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曲折前进硕果人生--艾众回忆录 第3节

点击:

1948年秋冬之际,国民党为扭转在华北战场的颓势,阴谋进行反扑,10月20日左右,盘踞在平津一代的傅作义部队要突袭石家庄。由于华北大学地处石家庄以北的正定,为了安全起见,学校决定全体学员南下邢台以避国民党军队的攻击。

1948年10月下旬,一天晚上学校7点钟宣布了消息,我们当天晚上9点钟就出发了,当时也没说往哪儿走,我们就跟着大部队行进。第一夜行军走了岔路,结果走了半天也没走出多远。那时候我身体还算不错,一个人背着三个背包,但经过一夜,也感觉再走远些就背不动了。

后来行军走了两三天,来到了一个村子,大家都有些疲惫。华北大学一部副主任叫林子明,他看到这种情况,就开始为我们做动员鼓励:“咱们行军走了三四天,这次行军虽然是被迫的,但大家的精神还不错。”这样鼓舞了一番士气后,大家又打起精神继续上路。走到邢台的时候,我们住进了邢台西边的西小郭村。

住在村里以后,我们华北大学一部同学到邢台市参加了“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大会,会上钱俊瑞教务长做了关于十月革命与苏联建设成就的报告。

当天晚上我们回去的时候,由于天太黑,走到半路迷路了。因为我是邢台本地人,比其他人更熟悉路一些,所以大家就让我带着队伍往前面走,幸好最后找到了回去的路,返回了营地。

几天后,我们从邢台市返回正定。去的时候为防敌人空袭是夜行昼宿;回去的时候安全了,白天也可以行军。我走在半路上的时候还亲眼看到了解放军为阻击傅作义的队伍而挖的沟。后来听说,傅作义的军队从北平出来后,连保定都没有到,就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一部分,大部又缩了回去。那次很快我们就回到了学校,之后开始继续学习。

在华北大学学习时上大课,好几百人一起上,大家都在一个大课堂里听老师讲,然后回去互相讨论,等讨论出结果,最后写成小结。我在华北大学一共学习了三个多月,勤奋努力,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

1948年12月间,我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一段时间正好是中国革命发展的转折期,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大决战的胜利,蒋介石反动集团势力在东北、华北已被肃清。战争的胜利,使我的革命热情高涨,更加坚定了跟随共产党,革命到底的决心。我决心今后努力学习和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后勤工作

华北大学毕业以后,为树立革命人生观,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南下工作团去支援祖国建设。当时留在学校的只剩下20多人,我看到这个情况后,心里想:干脆我也南下吧!班里的助理老师玉健却劝我说:“你还是留在学校好,学校的学习机会多。”这样,我考虑了一下未来的发展,听从了他的劝导,最终决定留在学校。

开始的时候我在学校后勤总务处工作,主要工作是帮助教育干事管理勤杂人员。1949年年初,学校正准备搬迁到北平,筹建北平地区华北大学并准备开始招生。2月2日,我们一行50多人,从正定去北平。我们步行了五天,到了高碑店,再从高碑店坐火车,于2月9日进了北平,前后走了八九天。

到北平以后,我们住在西城区北池子大街的草垛胡同。我的职务是伙食管理员,管理人员要负责采买、管粮食、做账,负责一千多人的伙食工作。我住在当时的东北大学理学院——铁狮子胡同4号和交道口大街棉花胡同。学校开始招生后,我又负责送入学考卷,每天从铁狮子胡同走到和平门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内。我在北平的生活费比较紧,除了吃饭以外,只有很少的津贴,所以那时候付不起车费,来回的路都是走着去,走着回来,有时候也骑自行车。

1949年2月,我在天安门参加了庆祝北平市解放大会。当时社会环境还很不安定,天安门前面、东边、西边还有城门楼上都贴着“司机违规可以鸣枪追击”这样的标语。1949年5月1日,在天安门召开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郭沫若在大会上讲话。这是北平解放后第二次召开的庆祝大会,北平各工厂、企业、机关、学校都参加了庆祝大会。

1949年4月间,我结束了在北平的招生工作,又去了天津。

去华大天津分校

1949年过了五一劳动节以后,我从北平到华北大学天津分校总务处做教育干事,并负责管理那里的伙食。

华北大学天津分校招收的学生编为九区队,从89至95队,队长宋涛。1949年6月21日至23日又送去在北平招的学生600名,编为十区队,从96至103队,队长是王大纲。

开始我们住在天津原意大利兵营,后搬到车局子法国兵营。当时天津刚解放,由于战争原因,破旧的、被损毁的房子还没有维修,到了天津以后我们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首先就要动手把房子修好,边修房子边上课

我在后勤的工作,开始是管理勤杂人员,包括炊事员、服务员、校警、环境卫生工人等。后来,我当上了伙食管理员,负责采购,买粮、菜、副食、肉等。同时,我还为勤杂人员开办了业余学校,我当校长,从学生中选聘教师教课。根据人员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授课,为期三个月。

这里的人员情况复杂,有一次,听说有人向饭里投了毒,然后逃跑了。晚上我带着警卫员去车站抓人,但没有抓住,让那个人跑掉了。

一直到1949年8月,分校毕业的学生一部分分配工作,另一部分到华北大学正定分校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再分配工作。

天津华大分校的工作到8月份结束,我也从天津又回到北京,在华大后勤继续工作。我的具体工作是在管理科当采买,管理学校的家具设备。

在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1950-1955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当年,我有幸去天安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庆祝大会。记得那天早晨起来,天气不太好,好像还下着毛毛雨,我们早晨5点钟就到了天安门广场,一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开始游行,当时华北大学的学生高喊口号:“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喊:“华北大学的同志们万岁!”大家的热情都相当高,一个个热血沸腾,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呼。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调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组建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时候我负责筹建的具体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各部门都需要配备家具,不同级别的部门家具配备是不一样的。像沙发、软椅、衣柜、书柜,这些只有处级、系办公室才有。家具采购、定做是由一位姓石的同事负责,家具配送是一位姓赵的同事负责,而我的工作是管理家具账目,协助分配家具。

在这个阶段,我是华北大学的工作人员,那一段时间华北大学组织学习俄语,我也报名参加。当时我对俄语学习抓得比较紧,白天晚上都在看书阅读,凌晨四五点钟起来就开始学习,有时候晚上甚至学到半夜。刻苦的努力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引起了学校后勤领导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