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教师的回忆--李宝珠回忆录 第6节

点击:

对于教育孩子方面,我爱人非常溺爱孩子,没打过一次,没骂过一次,所以我们一闹意见,孩子说跟爸爸。我也不打他们,不过我一般不怎么惯孩子,在经济上不大手大脚。连我的外孙女也知道,孙女说姥姥你什么也不买,我说我没钱。后来给我出主意,让我早上穿漂亮点,出去赚钱。 

我教育孩子的经验就是两条:第一,在经济上绝对不大手大脚。第二,每个人都得劳动。 

比如说我们家原来养鸡,多小的孩子都喂鸡。有一次我的孩子喂鸡,把盆放那儿,后来盆丢了,就哭。我说没事。自己喂鸡,自己吃鸡蛋。家里孩子最盼的就是冬天买半筐苹果,那是最高兴的事。不过营养我还是给他们吃的。 

恢复高考之后一直忙于工作,我没有怎么注意孩子的教育。孩子都凭自己,孩子们都说我妈什么叫教育,就是劳动。别人都问我怎么教育的,我孩子都替我说“什么教育啊,就是劳动。”大儿子1982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给他讲了两道题,考试的时候还蒙上了。他考的时候是重点学校,他们班只有5个,好多学生都没考上。学生问他怎么考上了,老师也怀疑,那时候是数学拉分。那年数学难,都降分。 

女儿比他小一岁,比他小两年,我们的儿子生日大。上学也是当老师走后门,我的孩子都没到上学时间就上学了,我嫌他们在家费。前面的小学老师是华侨,和我的关系挺好的,姓陈,我说我得找他去,让我们的孩子上学。他说岁数不到的话,智商怎么办?我说你考一考。后来他就考我儿子从一数到一百。我们的儿子特别有意思,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九八十一。后来他就说来吧,来上学吧。考大学那天很幸运,那天数学要是不难就考不上。他们班好几个好学生都落榜了。 

大儿子考张家口医学院填志愿时,我本来说考天津,因为我嫂子他们在天津。张家口医学院的人在那里,看见他了对我儿子说“你报我们那里吧,报了准让你上来,今年不好考。” 

大儿子考上之后对妹妹是有一些压力的,84年我们老二考上之后,85年就很困难。那时候大学生开始浪费,过生日请客,月月寄钱。 

那时候我们家不够申请奖学金的条件,家里又穷,什么都节省。所以我也惯了,馒头都不买,自己蒸。 

但是在北京的时候,我的弟弟妹妹对我们的女儿帮助挺大的。我女儿有什么事都找这几个舅舅、姨,对她的帮助真的是非常大。我女儿永远也忘不了。 

儿子和大女儿读书的时候虽然家里生活很紧张但就是不和他们说,我的工资就都给他们两个人了。当时生活真的很艰苦,但三个孩子很懂事,现在都发展的很好,我也很欣慰。

教育孙女的故事

1998年有了孙女之后我就在在北京和石家庄来回跑。 

孙女学弹琴、画画实际上都是我的功劳。她画了一半就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爱去。她不学,你不能骂她啊。后来我就琢磨为什么不爱去,琢磨来琢磨去,我就想了一个主意。春天的时候我就弄了一朵花,偷着放那儿。到了那儿我就跟她的老师说,一会儿别人都走了,你把这个花给我的外孙女,说她表现的最好,奖励她的。等别的同学走了,老师就把我孙女叫了过去说“你过来,你今天表现最好,给你一朵花。”这下把我们的孩子乐坏了,从那个时候开始画了。要不然怎么送到国际上画去,属她画的最好。 

所以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赞美,而不是批评。我觉得她有点画画的天赋,她的手有点随她姥爷,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可是不爱学。但从那次以后,每到学画那天,她就说快点,送我去。现在她还获得了第五届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银奖。 

学钢琴也是这样,我给她买了一架钢琴,我说也不是让她考级,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弹弹,她愿意学那是她的事。 

