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惠”及人生--李宗惠回忆录 第12节

点击:

纪念郭影秋同志

郭影秋

郭影秋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多年,但是,他的事迹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中,为大家所传颂。在他所工作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云南省等地区,时常能听到人们怀念他的故事。有人说,郭影秋同志的光辉事迹三天三夜讲不完。是的,仅我这样一个普通教师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就可以给人们讲上一整天。

最使我难以忘记的是他处理人民大学师生游行一事。

由于“文化大革命”,人民大学被停办,解放军某部进驻了人民大学校舍。1979年,人民大学刚刚复校不久,百废待兴,学生上课的教室极度紧张,宿舍严重不足,而且缺少运动场地,连吃饭都没有地方。学生端着饭碗,有的蹲着,有的站着,露餐在院子里。图书馆兼作他用,堂堂的校长办公室都是利用的旧浴室,在里面挑灯办公。老师集中活动使用的是临时搭建的木板房。许多教师没有住房,有的借住校外,有的住进临建棚,实在苦不堪言。

郭影秋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拖着病躯拄着拐杖亲自找到了时任解放军代总长的杨勇上将调解,这才让部队腾出了东风楼,可是校舍的很大一部分仍然被部队所占用。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确实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师生要求部队“撤出学校、腾退校舍”的呼声十分强烈,几经向上呼吁又一直没能得到妥善解决,校领导也表示无奈。于是,师生在校内举行了集会游行,部队领导又不出来表态,最后师生走出校门,直奔中南海,来到新华门中央政府所在地进行请愿,准备向上递交“请愿书”。游行队伍在新华门前等了半天迟迟无人出来理睬,后来从里面走出来一位中年工作人员。问他是什么人,他却没作回答,只是要求将“请愿书”交给他,而且声明他不代表中央。师生们怎肯将“请愿书”递交给一个不明不白的人呢?又等了一些时候,仍然是刚才的那位中年工作人员出来,这次他又说他代表中央。这种一时一变脸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师生们极大不满,大家还是不肯将“请愿书”交给他。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工作人员出来,要求选出三个代表进去谈,顿时师生们高兴得雀跃起来。可是那位工作人员又坚持说,代表中不准有教师。此言一出,又激起广大师生的不满。结果,派代表又未能成行。此后,再没有人出来理睬游行队伍。大家一看事已至此,终将无果,时间已近晚上6点,下班人群逐渐增多,为了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决定终止请愿回校。

当吋,我参加了这次请愿活动。事后听说,从上面传下话来,人大有坏人,主张抓反革命分子。徐禾、胡华等人都被点了名,我也被人揭发。当时,人心惶惶,上上下下议论纷纷。为此,我跑到积水潭医院找到正在住院的郭影秋副校长,向他汇报了这次请愿事件的真实情况。我谈到这次请愿只为让部队撤出人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校,办好大学。这是一次和平请愿,游行队伍非常有秩序、有纪律,不允许任何陌生人插入队伍,没有出现任何暴力现象,在校内没有冲击部队任何部门,在校外没有冲击任何政府机关,也没有喊出任何出格的口号,根本不涉及反党、反军的问题。现在传言要在人大抓反革命分子,广大革命师生难以接受。我也谈到我是如何被学生动员加入游行队伍一起上街的。

郭副校长听完我的汇报之后,脸上呈现出少有的凝重表情。他从病床上坐起身来沉重地说:“这次事件校党委要负全责,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随后,他又说:“不能在人大抓人。学校刚刚复校,这件事给人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如再抓人,五年、十年,人大也缓不过气来。”其后,人大校党委按照郭影秋同志的意见,向上级作了深刻的检查,人大才免遭有人被抓的厄运。

众所周知,当时粉碎“四人帮”刚刚结束,邓小平复出不久,“七斗八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阴云尚未散去,人们还习惯于一有事就认定有坏人捣乱,是阶级斗争的表现。“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那根弦还深深地印在许多人的脑海之中。军内有人出来讲话要抓反革命分子,主管教育的一位副总理也到处讲话,说“有坏人”。在那种情况下,躺在病榻上、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的郭影秋,敢于冒着自己政治生命的风险,不顾个人安危,本着对人大发展负责,本着对广大师生负责,本着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排除异议,力阻在人大抓人,这是何等不易之事。有的老师听到郭影秋这一段故事时,感慨万分地说:“这才是一位称得上真正负责任的好校长。”

今天回忆起来,我们为人民大学曾有过这样一位领导而感到自豪。他是人大的光荣,是人大的骄傲,郭影秋同志留给人大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值得我们爱护、珍惜与继承。

我们将永志不忘郭影秋同志在人大历史上所写下的光辉一页。

2009年4月22日

记老校长郭影秋同志

小时在家乡,读书在学校,工作在单位,退休在社区……从小到老去过许多乡村,走过很多城市,跑过很多国家,接触到的人成千上万。有的人已经走了,有的人现在还在。我曾试图以数累计,可是怎么数还是数不清,因为有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而有的人却模模糊糊,还有的人已全然忘记。

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并不时让我想起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一位日本友人多次来北京想见郭影秋。郭副校长当时生病住在301医院,不宜接待外宾。后经外宾的多次要求,医院方面愿提供条件,可以接待。但出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之后,郭影秋又转往天津医院,当时名为天津反帝医院。万般无奈的日本友人一天突然找到了我,托我将两条中华牌过滤嘴香烟,代他转送给郭副校长,并代为问好。我当时也未多加思索就答应了下来。其后不久,我乘车前往天津也想借机看望一下郭副校长。

那天上午9时许,我随着医护人员轻轻地走进了郭副校长的病房。当我将香烟转递到他的面前时,他的面孔却变得异常严肃,对我说:“宗惠,你怎么能代表我收下外国人的礼品呢?”一听,我那满心的喜悦顿时消失殆尽。停了一会儿,可能他看到我那不自在的表情,接下来说:“既然你替我收下了,那就还礼好了。”并叮嘱我:“回北京以后,先去北京革命委员会外事组,向他们汇报,一并向他们请示,这样处理是否妥当。”两条香烟竟然弄成这样,又是按价还礼,又是请示汇报。身为原四川省川南署副主任、云南省省长、北京市新市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党的高级干部的郭影秋校长,严于律己到如此地步,连“烟酒不分家”也都一是一、二是二。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当时,郭副校长的月薪并不高,生活也不富裕。我去他家向凌静同志取30元钱时,凌静同志的第一反应就说:“怎么要那么多钱啊!”

其实,郭影秋严于律己的作风我是早有耳闻。但在此前也仅仅是耳闻而已,这次则是亲眼目睹,而且吃了批评受了告诫,让我有了切实的了解。从天津到北京,还是去时走的那条路,可是一去一回,我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来之后,我遵照郭副校长的吩咐,一一办妥。但是,那些天,我一直在思忖,晚上有时也不能安稳入眠,我好像刚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也认识到了郭副校长的磊落与崇高,真正使我知道了他为什么能受到人们那般的尊重与推崇。他才是一位真正名符其实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