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的强大还体现在她对新产品的不断探索和对新领域的不断开拓。我来所不久,在向赵老师学习惯性仪表设计的同时,还加入了赵老师率领的肺功能测试仪的研发团队。肺功能测试仪是个医用产品,不管是其技术领域还是应用领域都与惯性仪表完全不同。但就是在这个全新的民品研发项目中,赵老师表现出强大的项目组织策划能力、高超的技术和总体掌控能力,只用了两年时间第一批产品就研制成功,投放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到20世纪90年代,肺功能测试仪已逐渐打开市场,成为十三所重要的民品项目。随着肺功能测试仪的研制成功,赵老师又把目光转向新的市场需求。在赵老师的带领下,两年后又一个新型医用产品——无创伤脉率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诞生了。这项产品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我作为发明人之一,欣喜之余,感受更强烈的还是对年已六旬的赵老师身上仍然保有的那种不断开拓进取精神的由衷敬佩。
为摸清陀螺加速度仪离心机试验的基本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是作为专家反聘的赵老师带领我们在引进的一台双轴精密离心机上开展了陀螺加速度仪离心机试验。由于很少进行这方面的试验,各种试验工装、线缆都需要针对性制作。为节约成本,有些线缆是我们自己制作的。为保证质量和试验安全,赵老师总是亲自检查这些线缆的焊接质量、量导通、查绝缘,并用胶布在每根电缆的两端编号。这时的赵老师已是六十五六岁的老人了,看到那满头白发和专注的神情,我在想作为一位老专家、学术带头人,在操心于项目策划、理论分析、技术研究的同时,却还时刻关注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细节,进而亲自检查把关,这体现的正是老一辈航天人多年形成的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而这种工作作风也正是航天精神的精髓所在。
多年来,在专业与技术上,赵老师是我的导师,但我更多的是把赵老师看作慈母。不论是遇到技术问题还是个人的其他问题,我都愿意向赵老师请教,我总感到有赵老师在,我做任何事情就更有信心。
1998年,我上了所里的在职研究生,这时我已调到所里另一个部门工作,由于是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又很忙,课题研究拖的时间很长。我的课题论文2001年就已完成初稿,但我对论文质量始终缺乏自信,从而对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几乎失去了信心。直到2005年,我拿着已经搁置了4年的研究生论文,来到了已年过70,早已退休在家的赵老师家。赵老师仔细看过我的论文,听了我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讲述后,首先肯定了我的论文水平和课题取得的成果,认为只要稍加补充与修改,是完全可以达到工学硕士水平并通过研究生毕业审查的。接着赵老师逐一指出了我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那天我们讨论到很晚很晚。那年夏天我的论文顺利通过多位高校、研究所教授专家的审查,我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在我拿到工学硕士证书之际,我想到了那天我对赵老师的拜访,我想那天我收获的不只是赵老师对我论文的点拨,更是赵老师给我的那份信心。
许多年过去了,我虽已离开技术岗位,干起了管理工作,但赵老师传授给我的那种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将使我终身受益。而且我知道,不论我今后遇到多大困难,赵老师都将继续给予我信心与力量,无论是从行动上还是从精神上……
附录三强者风范——记我的恩师赵采凡老师
任多立
2011年10月5日
(本文作者任多立,1986年于北航毕业后分配到航天部十三所,从事陀螺加速度仪设计工作,1996年转为惯性器件试验与测试工作,2003年调至所机关从事管理工作,现为所技术保障处处长、研究员。)
附录四我眼中的母亲
写下这个题目我突然有了些迟疑,母亲有太多我想记录下的东西,可是此时却不知道究竟哪一个侧面可以让她的身影更清晰。母亲很平凡,她只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相似的母亲,她像每一位母亲那样爱自己的孩子,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更确切地形容她。我只是明白,母亲是我这一生最深爱、最感激、最信任、最依赖的人。
母亲年轻时梳着两条乌黑亮丽的大辫子,面容清秀、目光犀利,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特别是穿军装的照片,真是飒爽英姿。中学时期,我非常崇拜母亲,并把她的照片压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面,天天看着它。
恍惚中,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我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母亲在辛勤工作;我看见一个疲惫的身影,那是母亲在为我编织寒衣;我看见一个欢快的身影,那是母亲在为我学习进步而高兴。
我对童年时的记忆不是很深,只记得母亲带我和弟弟去过动物园,还有一张照片,是我们站在石狮子前面,还记得母亲每周都带我和弟弟去西单看姥姥。
母亲的手也很巧,在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很宽裕,母亲亲自为我们缝制衣服,编织毛衣、毛裤和手套,而且做的衣服还很漂亮。
在“文革”期间,母亲还亲自动手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的电视机可是稀罕的东西,曾经引起了别人羡慕的眼光,周围的邻居都跑到我家来看电视,这曾是我非常自豪的事情。
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左右,母亲买了一台录音机,还录制了阿波罗乐神之音和邓丽君的歌曲。我百听不厌,估计我的音乐细胞就是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
母亲很勤奋,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她备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她从小就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被选拔为留苏生。
母亲在工作中善于钻研,不断学习,工作能力很强,工作上获得了很多奖项,还带了很多研究生。这种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很多人都夸母亲气质好,的确“腹有诗书气自华”,母亲是个学究式的人物,钻研了一辈子,到了退休年龄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十余年,鞠躬尽瘁。一方面是研究事业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睡觉和吃饭一样;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她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在这点上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且心态也很年轻。单位的领导欣赏她,单位的同事特别是年轻人在工作上愿意请教她,在生活上都愿意和她交朋友,这就是所谓的忘年之交。
日子一天天走过,妈妈的白发也爬上了鬓角,那仿佛从天而降的灰白,令我触目惊心。但我不愿承认母亲老了。我一直以为头发白了可以染成黑色的,眼睛花了可以带上花镜,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母亲的背有点驼了,就是这一刹那,我的心泛起了阵阵的酸楚。母亲开始依赖她的女儿了,因为女儿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在我心中是那样伟岸高大,一直保护我、呵护我、照顾我的那个人,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发现她已经开始需要我的保护、我的照顾了,那样一种心酸与心疼是无法言喻的。我不得不承认,母亲老了。我知道,现在母亲是需要我来保护了。这个令人伤心而又必然的事实就这样在我毫无思想准备时摆到了我的面前。从那时起,母亲的白发开始长在我的心里,我终于明白她也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她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