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咬定青山不放松--——杜斌回忆录 第31节

点击:

2010年1月11日,薇拉发来电子邮件,祝贺新年。

2010年1月15日,亚历山德拉发来电子邮件说,她见到了易融,收到了光盘和请她转交给薇拉的书(即《岁月无痕》)。她还准备了礼品,请他回北京时转交给我们。2月7日,在池秀峰78岁生日的这一天,易融带来了薇拉和亚历山德拉托他转交的礼品。我们托他把在美国已播放的新闻片的光盘转交给他们。

从这时起,我们与勃得列夫·柯尔帕科夫一家人交往,又多了几种联系方式。一是亲笔写信通过邮局航寄。这种寄信方式大约一个半月后才能收到。二是通过电子邮件,当天就可收到。用电子邮件,是亚历山得拉来京进修汉语时教会我们的。她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2009年7月7日,从中财融金大酒店发出的,对我们给予她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第三种方式,就是通过两位友好使者,亚历山德拉和易融。近一二年来,他们往返于北京与莫斯科之间,不止一次地为我们相互转送信件、照片、光盘、书籍、礼物酒和食品等。近年来已成为惯例,我们同薇拉、亚历山德拉之间,每逢元旦、我国的春节或过生日时,都要写信或发短信表示祝贺。但是,薇拉有个要求,即每年祝贺新年的信,还是要手写并经邮局发出,这样才能体现出相互间真实的感情。我们也有同感,也正是这样做的。

附录一

2010年2月15日,薇拉和亚历山德拉都发来了电子邮件,祝贺鼠年春节。薇拉说,照片和光盘都收到了。从光盘中看到池秀峰对我们两家人真诚持久的交往的故事的讲述,尽管是用中文,我几乎都懂了。她说:“看着光盘中的照片和你们写给我们的信,我激动得落了泪。”她在电子邮件中又发来了11张照片。内有:双亲的青年时代,有他们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游览和大学生的合影,还有盛大节日里她的父母在天安门前观礼的照片。2月18日,亚历山德拉又发来电子邮件,祝池秀峰生日快乐。

2010年2月20日,池秀峰、杜斌给薇拉发了电子邮件,感谢她表示的一切祝贺。告诉她,来信中的所有附件和发来的照片都看到了,这些文章和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将珍重保存,认真阅读。

2010年12月9日,池秀峰、杜斌给薇拉写信祝贺2011年兔年新年。信中讲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谈到了在莫斯科举行的战胜德国法西斯6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2012年还要庆祝战胜拿破仑200周年。信中说,你们是这场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后人,你们从事的准备工作,对教育你们的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月19日,我们收到了薇拉1月20日在几张贺年卡上写的祝贺2011兔年的贺年信。信中讲到看到上海世博会的照片,给了大家很深的印象。信中说,她的父亲勃得列夫和大姨薇拉、母亲娜佳从事莫斯科建设工作的事迹和展品已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中陈列。那里展有他们三个人1930年大学毕业时的合影。信的最后写道:“祝新年好、春节好,给苏品立代问好!”落款:薇拉和全家。

2011年5月1日,池秀峰、杜斌给薇拉发电子邮件,祝贺她5月3日72岁生日快乐,她用中文回电子邮件表示感谢。

2011年7月11日,薇拉用电子邮件发来了最近制作的准备在2012年纪念战胜拿破仑200周年卫国战争时展出的展板。上面有26张照片,反映了那场战争参加者柯尔帕科夫一家及后人的发展历程。这是她用多种方式数次寄来、发来和托人带来的照片中最完整的一次。其中有:他们家11代人的家谱,历代重要成员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可以说,她是没有保留地将这些历史材料介绍给她们信赖的中国朋友。为了答谢和回报,我们找出了故乡山东省邹平县西峪村池守业三兄弟之后12代人的家谱,还复制了2011年三月末,池秀峰、池秀兰兄妹携子女返回原籍祭祖扫墓,探视亲人时,同池姓亲人、同母亲娘家马姓亲人合影的照片,并委托亚历山德拉带交给他们,使他们对中国的民情风俗也有所了解。池秀峰还根据他们提供、介绍的材料和自己多年的记载,绘制了勃得列夫和柯尔帕科夫两家5代人的家谱,对已经见过面的人作了标记。