大孙女现在上六年级,阅读能力特别快,这与我的培养有关。她看什么书我就和她讨论,上街我都教育她。比如过去一个人,马上我就问她,这个人穿什么?这就需要观察。你要想写书,这是最要紧的一步,观察这个人是干什么的,穿什么衣服,今天要干什么去。你要没有这个观察力怎么当作家。 

观察力很重要,那天我问她,刚才过去的人戴着什么帽子?她说我没看。以后她就知道观察了。小孩要随时随地观察,而且和孩子说话千万不要说小孩语。这是饺饺,这是包包,不要这么说,对她来说都是外语,都是新的。你何苦经过一个弯道,上来就正规化。而且有些事她要想达到一个目的,得表达出去,如果不表达我绝对不满足。比如她想干什么,把理由说充分了,表达出来,我就满足她。她越耍赖,越完。你要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她每天说话不要恩、啊的,所以她在学校朗诵、表达都挺好的。 

平时给她买了很多书。但我买的不行,我买的都是教育的书,他爸爸妈妈给她买故事书。故事书不是不能看。她爸妈出去带她吃高级东西,回来瞒着我,但我都知道。不过她爸爸说了一句实话,这孩子的好习惯都是姥姥教的。从哪儿拿的东西就放回哪儿。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爱迪生的母亲说的。这很重要。就这么一个习惯培养那么多专家,小习惯影响一辈子的事。有一个人招聘什么都好,穿的衣服特别不整,人家马上就不要他,仪表很重要。 

现在她还会写诗。那天写了个“狄式紫菜汤”。那天我们学钢琴,就在学院路那边,静淑苑。我们那天开车去,没想到是暴雨,回来就在那儿停着,估计清河的水深,过不来了。后来我和我爱人说怎么办,我们停了一个小时,我们就改路,就改到八达岭过来,车就像走路一样慢。她是6点下课,10点才到家。我觉得这是教育她的好时候,我们俩一直做诗,还给我讲故事。 

另外,我告诉她,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一个是埋怨,但是没有用。多顺利的人生活都天天碰到困难,聪明人就是想解决办法,而不是埋怨环境,你是改变不了环境的。那天我正好教育她,回来高兴的要命。她爸妈都不在,她告诉妈妈,今天太有意思了,我作了好多诗。 

那天买报也是,一边走就一边想做诗,成了习惯。我们俩还爱玩成语接龙,她说一句,我说一句。在路上走我绝对不会让她休息,好多事一边教她,她会了就高兴。比如有一次我们去石家庄坐火车走,我就问她,她不太明白东南西北,我说往石家庄去是哪儿?她就不知道,后来就看地图。最简单的朝代的事都是平常生活中教她的,我们俩一说话我都是有目的的,不是无缘无故说的。 

就这样在平时潜移默化的教育她,她却感觉不到,反而特别愿意和我玩。她很早就会背九九表了,绝大部分是在汽车上学的,还有音标。我不会中文音标,我会的是老式的音标,笔划形式的。现在的中文音标我不会,现在的我都是和她学的。英语里面还有清音,现她现在查字典比我快多了。她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你可以教她一个字,比如这个字明明会了也说不会,她就查字典。 

那天我们回来,她爷爷说上超市买东西吧,我说太累了,不去了。回来这个孩子就不言语,后来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们就是想让我爸爸妈妈买,让他们拿钱。特别向着她爸妈,我们要背后讲她妈,她马上就起来反驳。 

那天我们在桌上吃饭,她妈说了句什么,我就说她妈。实际我不是生气,可是很严肃的批评她妈,我就走了。我的姑娘也没言语,低头吃饭,我就进屋了。不一会儿孙女就到我那儿去了,姥姥你还生气呢,你别生气了,我给你教育她了。后来我问她妈怎么教育的,她妈说“妈妈,你别生气了,她那么大岁数糊涂了。”她特别会劝架、调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