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漫步人生路--施礼明回忆录 第4节

点击:

我堂叔叫施惠堂,也是他亲戚介绍进来的。

说起这个厂子,我现在回忆起来,跟一般旧中国的厂子很不一样。它比较新派,算是西洋化了。讲到这,很有必要对这个厂子做一简单叙述,因为它影响了我的一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民族资本家黄克络、黄克练、黄克湘三兄弟在上海海防路、戈登路(现江宁路)、巨福路(现乌鲁木齐路)开设大东机器厂、合利工具机械厂、新星机器厂。主要产品为先进一流的齿轮车床、新型亚美茄、鹰王牌自行车、 牌自行车链条和金属轧制压延等。有职员、艺徒、女工、普通工等员工300多人。由于黄氏三兄弟的企业较早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模式,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时,新星机器厂在上海的机械行业中已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并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因此,成为华东工业部最早接管的工厂之一。

1949年5月27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市。新星机器厂在上海解放前夕暂时回家停工待业的部分职工,又重新回到了厂里。当时厂里新组建的首届新领导班子,由华东工业部派出的陈孝甫、鲍有荪、章杰三同志为主组成。全厂职工在新班子领导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产生了强烈的翻身感,激发了大家的生产热情,并积极地投身到各项民主改革之中。1950年2月15日正式成为公私合营工厂。所以这个厂子跟一般的旧社会工厂不一样。

从历史上看,在旧中国的厂子当学徒,就是师傅带徒弟,徒弟什么活都干,甚至要给师傅家里看小孩、洗尿布。比如师傅家要盖房子,你在底下就干一些辅助工作,打扫打扫,修理修理,很长的一段时间也不能正式学技术,甚至根本还没有学到任何技术就离开厂子了。

而新星机器厂不一样,它的管理完全是西方的管理模式。1856年出生于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创造了一套管理方法,他的这个劳动方法就是科学地剥削工人的制度,科学地榨取工人血汗的制度,但从管理方法来说还是比较科学。

三个月的基础训练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师主任和总工程师。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严重障碍。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

相比之下,旧中国的大部分厂子,学徒工就是给师傅当下手,还不给发工资。但新星机器厂不是,里面都是技工,由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学技术,学徒学满期以后,表现比较好的会被留下来。进到工厂以后,也不是拜师傅,而是分到哪,碰到谁,谁就 带你。

在工厂经历的那些事,仍历历在目,闭上眼,一幅完整的厂区图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我昨天才离开那里似的。厂区和工友,以及我的工作和生活,事无巨细,均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记得我进厂的时候,厂子主要生产自行车。当时这个自行车在上海比较有名,就是鹰王牌自行车,相当于英国的凤头,后来就改成永久牌了。进厂头三个月大家都练习基本功,我去的时候就是给自行车的涨闸敲刹车皮,自行车涨闸内有两块半圆形刹车皮,是靠手工敲成的,这些制作细节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我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敲这个刹车皮,要把平的皮敲出一个圆弧来,照着模具我一敲就是三个月。记得头一个星期我把手都敲肿了,就是为了练好这个基本功。

厂子的伙食还算不错,十个人一桌,每天都有几荤几素,菜量还算多,所以吃得还好。每次吃饭,菜一上来,就必须动作麻利,否则就会吃不到。只看到十双筷子风卷残云般,瞬间盘子就空空如也了。盘子被弄得叮叮当当响,如同协奏曲,每天的这个时候也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是老板在用较好的生活来换取高效率的一种剥削方法。由于食宿、工资相较其他工厂都要好一些,所以大家拼了命地干活,工作时间里绝不敢有一丁点空闲时间,总怕被辞退出去。这不同于旧中国一般厂子的管理,他们是最大限度地去追求效率以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当时我拿了工资以后,就拿出部分工资补贴家用,家人都很满意。

新来的工人要有三个月的时间练基本功,这期间要看你的表现,经过考核后,你干什么比较合适,就把你分配到哪儿去。考核只是暗地里进行,通过平时看你的表现,因此,考核时谁也不知道。大家觉得练基本功特别枯燥,但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干,你要想留下来就必须要这么做,没办法。

那三个月期间,教给我技术的那个师傅更喜欢我叫他师兄,我和他之间的感情很深,我们一直有联系,还经常在一块玩。我们师兄弟之间就像是来自一个大家庭,在我们儿辈的眼里,我们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大家有什么事情就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是患难弟兄。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大家在一起互相支撑,共同生活,这种友谊难以用语言描述,而且六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这种兄弟般的情谊。

三个月很快就结束了,由于勤劳刻苦,那些基本功大家都已能够熟练操作。大家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同样,我也被分配到万能工具磨床学习操作,开始了我新的工作。

开始新的征程

三个月基础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万能工具磨床上工作,开始学习操作万能工具磨床,加工的都是冲链条模具上的零件。因为是台老式磨床,开关设在机床顶部,我个子小,摸不到开关,还要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这一干就是近三年时间。有两位师兄(也就是师傅):一位叫周国梁,另一位叫岑兴根,先后执导我操作,给我讲机床原理,他们不仅教我技术,还让我懂得做人的原则,他们对我的关怀使我终生难忘。现在一位住在北京,另一位在杭州,我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难得的假期总是让人期待,我们两个礼拜才放一天假。放假可以继续留在厂里,也可以回家,但回家必须有家里的人来接,并签字确认。所以我们翘首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盼着有家人来接我们回家,这种感觉让我们既兴奋又焦急,实在难受。

在工厂的时候,晚上还要学习,很多东西我就是在这时候学的,如英语、技术、机械制图、机械认图等。所以后来每次机遇眷顾我时,我都能很好地把握住,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工厂偶尔还会给我们展示的机会,可能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有一点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不像那时很多企业,只让工人做一些简单劳动,只使用不培训,活动更少之又少。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学技术的,不是简单地拧拧螺丝,工厂还安排我们学习,还有专门的老师来上课。下班后大家都去自学一些知识,对于我的未来来说,在新星机器厂的那些年,的确让我学到很多,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工作时间,管理极其严格,大家不能自由行动,更不能跟外界接触。对于设备和机器的保养、维护等要求也都是很高。扳子、榔头等工具不能随手乱扔,有一个专门的架子放置这些工具,这一套管理方法其实也来自泰勒管理。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你右手用的东西,要放在右边,左手用的东西要放在左边。别人用的时候就不会混乱,使用时随手可以拿到,从而能节省不少时间,这样对于不熟练工作的初学者来说,就非常重要。当然这也让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尽快掌握精湛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