2011年7月至8月间,北京大学汉语学校首次与莫斯科大学合作,举办了一期汉语学习班。学员共两批,近80人。亚历山德拉又得到机会,第二次飞来北京。北大反映,这批学员素质较好,热爱中国,学习认真,遵守纪律。除上课外,校方还尽可能地组织他们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如天安门、故宫、长城、北京孔子学院总部等。他们还自行组织游览了旅大和承德。

薇拉得知亚历山德拉马上要来北京,特意从距莫斯科市区70多公里的别墅返回到家中为池秀峰、杜斌准备了书信、贺卡、套娃、围巾和食品等礼品,请她转交。当7月9日,亚历山德拉飞抵北京后马上就给池秀峰家打了电话。鉴于池秀峰因心绞痛正住院治疗,出院后,7月17日又接到了她从大连打来的电话,商定了邀请她来我们家做客的具体时间。7月23日下午,她手持池秀峰传真给她的用中文显示的从北大至紫金长安的路线图,借助出租车司机的帮助,来到我们家。除带来了薇拉的一袋礼品外,她还带来了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艺术头像照片以及俄罗斯风格的香槟酒、化妆品、高加索石材雕马、木制鸟型口哨,还有沏茶用的杯子。亚历山德拉说,在莫斯科市场上想买件传统的俄罗斯产品不那么容易,因为许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沏茶的水杯上印的是英文,后来才发现还是中国造。这次见面我们让外孙刘驰(刚从四川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参加了。他幼年时我们教他俄语,数数他能数到1000,现在只能从1数到10了。我们之间用俄语交谈,她同刘驰则用英语交谈。看得出,她英语比刘驰讲得更流利些。晚上,我们在君宴江南餐厅再次请她品尝了北京烤鸭。

2011年8月4日下午,池秀峰、杜斌带外孙刘驰到北京大学勺园,在北大留学生办马博、刘红萍的陪同下与亚历山德拉告别。马博介绍了北大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做法和对这批俄罗斯学员的评价,亚历山德拉用中文和俄文讲述了她第二次到中国、到北京的感受和收获,认为北京发展建设得更加美好,尤其是国家大剧院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交谈中她数次提到它。池秀峰、杜斌把为薇拉和她准备的礼品,包括光盘、照片、池姓家谱、安徽特产茶叶,具有老北京风味的小吃、糖果等作了介绍。最后,北大方面设宴款待了大家。

附录一

在我们话别后的第二天,她们去了承德。8月6日晚,亚历山德拉打来电话最后告别。8月8日,她发来电子邮件告,她们已平安飞返莫斯科。8月13日,薇拉的外孙廖尼亚发来电子邮件,对赠送给他们的礼物表示感谢。

至此,我们的友好使者的北京行已告一段落。亚历山德拉,还有易大斌之子易融,他们不辞辛劳,数次往返奔波于中俄两国首都,为多年真诚友好交往的挚友传送信件、礼物。他们不仅为保持、延续两家的友谊创造了条件,更是为增进中俄两国的民间交往做出了贡献。但愿他们的这种友好之旅今后会有机会继续下去。

现在,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15周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订已10周年。这些年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中俄政治互信明显提高,在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协作显著增强,中俄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对国际形势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俄两国相互成功举办的“国家年”和“语言年”使两国民众有了近距离的了解,促进了人文交流和民间往来,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双方已商定还将举办“旅游年”。近年来,中俄两国还扩大了在经贸、投资、高技术、金融、人文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和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