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曹炜炜
(武汉原因奇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6
2009年圣诞节增城学院06日语专业全体同学写给我的信
敬爱的李老师: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的时间老教授您离开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将近2年多了,我们外语系06级日语A、B班的学生也将面临毕业。我们非常怀念您这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好教授,您除了传授给了我们学习日语的方法外,还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非常敬佩您:敬佩您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记得您曾说过做人一定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懂得知恩图报;而您本身就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我们还清晰记得您在学校图书馆埋头看书的身姿,您那专注的求知精神也感染了我们日语班的全体学生,之后我们日语班获得了图书馆评出的最爱读书班集体的殊荣,这与您早期对我们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如今日语专业逐渐壮大,由刚开始的不到60人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们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去年还成立了“ひかリ”日语协会,最近日语协会成功举办了首届日语演讲比赛,极大地促进了我们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日语专业的全体师生正以高涨的热情努力把日语专业建设得更好。我们步入社会也一样会谨记您的教诲,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获知您得病的消息,我们全体同学真诚祝您早日康复。我们期待着您回来看看我们日语专业的学生或着我们去北京探望您的那一天的到来。新年将至,在这里同时给您拜个年,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安康,
06日语专业全体同学
2009年12月25日
学生王京辉发表文章:
《老师的眼睛》
青春的年华难忘记,校园的生活最美丽的。每当回忆大学里的往事时,李老师的眼睛首先在我的脑海中再现。
李老师是我的日语启蒙老师,除了不能忘记他对我的慈祥的关怀之外,更不能忘记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含义万千。
那天我心不在焉无心听课,我不由得浑身打颤,因为我看到了李老师那双似乎看透我心灵的眼睛。
那天我精力充沛专心学习,我忽然笑容满面,因为我看到了李老师那双满意的眼睛。
以往的课堂上,同学们鸦雀无声,唯有李老师的声音在回荡。偶尔,我真高兴。不是因为我突然收获到许多知识,而是我看到了李老师看我是的那道目光。那不是一般的目光,他有着深刻的内涵。我似乎听到李老师中心的教诲:“努力吧,孩子,我对你抱有很大的希望。”
为了李老师的眼睛再不蒙上暗影,再不挂上泪痕,我一定发奋学习让老师放心。受到老师的偏爱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哦,亲爱的李老师,您真好,您的眼睛真亮!
哲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李老师的新窗洞开,我看到窗里有无数颗星星在闪光,不,那不是普通的星,恰是全班同学的眼睛。
王京辉
日语教材的编写
长时期以来我除了教学和行政工作外,还有一些科研工作,其中主要的有十项。
我的第一项科研工作是在1958年,刚毕业留校就参加了《日语课本》的编写。这本书是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当时写的是“北京大学编”,没有具体人名。时过47年,2006年,北京大学日语学科在回顾6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所出的《北京大学日语学科简介》中,在“教材”一栏里,第一项列出“1、《日语》,李宗惠、徐昌华编,商务印书馆,1960年”。在“学科建设”一栏里介绍写明这本教材,“是国内解放以后最早出版的大学日语教材之一”。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短短的介绍中有三处应该更正:第一、编者名应加上魏敷训,他是主编,我与徐昌华只是编者,编者顺序也应把我列为最后。第二、不是“1960”出版的,是1959年。第三、这本书就是解放后最早出版的大学日语教材,不是“之一”,当时没有其他正式出版发行的教材,个别学校只有内部印的教材。同时还要补充说明,书名不是《日语》,是《日语课本》。
我的第二项科研工作是在1984年,为帮助自学日语的人参加自学高考而写的《日语辅导》。这本书是根据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为统考日语所指定的教科书《新日语》、《北京市日语广播讲座》(文科类)、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湖南大学的《日语》、天津大学的《日语》(理工科类)这四套书,结合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而编写的,这本书是为自学考试编写的最早的辅导教材。
我的第三项科研工作是在199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编译的《日本123》。这是一本漫画集,通过123篇漫画介绍日本的国情。123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总共撰写了123篇;二、是初步的意思。它虽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但是通过漫画介绍日本的国情,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我的第四项科研工作是在199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日本每日谈》。2008年又再次修订,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更名为《新编日本每日谈》。这部书是按一年365天,按月日顺序介绍有关日本的历史、地理、风土、人物、节日、纪念日等内容的一本书。以“历史上的今天”这一形式介绍日本文化的书,这在我国也是第一次。这本书的修订出版也有一番曲折。
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行《日本每日谈》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人大出版社曾拟出版成系列书籍,如:《俄罗斯每日谈》、《英国每日谈》、《法国每日谈》等,要求我修订《日本每日谈》。我是按照出版社要求做了大幅修订,增加了内容。但是,其他国家的内容资料很难收集,组织了一年多也未能成型,一年365天都要写出来,困难太大。结果,我所修订好的《新编日本每日谈》人大出版社未能再单独出版。2000年我又出国讲学,所以一拖再拖。2005年我回国后,科技文献出版社编辑部的周先生看了我的书稿后,爱不释手,两次向社领导报批,社里都没同意。一年后,我将此事告知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薛豹先生,他听完我的介绍后,立即跟科技文献出版社的周先生联系,将书稿转给外研社。薛先生看了我的书稿,当即拍板决定出版,所以直到2008年,《新编日本每日谈》才得以出版。
我的第五项科研工作是在1996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中央电视台播讲所编的《电视商务日语》。这本书是由我主编,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商务日语最早的教课书。由于有人从中作了手脚,触怒了我及其他的几位编者,而且后来再次印刷又不支付稿酬。为此,我拒绝将该书修订再出版。
我的第六项科研工作是在2006年10月,由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新编日语汉字读音规律辞典》。这部辞典是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中归纳出日本汉字读音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科研成果。该成果主要是关于日本汉字读音当中的训读部分、字形部分、连读部分以及从词义来判断读音等。可以说这一科研成果将会帮助日语学习者大大减轻对日语汉字读音的一些困惑,使之较快掌握日语汉字的读音。尽管此书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如:收集不够完整,排列尚有缺陷等。但还不失为日语汉字读音用规律给予指导的第一部辞典,这是我对日语教学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