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历史的转经者与时空--我的父亲马得志 第17节

点击:

后来我问妹妹:“你们俩都去哪坐了?”她说:“没坐啊!”仔细问下去才知道,俩人在北海见面,向西走到厂桥,绕到后海,又回到北海,从下午到晚上一直这么走,绕了有三四圈,没吃饭,也没喝水,始终聊着。

薛文肇是1米8的大高个,很结实,我妹妹就1米55,才七八十斤,很娇小,俩人站在一起反差特别大。但是他们俩一说,发现都是1949年出生的,后来又说:“你哪年生的?”“我8月生的。”“我也8月生的。”再小心翼翼地说:“你几号?”我妹妹就说:“我是8月23日出生的。”薛文肇说:“我也是8月23日出生的。”俩人出生日期居然是同年同月同一天!他把家里的情况全跟我妹妹说了,后来他们俩人就好了。

1976年的年底,妹妹与薛文肇结婚。1977年恢复高考,薛文肇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1978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出生,是个可爱的小公主,取名为薛楠。

举家前往日本

中日建交之后,1981年日本派邮政大臣访华,并打听川岛镰子的下落。

通过多方寻找,日本发现川岛镰子还在,就找到她问:“你可以带一名子女和你一起回日本,你愿意吗?”川岛镰子在“文革”中受了不少苦,当然愿意去日本,她一共有6个孩子,最后决定带薛文肇回去。

当时薛文肇正在上大三,到日本之后以全日本第五名的成绩考取了松本大学,拿到了天皇奖学金,接着读书。这笔奖学金按照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可能不够用,但是薛文肇来自中国,尤其经过了“文化大革命”,所以知道怎么节俭过日子。

日本政府在养老方面有个规定,凡是超过60岁的老人,每年有5万日元的生活费,所以川岛镰子可以享受到这个福利,再加上天皇奖学金的20万日元,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我妹妹自己带着孩子在中国。

1984年薛文肇大学毕业,又考上了京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我妹妹带着孩子去了日本。我妹妹在中国的时候,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去日本以后,用3个月的时间就过了语言关。所以我一直说妹妹这个人比我要强多了,我在学校属于比较出类拔萃的,可是跟妹妹一比,就成了个傻子。

妹夫读完硕士后又读了博士,毕业后在日本东京的大和银行工作,负责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本东京大和银行的行长才是硕士,所以薛文肇的学历是当时银行最高的。在日本读博士非常难,不仅要掌握外语,还得在全国性的大报上发表20篇以上的论文。

妹夫刚到大和银行的时候,月薪是70万日元,绝对的高薪。不过他到日本时间长了,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变,车开到一定的时候就得换新车,电脑、手机也是每年都换。在日本,丢弃废旧的物品还得交处理费,才能把它扔掉。有一些人不愿意交处理费,就在夜里悄悄地把东西扔到垃圾站,所以他们刚去日本的时候,有时候就在夜里到街道上捡一些电脑、家具之类的东西,恨不得电动按摩椅都能捡回来。现在日子是终于熬出头,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妹妹的孩子

 

受日本文化影响

妹妹的孩子薛楠在日本用1个月的时间语言就过关了。我看寄回来的相片,那孩子冬天穿着小短裤、小背心,露着胖胖的小胳膊、小腿,在雪地里打雪仗。

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冬天穿个背心、短裤在雪地里玩。孩子们的活动能力强,打雪仗,跑啊、跳啊,玩半个小时回去再洗洗澡、穿上衣服上课。他们的孩子很少有冻感冒的,抗寒能力比较强,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现在的孩子跟我们那时比,体质不知道下降了多少,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北京市千米越野赛背着砖头跑,我得了第7名,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爱运动。

我妹妹1985年离开中国,1987年带着孩子第一次回国。由于我先生是海军,所以就让妹妹和楠楠坐船到上海,我们和先生把她们接到了东海舰队的招待所。

当时火车票很紧张,买到回北京的票是3天之后的。我先生是上海人,他的姐姐妹妹都在上海,于是就带着我妹她们在附近到处玩,还拍了很多照片。

楠楠走的时候还在上幼儿园,在日本待了差不多快3年,所以中文不是特别好,一直到现在,她都说:“给我拿那张衣裳。”因为日语里是“一张衣裳”。至于水果、蔬菜的名字就更不会说了,我妹妹说话也是日文夹着中文。

当时我妹妹为了冲过语言关,刚到日本的时候天天带着孩子练习日语、巩固日语,没想到中文倒不行了。后来我就后悔了,说我妹妹:“你起码应该让楠楠在中国读完小学,这样她会写汉字,母语基础会更好。幼儿园就去日本有点失策。”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楠楠通过在日本的学习,性格特别开朗,能说会道,很招人喜欢,而且非常懂礼貌,见谁都鞠躬。有一次我带她去王府井的荣宝斋,她看人家刻的印章,很喜欢,然后人家给她刻了一个,她就一边说“谢谢”一边鞠躬。人家很奇怪,看她长得明明是个中国的孩子的样子,以为她是外地的。就问:“这孩子真有意思,你是哪的人啊?”楠楠那时七八岁,她说:“我是中国人。”逗得人家哈哈大笑。楠楠不理解大家笑什么,还问我:“姨妈,怎么了?”连我都笑了,我说:“都是中国人,你就说你是北京人。”后来我就跟人家解释:“她是在日本长大的,受的是日本的教育,所以不太会说。”

楠楠到日本的时候,妹妹为了让她尽快跟同学融到一块,就给她改名叫川岛南,因为她奶奶叫川岛镰子。但是他们一家人都不入日本籍,一直到现在都是中国国籍,楠楠说:“我不入日本籍,我父母都不入,我干嘛入?我是中国人。”她什么时候都说自己是中国人,特别有志气。

 

享受最好的教育

因为他们的生活不错,所以楠楠上的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的学费要贵好多,师资能力也非常强。楠楠高中的时候,由于成绩优异,还于高二去英国做了3个月交换生。

日本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强,他们有家政课,所以会自己做饭。去英国后他们吃不惯英国的饭菜,就自己做,家人还从日本寄大米过去。后来我告诉他们,有些食材在英国的超市里可以买,但是这些孩子都上学,没时间逛超市。

楠楠虽然会做饭,但是不喜欢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所以她愿意寄宿在别人家,人家做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了就泡点方便面。她在英国呆了3个月,回来后就给我介绍哪些地方好玩,后来我去英国的时候,就按照她说的地方去玩,挺好的。

日本的大学不是统考,是报哪个考哪个。高考时楠楠报了日本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等5所名校,东奔西跑,到处去考试。结果5个大学全给她发了录取通知书。他们中学的校长特别高兴,在他们学校把薛楠推为榜样,说:“我们学校的女学生能考上最好的学校,最后还能任意挑选。”

收到那么多录取通知书,她当时自己都不知道上哪了,我妹妹就帮她出主意,说:“学医的学院最好,但是劝你不要去。”在日本学医的话至少要上8年学才能工作,我妹妹觉得耽误青春,没同意她上,最后敲定了日本中央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