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无论物理学、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理论认识伴随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提高,所以我们现在要将马克思的理论提升至“跨越发展理论”高度。
跨越发展理论符合人类历史实际,虽然马克思的理论没有社会主义的跨越发展实际事件,但有历史事实可以考察,所以马克思写了《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对其进行研究,我们预见到未来的事情也可以跨越发展。研究“跨越发展”必先考虑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社会‘跨越发展’离不开国际”是经过马克思论证、学者们实践证明而得出的结论。我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经济学家、理论家们的研究方法相比更为全面,因此自己敢写“跨越理论”,而且作品出版之后得到学界一些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口号,中国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学界应该根据中国的实践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弄清楚马克思主义论证的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诸如奴隶社会跨越,封建社会的跨越,资本社会的跨越,美国的跨越,英国的跨越等等。
我是中国比较早的提出“跨越发展”理论的人,国内研究“跨越发展”的人不多,所以许多人至今也不了解“跨越发展”的涵义。如今共产党已经开始重视“跨越发展”,并且广泛宣传“新疆跨越、西藏跨越”,目前两省的跨越都已经被纳入政策执行。如果国家不跨越,新疆、西藏跨越也没有用,现在中国发展迅速,仅美元储备已经接近3万亿,因此西藏和新疆不能按部就班地发展。国家要在两地发展大工业,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电力、通信行业,所以“跨越发展”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里体现出来,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
新疆、西藏的跨越是跨越的跨越。没有中国的跨越,不会有新疆和西藏的跨越。这种跨越的跨越是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表现。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心得
我一辈子与哲学为伍,研究多年马克思哲学自然有一些心得,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很有实践创造性。目前,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国人民生、解决人民温饱、小康和富裕问题,有些忽视理论研究。领导人与学者不同,他们日理万机,不可能有时间和条件研究理论,因此自己几十年来从未停止哲学研究工作,每天抓紧时间研究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结合的关系问题。现在我们又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什么样的形态结合的呢?在我们中国,这种结合可以说有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前一个时期由李大钊依据唯物史观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由毛泽东等第一代革命领导人继承和发展,最终取得了胜利;第二个时期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由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正在不断地取得胜利。因为这符合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所证明的特色社会主义成立,说明马克思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党,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党,这两点永远不变。虽然社会中存在腐败的问题,但中国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能改变,国家一旦变成资本主义,会导致大部分人贫困,一部分人富起来,两极分化现象会十分严重,最终救中国的只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一套在中国行不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倡民主、人权、人道,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过去帝国主义用武力威胁中国,现在中国日益强大,帝国主义利用“人权”、“民主”等言论攻击中国,一些所谓的“民主分子”外逃,制造各种舆论,扰乱人们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有很多的名称,例如“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唯物史观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好、“卡夫丁峡谷”理论也好,都属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由此看来,马克思理论还可以称为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长期以来,中国教科书里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在哲学研究生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这就是他们的教科书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有七八个称呼,再加上外国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其名称就更多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回答此问题需要更深层次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我把它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位一体”理论。
我想为后人留下经验:虽然哲学很抽象,但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离不开哲学。如果哲学结合了实际,其作用会很大,作为哲学家只有关心实际,哲学才能成为一棵“长生树”,永远扎根在人民的生活、思想、价值观中。国家和社会为我学习知识提供了许多条件,所以我要用掌握的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晚年仍旧孜孜不倦地研究哲学问题。
2007年,工作中的冯景源
马克思主义的“三位一体”理论
“三位一体”在一些人那里,属于基督教的宗教概念,其实不然。它是对三种不同的形态(不是三种事物)的本质综合、概括到一起而得出的哲学概念,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法。简而言之,“三位一体”即三种不同形态的事物从本质上作统一的理解。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对复杂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后来一直被当作思维方法运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指导思想。因此,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很重要。马克思主义既不是哲学概念,也不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但是,在实践应用上表现在很多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作为统一的整体就是“三位一体”。即理论、信仰、实践之间本质上的“三位一体”。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唯物史观理论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三位一体”的理论基础,是一种理论形态,不论是不是信仰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对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