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打倒“四人帮”,1977年年底到1978年年初,国家恢复高考,我们在北师大参加了第一次恢复高考后的政治评卷工作。北师大的教师去了两个考区,一个是大兴,一个是海淀区八一中学。当时的考卷很多,参加评试卷的老师也很多,除了高校教师外,也有高中教师。我们评的政治卷中一个考题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转化”,两位老师共同看一个考题,阅评后要签名。总结工作时,领导对我们评阅考卷、掌握分寸、给分值等各环节的工作都给予了好评。
人大复校
1976年打倒“四人帮”以后,人民大学复校的呼声很高。人民大学停办的时候,中央没有正式文件,据说当时人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四人帮”的要求。1977年邓小平说:“人民大学还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所以1978年中共中央就开始恢复人民大学,任命解放区有名的教育家、曾长时期担任山东大学校长的成仿吾为人大校长兼党委书记,任命郭影秋为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当时学校以北师大的名义为人大招了一批学生,总共招了两个班,一个哲学班,一个政治经济学班。1978年五六月份我们回到人大这边来,因为这片地方的房子都被二炮占着没腾出来,我们没有房子住,就盖了好多临时活动房,办公也在活动房里。之前被分到北大、师大、首都师大、北师大的人员都回来了一些,但师资力量还是不够,缺人、缺干部,于是学校就到处调人,海淀区好多人都被调到人大来了。
学校里人越来越多,但地方却很小。当时二炮在学校从东到西垒上了一堵墙,把人大校园分开了,好多楼房都没有了,学生来了以后没地方住,也没地方活动,连每天吃饭也只能在外面的空地上。后来,学生们实在不满意,1979年进行了全体罢课,历时三天,要把二炮的人赶出去,闹得比较激烈。结果,二炮的人把人大多数房子腾了出来,但在人大校园西南角,继续还占着操场、墅园两幢楼一直未还。人大派人多次去交涉,也没结果。
业绩突出受表扬,提薪评职称
人大复校后,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全校资料工作大会,那次会我因故没有参加,但我得知,会上我和其他三位同志受到了领导的肯定,领导表扬我在师大的这段时间里,搞教学工作,讲哲学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78年学校开始调薪,当时提薪的人数很少,哲学系100个人里提2个人,其中就有我。我在学校的声誉比较好,大家都说我是人民大学工作最久的资料员,很多领导同志也知道我工作踏实,口碑不错。
当时哲学系有人要求调走,我也想走,但系里不让我走,说什么都要把我留下。北师大想要我,找到我说:“你先到我们这儿工作半年怎么样?”我说:“你有问题可以找我,我们聊一聊,但我不去。”后来,北师大的人说:“我们北师大不进人,但艾众要来我们就要。”但我对人大的感情很深,最后还是留在了人大。
1980年,学校开始评高级职称,第一批评选了7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当时,北京几所重点大学都有几个名额,像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都有。人大评选的办法是,召集全校各系领导和校领导、图书馆方面的人,聚集在一起研究提名,然后大家(各单位领导人)评议讨论,确定人选。接着履行评审程序,最后在学校职称评审委员大会上由各委员不记名投票通过。但是,由于这是1949年建国以后高校图书资料行业的第一次评选,各高校单位没有最后评审决定权,而是要把通过的人员名单送到教育部审批。
1981年我们在评审通过后名单被送到上级领导单位审定,直到1983年,北京市才通知人大,我最终被授予副研究馆员职称。
艾众获表彰证书
艾众获表彰证书
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讨论活动
人大复校以后,学校里工作很多,再加上我之前在资料室的工作很有成绩,在学校里影响比较大,声誉也好。在学校同行里我算专业水平比较高的一个,很多老同志见到我都会说:“听说你的资料工作搞得不错。”所以我打算好好利用这个良好的机会,积极地开展工作。
一个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的讨论活动,当时中央强调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大也搞得比较热烈,几次讨论会我都参加了,并写了一篇题为“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会后打印出来。
另一项活动就是参加人大举办的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纪念活动。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内因是根据”,收录在文集里。
第三项工作是阅卷,当时北京地区招考研究生,需要老师参加政治卷评分,学校就把我请去当评卷老师,做了一周的阅卷工作。
第四项工作,当时哲学系资料室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就我一个人,所以哲学系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像讨论哲学教学重点、政治理论、学术重点问题讨论会都请我去参加。为了活跃哲学研究,哲学系领导让我在会上给全系哲学教师,还包括研究生宣讲哲学学术问题。在1986(或1987年),中宣部又通知人大,要介绍建国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中学术研究情况,哲学系派我去参加会议。会后我承担了这项任务,写了5万字左右的《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界讨论主要问题介绍》,刚写完,人大副校长罗国杰同志就到我家把文稿取走,说他看过后就送中宣部。我当时都没有来得及复印一份底稿。
第五项工作,1987年学校成立了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我是评委之一。1987年参加评图书资料工作中的高中级职称时,当时学校成立的高级职称评审组只有7个委员,我是其中之一,第一次评审会议评选了10个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参评的人数比较多,有好几十位。我连续做了三年评委工作。
1989年1月,艾众(右一)与北京高校系统中高级评审委员及工作人员于北京友谊宾馆留影
第六项工作是任北京地区高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委。那是我们北京市同行第一次评审高级职称,当时由人大、北大、清华、北医、北工大、首师大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以及北京高教局的林副局长等组成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共评审了22所大学的多位老师。从1987年到1991年,我一共参加了五次这样的评审活动。
艾众获北京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聘书
艾众获北京财贸学院资料工作顾问、兼职研究馆员聘书
我被聘为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评审职称委员会委员。第一次评审通过了29名中级职称,第二次评审通过1名副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具体程序是:首先由该校人事部门负责职称评审的干部在会上逐一介绍每位的学校工作职务、工作概况等,然后进行评议,最后评委无记名投票。参加评议的评委有两位来自人大,两位来自清华,其他委员都是本校或人事部门的领导。
我和人大图书馆几位同事还到河北省财贸学院参加评审高级职称,在石家庄待了一周。我是1987年五六月间,到石家庄的河北省财贸学院参加图书资料工作者职称评审的。同去的有人大图书馆两位馆长和两位有高级职称的同志。该校是第一次评审图书资料员职称。评审程序和在职工大学时差不多,那次我们评审通过了两位高级职称人员和二十几位中级职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