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情深深,忆往事——--柳白回忆录 第21节

点击:

1992年,我由湖南干校调回北京,小儿子在上海的时候还不到一岁,我途经上海,抱着他照了相片,其他时候根本连抱都没抱过,大儿子更没有。所以我也可以说,真的愧对他们,愧对家庭和孩子。有句话“忠孝难以两全”,我真是顾不上家庭,全是工作。家里人也都让我放心,不需要我干什么,我更疏忽了这一点。我不是不顾家,出国在外的外交官们更想念家人,但是工作的繁忙让我们不得停歇。

 

1975年,全家摄于三里屯街心公园

现在小儿子还好,不回来也打个电话来。他经常出去玩,一会儿到重庆去了,一会儿到成都去了,一会儿到宝岛台湾去了,一会儿到武夷山去了,经常到那儿以后打电话:“爸,我又去玩了。”

他们的事我从没过问过,包括他们的婚姻问题,都是自己做主。我对儿子讲:“我们不是父子关系,我们是朋友关系,要尊重,你尊重我,我尊重你。”

我的两个儿子接受的教育也和我不一样,这是我们生疏的另一个原因。他们从小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动乱中成长的,而我是在私塾式的旧式教育下成长的,我从小被教育要循序守礼,和人说话要看着别人,但他们就没有这个意识,这也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他们经历的比我多,他们见的世面也比我广,现在我还得请教他们手机怎么打、电脑怎么开。他们有新鲜事也给我讲讲,当今社会上有什么事也跟我说说。

我的阿姨的孩子,一进门就叫我“爷爷”!那种童音,听着好亲哦,好听,听着好舒服!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没有得到的吧。现在我的孙女也有这么大了,每次她叫我“爷爷”的时候,觉得真好听!

后记

 

(一)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日本人、和平军[3]、国民党统治的时候,我们那里饱受苦难。直到新四军、八路军来了以后我们才翻了身、分了地,得到了好处。这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我实实在在的经历。这样的对比我们看得非常清楚,谁好谁坏,谁是我们的希望、出路,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我没有任何怀疑,我坚信,只有靠共产党,只有靠新四军——那时候我们那儿是新四军——才有出路。这是我们亲耳所闻、亲目所见、亲身体会的。没有书念,只有依靠共产党;没有饭吃,也只有依靠共产党。

从工作中我更体会到只有依靠共产党,才有新生活。党培养了我,又给了我8年的学习机会。我那时候年轻,一片热情,而且好学,喜欢念书,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念好书,为自己,也为报答国家和共产党。念书时,全是党、国家、组织给我提供的经费,让我上中学、上大学。这时我的路就更明确了。我这人很执著,对于我所追求的事业,我一定要坚持,一定要走下去。中国共产党给我指明了道路,接下来就靠自己了。路有了,还要靠自己的双腿前行。

所以后来工作中我都要求尽善尽美,虽然个人水平有限,但我反复推敲,直到做到最好,这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报答党的恩情。所以困难的时候我就能想到党的恩惠,想到当时一无所有,今天已经做到这样子,很不容易,更应努力。我不会消极怠工,因为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应当报效党对我的恩情。所以我自己跟自己比,我从当初的农村小孩变成了如今的外交官,我无怨无悔。

我们的祖国饱经风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带领中华儿女走向光明的道路。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昨天和今天。尽管我们曾遇到过坎坷,遇到过波折,但我们的党克服了困难,创造了美好的今天。现如今,我们的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未来,我们也会遇到新的挑战和困难,但我坚信,我们的党一定会不断完善自己,带领中华儿女奋勇前进,我坚信,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昨天和今天,没有党,更没有我们的明天!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是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会美梦成真!

 

(二)

亲爱的小伊尔达、小阿莱达、卡米洛、塞莉亚和埃内斯托:

如果有朝一日你们读这封信的话,那就是说,我已经不在你们身边了。关于我,你们将来几乎会记不起来的,小的几个就更是如此了。

你们的父亲是这样一个人:他怎么想就怎么行动,不容置疑,他是忠于他的信仰的。望你们都成长为优秀的革命者。你们要努力学习,以便掌握技术,征服自然界。你们要记住,革命是最主要的,而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个别的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主要的,你们应当永远对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能产生最强烈的反感。这是一个革命者的最宝贵的品质。

再见,孩子们,我希望还能见到你们。

爸爸寄给你们一个长吻,并紧紧地拥抱你们。

这是切·格瓦拉留给子女们的告别信,留下了这封信,他踏上了前往非洲和南美洲革命的旅途,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再也没有抱过他的儿女。格瓦拉是一位形象高大,声望很高的革命家,是了不起的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位非现实主义者,我们无法也不可能和他相比,但他那离家远行后对家人的挚爱令人感动,这份心意也是和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人不谋而合的。

我离开了妻子,离开了我的两个儿子远赴非洲,为我的信仰去追求,去努力,实现报效祖国的心愿,然而于家庭却有些缺憾。我与妻子聚少离多,与两个儿子更是甚少接触。我的两个儿子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年代中,在最需要家庭温暖的年龄里远离他们的父母。这是他们人生中的残缺,更是我的遗憾。

我常常怀念“文革”时被下放到湖南的时光。湖南菜花坪“五七干校”,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是地狱和牢笼,可我在那里却度过了难得的一段时光。短短一年,我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亲情,这是人所必须,更是常年在外的外交官们的唯一寄托。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比其他外交官要幸运许多的,毕竟,我还享受过那样的温暖。

 

(三)

如今,我已赋闲在家,还保持着工作时的作息规律。前些年又回了趟老家,看了看家乡,看了看故人。祖国在变化,人也越活年纪越长。有的东西看开了,有的东西反而更加执著。留下这本回忆录,回忆一下我的过去,我曾经执著的,如今依然坚持着;曾经没有的,现在也都拥有了,这就足够了。

后记

2008年,原外交部长助理、驻法大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我的老同事、老朋友周觉同志在聚餐会后写下如下富有真知灼见的赠言,文句虽不长,但字里行间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同志的一片情谊值得我们回味与感动,现抄录于下,作为全书的结尾:

物换星移,人们无计把韶华留住。懵懵懂懂地走过晴天、雨露和冰雪,迈着沉重的脚步,我们都到了华发满头、步履蹒跚的年纪,鬓角深深留下昨天的记忆,额上划着人生的艰辛。我们这些跨越世纪的人间过客,不贪求彪炳史册、头戴桂冠的殊荣与喜悦,也未历经不可逾越的坎坷、不幸与失落。庆幸于自己的,我们是一个心怀坦荡、平凡、真挚的人,不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羞愧,也不为逝去的岁月感到遗憾,我们拥有人类最好的奖章和最高的荣誉;永远保持着一颗善良、纯朴的赤子之心。夕阳无限好,落霞红满天。让我们紧握双手,互祝一生,珍惜:千百倍珍惜生活的现实,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年、每一月,每一个朝朝暮暮、时时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