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平素的一生--赵万森回忆录 第12节

点击:

大夫怕我的病出院有危险,让我大儿子写了保证书才允许我出院,出院之后我仍做了三、四个疗程的针灸。车队的那份工作在我第一次住院的时候就不干了。

还好这些都给报销了一大部分,自己才花一百多块钱,其他的公家都给报了。这是1999年12月份,到2000年1月份出院在家里针灸,到了2000年6月份又去医院打针输液。再到2001年的9月份,又去医院输液,都是因为脑血栓住院治疗的。2002年以后,就不去医院了,在门诊部打针,开春的时候打十针,秋天打十针就行了,每年打两次。

2005年又住院了,这次是因为总咳嗽,一生说是肺炎。一共住了二十多天,其实没有什么事情。2006年秋天也打了一次针,2008年的时候没有打,2010年一下子开了15针,也打完了。

遛弯成瘾

车队看大门的工作不干了以后,我才真正的退休了,才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

空闲下来之后我每天的生活也都很充实,遛弯就是我每天都得干的“活”。连着几年一直是早上五点钟起床,六点到六点半就出门了。夏天天长一点,亮得早,就六点钟出去,冬天最晚七点出门。

我遛弯从来不在附近遛,附近没有意思,只去远一点地方。一个礼拜七天都不去同一个地方,比如今天去玉渊潭了,明天上紫竹院,后天也许上月坛,这是近处的地方。最远的地方到徐庄,上那去连遛弯回来再买点菜,徐庄就在八里庄塔北面,徐庄、彰化。还有的时候,早上起来懒了,出门做121路公交车,顺着东面做114路公交车坐到总站到南坞,下车到蓝甸厂,上那里转一圈。往南去,最远顺着家这儿走到公主坟,由公主坟往东走到木樨地。

一般我都是走着去去,累的时候,如果是走着去的回来就坐一段车。往西走到北洼路,往南到八里庄街,在玲珑塔转一圈,从北门坐车回来。还有从甘家口到木樨地,往东顺着河边绕一圈子再回来,这是最近的。先是由这里出门坐114路公交车到白云路总站,下了车上真武庙的早市,上那里绕一圈,再坐114路公交车回来。到三里河,路过南街顺着北街到甘家口,这是走的东南角。早上六点半出去的,上午十点半回来,差不多就是走4个小时。

如果上公园时间就比较短了,到玉渊潭公园进北门,里面往西再往南,再往东到八一湖,绕一圈回来,也就三个钟头,八点半到九点就到家了。

最远的一次就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的时候,那天知道火炬来了,想着肯定过天安门,心说:去看看,就走了。顺这儿一直走到六部口,有一些带“红箍”的人告诉我,同志您往别的地儿走,不让过了。往东不是大会堂了么,就是不让过。我就往南,又往东,一直往东走到人民大会堂,西交民巷,就到了人民大会堂东门那条街,还不让过去,我就奔前门往里进,不让进去我就往南走,走到前门西大街。我一想火炬也看不上了,就顺着往西走,到煤市街,一直到和平门,顺着和平门往南,到南新华街,南口是虎坊桥,干脆我坐102路公交车回家了。那次遛弯回来已经11点多了,我一共走了5个小时,是走的最远的一次。可是走了那么一大圈子也没有看上火炬传递,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呢,而且还坐了一段车。

这是上午这一阶段,下午三点到四点半,奔首体,到三里河路差不多又能走一个小时。回来是四点半到五点,就在家里吃饭,然后在六点听“匣子”(广播),听小说,7点到8点听相声,然后看电视,八点半就睡觉了。

遛弯我就喜欢一个人走,要是两个人,想到什么地方还得商量,很麻烦。自己的话就可以随便,爱怎么走怎么走,走累了爱坐一会儿就坐一会儿。

不过我的孩子们总是劝我让我少走点,因为我每次都走好几个小时,他们担心。我就跟他们说了,让他们不用管我。现在我有乘车证,公交月票也非常好用。有的时候上海淀上丰台、南大街,下车以后转了半截再回来。我就是喜欢走,坐一会就觉着累,走就不累。

听书入迷

我还很喜欢听评书,田连元和单田芳讲的我都爱听。张少佐讲的我也听过,不过张少佐讲的没意思,不带劲。

我最喜欢的是单田芳讲的《雍正剑侠图》,武侠小说《童林传》跟《雍正剑侠图》讲的虽然是一个故事,但听他讲的与看的不一样,看着书有点死板。

年轻时候看的入迷了,书里有一段说是童林跟师父学艺下山来北京进崇文门,他就往北走,走到北城边到了贝勒府。我就想找那个贝勒府在哪里,当时我还在卖菜,就边卖菜边打听,一直也没有找到。问老大爷:那个贝勒府在哪儿?老头说:小伙子,不知道。最后还是在北京晚报看到的,贝勒府就是现在雍和宫、富贵街。

书里还说主人公在地坛比武,我就想:地坛到底什么样?去地坛看看。就也跑到地坛去转了一圈。到现在还有一个没找到,不知道在那儿,就是书中说在公主坟比武,不知道是哪个公主坟。南边有个公主坟,但是别的地方还有一个公主坟,这两个公主坟到底书中说的是哪个,就不知道了。

还有书中说李自成从阜成门进北京时候,在西配殿住,在倒影庙(就是天意那儿)磨过刀,还有个磨刀石。现在庙都没了,哪儿找磨刀石去?而且说书的说李自成进北京进的是天安门,不是进的阜成门。

还有一个赵英坡,就是解放前说聊斋的。他说了一段压头,说主人公由湖北到北京来,落脚在了石头胡同。我就找这个石头胡同在哪儿,后来真找到了,在宣武门外头,骡马市附近,就那么一个小胡同,是这两年刚找到的。

除了听评书我也喜欢听相声,就喜欢侯宝林、马三立、张寿辰,他们的相声多。现在听的都是录音了,侯宝林那时候说相声,还带着广告:金刚婴儿片。就像现在做牙膏的广告“吃嘛嘛香”是一个意思。

由1999年开始,我每天除了上医院打针、住院,就是溜马路听评书,下棋、打扑克基本不玩。1999年刚从医院回来,夏天凉快的时候我也玩儿一点,但是很快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因为打扑克也不赢房子不赢地的,他们却总是很当真,张嘴还说脏字,我就不玩儿了。礼拜天上河边溜达一下,拿本书,看看就行了。

平时我就喜欢看武侠而且有历史性的书籍。比如《薛仁贵征东》,说的是薛仁贵本人,由长安一直打到朝鲜,他一开始当得是火头军,接着救驾,奸臣张士贵把薛仁贵的战功都安到自己的女婿身上了,说薛仁贵是白虎星。还有一个《罗成扫北》,也说罗成他是白虎星。

另外,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他是征西。在征西时候,把他爸爸射死了,就看这些。还有讲宋朝的书,我看过的有《包公案》,与戏曲的《包公案》不一样,是属于断案方面的,还讲包拯是怎么当的官,两个版本不一样。还有《杨家将》是听的评书,杨文广征南,奸臣是潘仁美,忠臣是冦准。到清朝的是《乾隆轶事》、《李自成》、《施公案》、《彭公案》、《三侠剑》,里面有黄三太。

解放以后,我的小孙女买了一本《红岩》我看了一些。我看一本要看很长时间,《剑侠图》一本就看了一个多月。没事我就坐在公园里看,可是一个钟头都坐不了,眼睛也累得慌,我这里有很多书我还都没有看过。

养生之路

因为脑血栓住院以后,我的身体有一段时间非常虚弱,逐渐我就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