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拾痕--石永义回忆录 第18节

点击:

 

1999年国庆50周年,石永义夫妇与大姐(中)七姐夫妇(右一、右二)在京相聚留影

我还要感谢从2004年以来在我家帮忙的亲戚表侄女赵琼(小青)。一是感谢她在我妻子去世前的10天中日夜守候照顾,直到最后;二是感谢她在这之后帮我照顾弱智的女儿小民,使她从出外走路活动困难到后来能和我一起每天出外散步,身体比原来好多了;三是感谢她这几年对我家的照顾,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去医院取药等等,使我无后顾之忧。小青有一副好嗓子,有唱歌、跳舞的天赋,还学会弹电子琴,我也愿意尽可能地培养她,发挥她这方面的才能,并帮她提高文化。值得高兴的是,2010年10月,她参加中国北京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中国)世界公开锦标赛暨中国·北京第二届体育国标舞蹈锦标赛时,在M女子单人单项组比赛中获得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得了一个金杯、一个银杯,并取得了世界体育舞蹈协会IDSA(中国)标准舞的职业教师资格证书。她现在成了我们所住地区的一名舞蹈教师。

 

侄女赵琼练习舞蹈

 

2010年秋,侄女赵琼舞蹈比赛获得的奖杯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许多朋友,同事、领导,如重庆市干校的龙校长、任群、徐大同等,大学同学张声元、丁俊民、任大奎、林良光等,长期一起工作的同事并同住一个门洞达八年之久的杨光远夫妇,还有许文惠、李良多、郑建邦教授等。我还要感谢在我工作期间先后关心、支持过我的系领导云光、高庆永、徐景秋、何非、黄达强、许征帆、叶宗奎等和校领导李文海、马绍孟、罗国杰、力康泰、李昭公等,我能参加《邓小平领导理论》编写组,就是校党委书记马绍孟推荐的。

 

1993年夏,石永义夫妇与大学同室好友丁俊民(右一)、储端淑(右二)夫妇在家合影

我的退休生活

我还要感谢学校现任的纪宝成、程天权等领导,他们为照顾人大教师,制定了房屋置换政策(校内住房平方米数置换校外同样平方米数,扩大住房的平方米数由本人承担)。我们原来住在校内,房屋面积只有80平方米,而且是老房子,没有电梯,有些腿脚不好的老同志住在楼上很不方便。置换到海淀区世纪城时雨园后,住房各方面条件都有所改善,现在,我住的是13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说,这是受益于置换政策的,更是这些年我国大学教师生活改善的一个例证。

退休后,对国内外大事的关心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中,我经常会收看凤凰卫视的评论性节目及中央台国际频道等的新闻节目,其他的一些与我学术研究相关的节目我也都会看,这些已成了我的习惯。晚上我经常睡得较晚,这是一辈子养成的习惯,从《北京新闻》看到《新闻联播》,或者在其间或其后看些中央台、北京台、凤凰台的节目,主要是国内、国际大事评价节目,例如《海峡两岸》、《今日关注》、《石评大财经》、《时事开讲》等。

除看电视外,我有时候还下围棋。围棋是上大学时同室同学丁俊民教会我的,后来许多年没有下,近一年左右才重新拾起。这之后,我经常在电脑上观棋或下棋,棋艺不高,但可锻炼大脑。此外,我还看一些报纸,凡是可以作为政治学或西方政治制度资料的,我都会剪下来,然后归类,等需要用的时候就比较方便。有些内容即使和我所从事的专业不大相关,但只要是有关于国内外大事的重要资料,我都会收集起来。这个一生的习惯给了我颇多好处,材料中一些国内外著名领导人、学者的观点在需要时可以为我所用,因此,这些平时积累的材料在我编撰文章、教材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国内外旅游也是我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第三次到香港已是香港回归之后了,这次访港我是跟着女儿、女婿去的,在那住了几天,其间,我看到了香港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

其次是家乡的探亲游,其间我首先去南充看望了七姐和七姐夫,并借机看了邓小平故居,游了九寨沟。回到重庆后,重游了两个最值得纪念的地方。一是藕塘湾,我是在亲属的陪同下去的,那里原是我的老家,现已高楼林立,而且成了重庆市的铁路枢纽。另一处是原重庆市干校所在地。在那里,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可惜干校已撤销,有一种岁月沧桑之感。庆幸的是,省、市行政学院的成立,应算作当年干校的重生吧!

尤其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的好友任群、陈文兰夫妇把市干校的16位老同事约到他家相聚,午饭后又受我的班主任徐大同和他的夫人兰庭洁的邀请,十多人一起去他们家相聚,请吃晚餐。半个世纪后与这么多老同事(当年的姑娘、小伙子)相会,我和大家的高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为此,我要万分感谢任群夫妇和徐大同夫妇。

 

2007年11月返重庆看市干校原址,与挚友任群夫妇合影

回重庆的十天中,我大姐的女儿颜运兰陪我去存放父母骨灰的寺庙扫了墓,游览了重庆几个景点。七姐的女儿石英姿、邹永兵夫妇驾车陪我游了大足石刻、瓷器口老街。我和大姐的儿子、儿媳颜斌、李昭惠,六姐的大儿子、儿媳游韵权、陈理贵,二儿子、儿媳游韵国、董德琴等都进行了聚会、聊家常,这是以前未实现的,这次返乡,满足了我的这一心愿。

离重庆回京前,我又去西安看了我的侄女、侄女婿石绍全、叶天福一家和侄儿石绍桃一家。亲人相见,也是感慨万千。叶天福是邮电部的高级会计师,过去常来北京开会看望我。侄女、侄儿也都是中共党员,我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在西安期间,侄儿还陪我游了革命圣地 延安,这也是永远难忘的。

 

2007年秋,回老家与亲人相聚留影(前排右二为石永义)

 

2007年11月返重庆与我三个姐姐的部分孩子合影

 

2007年初冬,石永义(右)与侄儿石绍桃访延安时留影

2009年国庆后,我还去了一趟苏州。之前“文革”期间大串联曾来过此地,而这次来则主要是为了看我最要好的同学丁俊民夫妇。在苏州期间,我又去周庄、扬州看了看。因我女婿是上海人,借此便利,我便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去上海游玩。上海我以前已去过四次,这次重游,亲身体会了上海的巨大变化。2011年5月,我与已退休的原校党委书记马绍孟、原副校长杨德福等一起到俄罗斯、北欧四国及德国旅游。其间参观了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和斯大林墓,并亲身体验了北欧四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最后,我们还去了趟德国。

我的退休生活

 

2009年,与大学挚友丁俊民(中)、储端淑(右)夫妇在苏州相聚留念

 

2009年10月,摄于江苏周庄

 

2009年秋,游扬州时留影

 

2010年10月,参观上海世博会留影

 

2011年5月,访问莫斯科红场与前人大党委书记马绍孟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