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七项科研工作是在2010年,由我主编的《例解日语外来语辞典》。以往的外来语辞典都是对译,没有例词、例句。这部辞典不仅附有例词、例句,而且做了同类归纳,是国内日语外来语辞典的首创。这部辞典现已脱稿,已交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审订出版发行。
为日语教学组织活动
我的第八项科研工作是在2003年6月,在我的倡议和活动下,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纪念诸桥辙次博士诞辰120周年暨北京市第二届日汉双语辞书学术研讨会”。诸桥辙次是日本著名的大汉学家,当今日本天皇的恩师。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直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他认为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真心希望和平。他呼吁日本人“与中国人打交道一定要真心诚意”,日中和平友好的关键在于一个“诚”字。他还是《大汉和辞典》的著作者。在人大召开的这次研讨会,是我国首次为一名日本学者举行的影响如此巨大的纪念活动,这是一次促进日中友好很有意义的民间活动。
纪念诸桥辙次博士诞辰120 周年
我作为文化交流使者与新泻日本友人在一起(第一排右一是我)
左一: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友 左二:诸桥晋六
《大汉和辞典》是一部不朽之作,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诸桥先生在《大汉和辞典》的序言中写道:“东洋文化其大半是用汉字所表现,不论文艺、思想,还是道德、宗教全然是之。离开对汉字汉语之研究,谈其东洋文化是不可能的。”他编写的《大汉和辞典》,为打开东洋文化宝库提供了一把钥匙。《大汉和辞典》共13卷,总计14872页,收入字头49700个。超过了字头为47000的《康熙字典》。其中,附有280幅插图。我在日本工作期间经常翻阅这部辞书,当我阅读了有关诸桥先生的书籍和参观了诸桥先生的纪念馆之后,为诸桥先生的治学严谨、行不由径的精神所感动,为诸桥先生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行为所折服。
为此,我在日本四处奔波,在日本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发起募资筹办这次活动。我和我的儿子李新宇带头捐款,期间所有经费都是我自己掏钱,这包括往返国内外的机票钱,以及部分招待来中国参会人员的开销。会上我作了以《日本汉学大师诸桥辙次》为题的报告。这次活动的成功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校方领导的支持、感谢外语学院日语教研室的支持、感谢日本友人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会的诸位先生以及日语专业同学的支持。特别是我的挚友尹学义、尹福祥先生为大会的召开,付出了辛勤的工作。没有大家的鼓励和帮助是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
我的第九项科研是收集日本的电话磁卡。通过磁卡介绍、学习和研究日本文化,这在国内也是一项创新。我刚到日本时还并未在意,直到1985年,收到了两张有关中国的磁卡,一张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7周年”,一张是“苏州物产展”,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收集邮票是一种手段,收集磁卡不也很好吗?而且也很有纪念意义。于是我也逐渐有意识地开始收集日本的磁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将收集到的磁卡按日本的行政区划,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加以分类。有的按专题加以分类,如体育、人物、动物、植物等。收集到磁卡后,还要先经过洗刷消毒,然后才分类整理,查找资料选出有代表性的磁卡作为展品介绍。展出需购置展板、展纸、设计张贴,最后租车运到展地。这都非常辛苦,既有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1998年,首先在中国人民大学展出。同时我还要说明,其中有些磁卡是日本友人提供的,我在此表示感谢。
邮文化展
我的第十项科研是收集日本邮票,同样也是通过邮票介绍日本文化。邮票不仅是邮资的票证,它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见证。通过邮票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情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欣赏阅读邮票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能比较全方位地了解日本。在北大百周年校庆时,曾应邀举办过日本邮票展,并作了邮文化讲演。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和文学院等,都通过日本邮票展介绍日本文化,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项工作也得到日本友人的帮助,在此也表示感谢。
我举办的磁卡展和邮票展也曾得到日本冈松基金的资助,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许多学生参观完我办的展览后都纷纷留言,我保存至今。
例如:
一、学生潘嘉乐,2007年4月3日于观看磁卡展览后
李教授:
谢谢您的磁卡。您的每一张磁卡都能带领我们置身其中,真得非常漂亮。有机会,我也希望能亲自去日本旅游,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开阔了眼界,有所获益。
潘嘉乐
二零零七年四月三日
二、学生黄玉连,2007年4月6日观看磁卡展览后
李教授:
这个留言来得有点迟,为期三天的展览,每一天都要去看,每一次都错过记下点什么,但始终想记下点什么。
其实,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知道其他学生是否像我一样,内心复杂,毕竟日本,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不寻常的国度,是一个不同于其它国家的邻国,无论是历史还是未来。
小小的磁卡很平凡,但集聚一起也就是不平凡了。它折射出日本的文化,也印证着日本曾有过的辉煌,每一次驻足在展板前,都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这是真的,决不是浮夸之词,日本的文化原来也这样多姿!
想得最多的是一句话:对于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但是,也不要纠缠。我是学历史的,比许多学生更了解曾经的日本在中国,在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留下的阴影。可是,今天我也是学经济的,也更加明白“记住历史,但不要纠缠”这句话的含义。发展是相互的,展望中日以后的关系,我们都期许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最后,最衷心感谢的还是李教授的一番心血及良苦用心!为人师,有此气度,当为魄力而不愧!
经济系黄玉连
2007年4月6日阴有小雨
三、学生王怡玲,2007年4月6日观后感
关于展出:
其实磁卡的展出是一种形式,从慕名而来的人们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日本文化了解的渴望和陌生,其实我们依旧是渴望有这样的桥梁来指引。友好的人们还是多数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包括用一种冷静态度去对待历史和未来。这样说不恰当,历史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先生说: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们曾经的恩怨情仇都将被时间抚平,重要的是现在。作为一个大国,以一个大国的风度吸收引进邻国的优处是应有的。作为一个大国公民,以一个大国公民的风度包容异国文化也是应有的。
关于先生:
先生来日语二班时,我们怀着某种复杂的心情适应着新的先生和教学方式。每一个人都只凭一个小小的“背书”改变了许多。每一个人的心里正在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我们该清晰地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用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关于2007年和2007年的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