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惠”及人生--李宗惠回忆录 第57节

点击:

相反,“科学”、“電話”、“姉淫”、“弾琴”等一类词均可构成サ变动词使用,而有的日汉词典却又未列入其中。

双语辞书在词条释义上,一般通过译语表达。而译文是否贴切、通达成为评价一部双语辞典质量如何的重要标志。每项词条都找出完全与原义对应的译文是难于做到的。但是,不可相去甚远、背离原义,也不可似是而非、概念模糊。难于找到相对就原译文的词条,绝大多数是与那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是那个国家的特有事物及特有的语言表达。如果是体言(名词),确实难于找出对应的、较明确的译语加以表达时,不妨采用音译,或利用日语中的原汉字,然后再作出简短解释更为适宜。

如“料亭”

《现代日汉大辞典》、《新版日汉辞典》:“日本式饭馆=りょうりや”

《例解新日汉辞典》:“(吃日本饭菜的)高级饭馆”

《日汉大辞典》:“(高级)日本式饭馆(=こうきゅうりょうりや)”

《新日汉辞典》:“(高级)饭馆”

《岩波日中辞典》:“高级饭馆、酒家”等等。

综合而言,一个是强调“日本式”,一个是强调“高级”。两者均没有表述周全。“料亭”是日本特有的一种饭馆。它不同于一般所言的饭馆。“料亭”是为官员、政治家等人提供活动场所的饭馆。它并不公开对外开放,不是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出入的饭馆,而且营业时间一般在晚上。如此这般饭馆,很难从汉语中找出一个完全对应的译语。“日本式饭馆”“高级饭馆”等译语不能贴切地表现原义。不如采用原汉字“料亭”,然后加上注释更为妥当。

这类含有日本特殊文化背景的体言(名词)为数不少,很值得认真研究。

双语词典对于难解、难用、难译的词除了附加说明以外,还应配上例句。通过例句以期达到确切、全面了解词义及其用法。这可谓双语词典的一大特点。例句应力求典型、实用。尤其是多义之词,更应突出其使用特点。

“確か(たしか)”一词,其副词用法有二:一是表示“确实”,一是表示“大概”。其区分是,“確かに”是表示“确实”,“確か”是表示“大概”。

日本人は~に魚好きです/日本人确实喜欢吃鱼。

女学生の数は、~二十名ぐらいだったと思います/我估计女生人数大概是20名左右。

可是,有的日汉辞典就未加区分,混为一体,甚至只列作副词表示“大概”,例句也只选表示“大概”的例句。

“大勢(おおぜい)”(OZEI)一词,在日汉双语辞书中,多半举作定语“~の友人/许多的友人”。举作副词性用法“子供が~集まってくる/孩子们聚集成群”等。并且又大都指人,一般不指他物。另外,举作宾语用的又几乎没有。实际上并非如此,试看下一例句:

今では、東アジアからの輸入ウサギが~を占める/现今从东亚进口的兔所占比重很大。

日语中有汉字,对中国人来说,汉字既是拐杖,又是陷阱。望文生义,稍有疏忽就容易错用。为了减少错用,日汉双语辞典尽其可能将不同用法的用例列出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形容词“高い”为例。“背が高い(个子高)”、“山が高い”(山高)、“値段が高い”(价钱高)等,一般容易掌握,而且不会用错。但是, “関心が高い”、“可能性が高い”、“適応能力が高い”等,这类用法,对中国人来说,很不习惯。又如日语中“失败”一词,无论是国人编写的日汉辞典,还是日本人主编的日中辞典,以及日本原文辞典均只讲与“成功”的对义。其实,日语中的“失败”一词,并不完全等于汉语中的“失败”。其中包含“失策”,由于考虑不同、经验不足、知识欠缺等,造成不应有的后果,结果带来不利的结局。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第一课有这样一句:

“初めのうちは、言葉や習慣の違いから失敗ばかりしていました”。

这句话的译文是“起初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同,老是出差错”。

此句中的“失败”一词,显然译为“失败”不妥,而应译为“差错”、“洋相”、“出丑”等为妥。

另外,我在日本期间,有这样一个经历。一天中午,我因公要外出时,刚一出办公室的门,有位坐在走廊椅子上等着办事的日本人正好在打哈欠,一下子让我碰到了。顿时,那位日本人很狼狈,不由得自言自语说出了一句“大失敗”。此时“大失敗”自然不能译成汉语的“大失败”,而是“丢了大丑”的意思。与“失败”一词一样的,还有许多,像“散歩”、“戦争”、“招待”等等。对这类词语,日汉双语辞典应作为重点,多下些功夫。然而,这类用法的例句在日汉辞典中,又普遍甚为欠缺。

编写出一部优秀的上乘辞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也不可能编出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辞书。众所周知,国人自己编写的著名的《康熙字典》,后经王引之作《康熙字典考证》,还发现其中有误,仅仅是有误竞达2588条。何况,中国人编写日汉双语辞书,其难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一个外国词典学家说过:“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应处决,也不应判强制劳动,而应判去编词典,因为这项工作包含了一切折磨和痛苦。”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成长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不完善走向完善。辞书也不例外。虽说辞书的编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一定会有所作为,日汉双语辞典必将更上一层楼。

《北京地区……》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来宾,今天我受北京市大学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成同社先生的委托向大会做题为《北京地区大学日语教育简述》的基调发言,为了该发言做了一些走访与调研,查阅了不少资料,但是无论从深度与广度尚有很大距离,其中挂一漏万,以至错误都在所难免,敬请诸位先生听后给予批评指正。

北京地区现有普通高等学校共63所,其中有15所设立了专业日语,除个别院校外,大多数都设有大学日语课程,从覆盖面之宽可见大学日语在高校教学中所占地位之重要。

北京地区大学日语教育开始于何时,现尚不十分清楚,但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学,刚刚度过百年华诞。北京大学开设日语专业课是始于1902年,大学日语也自然理应北京大学最早。从一般规律而论,除外语院校外,大学是先设公共外语,而后设外语专业,故此推论,大学日语在北京大学的开设也不会为时太晚。1920(中华民国9)年,7月1日发行的《北京大学日刊》648号上,有如下一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