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命运多舛
吴县木渎,作为江南园林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幽深婉约,人文荟萃,地灵人杰。在微风细雨的滋润下,精巧雅致的苏绣艺术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技艺在一批批心灵手巧的江南水乡女子的代代传承中,大放民族异彩,结出中外友谊之花。
我就出生在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木渎镇,从小和苏绣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几乎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苏绣事业,我一直孜孜不倦地攀登着苏绣艺术的高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和进步,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燃成燎原之势。
现在的我虽然无比地热爱苏绣事业,愿意为了心爱的刺绣艺术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但是最初接触刺绣却不是因为兴趣和爱好,而完全是出于生计的需要。回首往事,我的心还禁不住颤动,童年的回忆是苦涩的,因为我遭遇了许多的不幸和苦难。
虽然生活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之地,但我却没有享受到富贵乡的恩泽,而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职员家庭里。父亲背井离乡,漂泊在上海做职员,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着低微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尽管如此,这为数不多的工资也成为了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它能够让我们勉强度日,能够让我们卑贱地活下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即使只留下一根救命的稻草,老天还要狠心夺去。1933年对于我们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给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庭以致命一击。父亲因为劳累过度,身染疾病,病情虽微却因无力求医,最终丢下柔弱的妻子和一对年幼的儿女撒手人寰。
当时的我两岁多,而弟弟仅仅9个月大,看着一双可怜惹人疼爱的儿女,看着家徒四壁的凄惨处境,母亲不禁嚎啕大哭,整日以泪洗面。原本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变得无所适从,变得盲目惊慌。看着母亲伤心的模样,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默默地待在她的身边帮她拭去眼角的泪滴,幼小的我不懂什么叫安慰,但我明白和母亲在一起,我的心里会感到安全,母亲的愁容也会稍微舒展一些。
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经历了痛与苦的挣扎,经历了内心激烈的斗争,母亲终于擦干了脸上残留的泪痕,重新站了起来。她勇敢地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她要用自己纤细的双手撑起整片的天空,她决定用细小的绣花针、五彩的丝线缝补起眼前这个破败不堪的家。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拿起了针线;为了抚养儿女,母亲开始了刺绣。不是为了追求美的享受,而是为了生计,母亲每天都要绣两双鞋头花,换取一升半米来艰难度日。当时的木渎没有多少生意可做,好在我们住的老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基业,不至于让我们露宿街头。
母亲的刺绣技艺是由我外婆传授的,而外婆的刺绣技艺也是由她的祖辈传授的,所以算起来我家的刺绣技艺是有深厚功底的。
为了赶工,母亲埋头苦绣,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没有电灯,母亲日复一日就着昏暗的菜油灯绣呀绣,上午做一只,下午做两只,晚上再做一只,为了那一升半的米。苦涩的日子随着门前的溪水慢慢地向前流淌。
小时候的我比较乖巧听话,看着母亲日益消瘦的身体,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红肿的眼睛,10岁的我不能再安然地接受母亲无私给予的这一切。我得为母亲做点事情,我得为我们家做点事情。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用笨拙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拈起了母亲常用的绣花针和光滑的丝线,我想帮母亲把丝线穿过针眼,这样她就可以少费点眼力,可以节省点功夫,可以增加刺绣的时间。
于是,我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开始了穿针引线的练习。看着很简单的一件事,在我眼前却变得无比复杂。明明是瞄准了针眼,拿着丝线奔着针眼去的,结果不是偏左了就是偏右了,或者是丝线被针眼分成了几缕,有的能够穿过去而其他的一缕或者两缕却被挡在了外面,最后我的手举得酸疼酸疼的,一根丝线也没有穿过去,我沮丧地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母亲疼爱地抚摸了一下我的头,熟练地拿起针和线,一边穿针一边对我说:“先要将线头用手捋直捻齐了,然后将针和线的距离尽量靠近,最后瞄准针眼,手不抖动地把线送过去就行了。”母亲的话还没有说完,她手里的线已经穿过了针眼。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穿了一次。天啊!线居然穿过去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抱着母亲的脖子轻轻地摇,母亲也顺势抱住了我……从此,我开始主动帮母亲穿针;从此,我也切身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
艰难求学,有始无终
即使再困难,母亲咬紧牙关也要供我和弟弟上学。母亲对我和弟弟说:“知识,是你们的本钱,以后可以用这个本钱去换取自己想要的成果。”
1939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小学。8岁的我,拉着弟弟的手一起到木渎小学读书。因为家庭贫困,仅仅几角钱的学费我们也交不起。木渎小学得知我家的经济状况,减免了我和弟弟的一部分学费,这样我们姐弟俩才能同时获得读书的机会。
我特别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每天都早早地去学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起雾下雪,我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当时的我心里想,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了知识就会有好的工作,有好的工作才会有好的生活,有好的生活,母亲也就不用那么劳累了。虽然还总结不出“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样的话,但是我已经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了。
于是,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课,认真刻苦地做笔记,我勤奋努力地学习着。一旦走进知识的殿堂,我像久旱逢甘霖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上天的恩赐。付出就有回报,在整个小学阶段,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被公认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连教我的老师都说:“像你这样认认真真学习的人很多,但是像你这样取得好成绩的人却不多,你在学习上是很有天赋的。”老师认为我在学习上有悟性,是个有灵气的学生,而且我的作文还经常被当作范文来展示。
小学的老师对我都非常好,其中有一位班主任柳老师对我的帮助尤其大,我们至今还保持着联系。现在,这位老师已经是93岁高龄了,但是每逢春节和元旦,还让他的子女用轮椅推着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来和我们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和事业成功的喜悦。即使离开校园几十年了,他依然很关心我们。老师说:“现在你们都八十多岁了,还有什么想法吗?”我们回答:“你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想法,要把事业搞上去。”老师高兴地笑了:“对,太好了,太好了。”这种深厚的师生之情是难能可贵的,是任何金钱都换不回来的。
不但收获了深厚的师生之情,而且还获得了纯洁的友谊。当时的学生,思想都特别单纯,人都比较朴实,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心机,所以学生们相处融洽,关系友好。
由于我和弟弟两个人同时上学,所以让原本艰难的日子显得更加艰难,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利用课余时间织毛衣,每件可以得到大概两角钱的报酬。因此,我的小学生活是非常忙碌的,白天要上课,课余时间要织毛衣,放学回家要帮助母亲做刺绣。尽管累点、苦点,但是我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不仅可以靠自己微薄的力量补贴家用,而且还可以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