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难忘的记忆--纪念孙克同志百年诞辰 第10节

点击:

父亲对我的提问没有丝毫敷衍,认真教导我。他利用星期日的时间,带着我去崇文区花市大街新华书店买了本关于养鸡的书,教我和生物组的其他同学怎样养鸡,还帮助我们做鸡食槽……

学校养鸡组养了30只来杭鸡,当年年底最寒冷的时候,鸡开始下蛋了!俞老师、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养鸡组。《中国青年》杂志还报道了十一中养鸡组的消息。

十一中养鸡的成功,与父亲支持教育事业,出钱出力,更为我们养鸡组做出具体指导是分不开的。

1960年9月,我被保送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上学,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当时,我发觉教室墙上光秃秃的,没有宣传标语,没有政治气氛。想到父亲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水平,毛笔字写得好,于是,放学后回到家里,我请父亲为我们写几条标语。

父亲当晚就写了四条标语:

1.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3.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以上三条都是毛泽东主席讲的)

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句话是列宁讲的)

以上四条标语,是父亲根据师范教育的需要选写的。由此可见,父亲很懂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坚决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爱养动物,丰富生活

父亲孙克自童年起便非常喜欢动物,擅和动物交朋友。据那些比我们年长的乡亲们、父亲的同龄人回忆:喜顺(父亲乳名)小时候特别喜欢家养的鸡,更喜欢爱打斗的公鸡。曾经过年时,祖母说要把家养的公鸡宰杀了吃肉,父亲不愿,还央求祖母说:“别杀,别杀!我还抱着咱们家的大红公鸡和村里同学斗鸡玩呢!”祖母终依了父亲,将那只大公鸡留了下来。

父亲那时经常在放学以后,抱着家里的大红公鸡同村里养公鸡家的小孩斗鸡玩。见到别人家的公鸡都斗不过自家的公鸡,父亲总是非常自豪。

父亲少年时,家里比较贫穷,祖父买了一群羊,把羊养大了,卖些钱维持生活。这放羊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父亲身上。于是,父亲一边放羊,一边坐在地里看书。羊养大了,他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1920年9月,已经是青年的父亲结婚。婚后,父亲受其岳父(指父亲前妻的父亲)的影响,开始从事养蜂工作。虽然曾被蜜蜂蛰过多次,但由于喜欢蜜蜂,父亲没有一句怨言。只可惜后因经营不当,亏了本,其岳父不再养蜂,父亲只好回家干农活。

参加革命后,在八路军搞大生产运动期间,父亲因身体不好,组织上命令他指挥部分战士养羊。由于少年时养过羊,父亲很有经验。在父亲的指导下,部队养的羊由原来的十几只繁殖到上百只。后来部队不需要养羊了,他们把羊卖了,买了棉衣发给战士。

父亲还非常喜欢养鸡。1950年10月,父亲调入华北军区司令部,在部队家属院又养了一些鸡。养的9只黄鸡,又肥又大,鸡下了很多蛋,自家吃不完,父亲还送给他的战友吃。后来,因为养鸡不卫生,有异味,部队干部、家属有意见,父亲也就不再养鸡了。

1955年初,父亲转业到国家体委竞技指导科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又养了两盆金鱼。休息时间,父亲总会惬意地观赏自己养的几个品种的金鱼,非常高兴。有时周末,他还会带着我们到鸟市看看。

1956年,我们在国家体委竞技科平房宿舍住。父亲知道我们喜欢家兔,花钱买了六只家兔叫我们养,因为他也喜欢。

1958年,我学校的生物小组养鸡,他得知消息之后,出资买养鸡的书送给学校。

1960年困难时期,我们住在国家体委附近的光明大楼一层,父亲买了一只奶羊养起来,叫奶羊下奶,给我们喝。后来因我们家附近都盖了楼房,割草困难,就把羊卖了。

以上养动物的实例充分证明,父亲一生都很喜欢动物。他热爱动物,和动物交朋友。他不怕麻烦,不怕脏,不怕苦和累,精心养育各种动物。这种热爱动物的思想、行为值得后人学习。

激发孩子兴趣,培养劳动习惯

父亲、母亲从来不娇生惯养孩子,主张通过激发儿女兴趣的方法教育子女从小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能力,为子女长大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兴趣养兔,主动劳动

我们兄妹三人都特别喜欢小兔子——不仅喜欢画面上的兔子,更喜欢活蹦乱跳的活兔子。每每在邻居家看见小白兔、小灰兔,我们都异常欣喜。

父亲见我们这么喜爱小兔,就买了6只小兔叫我们养起来。我们天天割草喂兔,对它们悉心照料。不到半年时间,兔子就长大了,父亲让我把兔子送到天桥市场卖。当时卖兔子卖了12元钱,我特别高兴,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母亲:“卖兔赚钱啦!”说着,我把钱交给了母亲。

为激励我们的劳动积极性,作为奖励,母亲还买布为我们做了新衣服。

机智勇敢,巧捅马蜂窝

1957年暑假刚开始,我带着妹妹、弟弟去家附近的龙潭湖湿地玩。此地有小山,有湖水,有小岛,有草地,有树林,空气清新,风景美丽(现在已是龙潭公园)。

正玩得兴奋之时,我们三人发现有马蜂飞舞。我顺着马峰飞动的方向往树上一看,有马蜂窝!于是,我们又开始往树上找马蜂窝,结果发现杨树、槐树上有许多马蜂窝。

中午回到家里,我们对父亲说:“我们想捅马蜂窝玩。”父亲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还支持我们去捅马蜂窝。记得父亲当时说:“捅马蜂窝好呀!可以锻炼你们的机智勇敢、灵活机动的能力。当然啦,可别叫马蜂蛰着,安全第一。把捅下的马蜂窝拿回来,用针挑出马蜂儿子可喂邻居家的鸡,蜂房还可以卖给中药铺。”我们听到原来马蜂窝如此有用,又获得了父亲的首肯,心里十分高兴。

于是,暑假期间,我们在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以后,每天都去龙潭湖的树林里捅马蜂窝。为了防止马蜂蜇,我们拿根很长的竹竿,竹竿顶端绑上铁钩子,再带上雨衣、帽子及口袋,便向龙潭湖公园走去。在捅马蜂窝前,我们会小心翼翼地戴上帽子,穿好雨衣。捅马蜂窝时,则用竹竿钩子钩上马蜂窝附近的小树枝,使劲往下一拉,马蜂窝就掉在地上了!为了不被马蜂蛰着,马蜂窝一掉地上,我们立刻趴在地上隐蔽,等马蜂飞走了,再去捡马蜂窝,装入口袋。

一个暑假的时间,我们三人捅了一大口袋马蜂窝。按照父亲说的,我们用针把马蜂儿子挑出来喂鸡,然后把蜂房晒干,装入口袋。口袋装满了,我按照父亲说的地方,把一口袋的蜂房送到崇文门外同仁堂中草药收购的地方卖了,卖了3元钱。当时,父亲、母亲特别高兴。

当然,父母并不是因为我们卖了3元钱高兴,而是为了儿女们不畏酷暑,不怕吃苦,能够开动脑筋,热爱劳动而感到欣慰。

开荒地种洋姜,补充身体营养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国家体委分给我们家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因此,我们家从天坛东门外的东四块玉体育学院宿舍,搬到了夕照寺地区的光明大楼7楼1单元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