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楼前面有一块空地。母亲带着我们把这块荒地开垦了出来,种上洋姜(学名菊芋,俗称鬼子姜),洋姜长得很好,但当年没有收获洋姜。1960年春天,洋姜长满了地,到了秋天收获时节,家人齐动手,刨出了三筐洋姜,喜获丰收。
1960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粮食定量供应,一般人都吃不饱,而我家因为有了这些洋姜,家人才能够及时给身体补充营养。
通过亲身参与种植洋姜,我们既锻炼了意志,又学会了劳动。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真正让我们身体力行,融入到其中去感受、体会更深刻的道理。
父亲的育人准则
父亲一生严于律己,对待子女更是自幼教诲。
康健的体魄,是父亲为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有了健康,我们才能够竭尽全力打拼我们的事业。
渊博的知识,是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父亲将知识的种子播洒在我们心间,育我们成才。
良好的德行,是父亲对我们的字字箴言。爱国、感恩、立诚信,父亲将美好的品质灌输给我们,授以我们高尚的情操。
父亲经历多,见识广,待人处事好,对儿女严格要求,教育子女细致入微。他告诫我们:在家要讲传统美德,在社会要讲社会公德,在学校要讲礼仪,在单位要讲职业道德。
在家里:
要孝敬长辈。人老了,爱唠叨,忍着听,不反感。
客人来家里,先问好,再沏茶倒水。杯里茶水不能太满。倒完茶,壶嘴对外,不能对着人。请客人进餐,公筷公勺给客人送菜,饭不能盛得太满。等客人都吃完饭,离开饭桌后,再收拾碗筷。客人走时,热情送客,并说:欢迎再来。
在学校:
尊敬老师,听从教导;关心别人,帮助同学;积极劳动,多做好事;学习用功,成绩优良。给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社会:
待人诚恳,助人为乐。与别人一起坐公交车,主动掏钱买票;一起吃饭,主动交饭钱。不忘老朋友,多交新朋友。
在单位:
爱岗敬业,积极工作,追求成功。学会支持,学会感谢,搞好与上、下级人员的关系。
在邻里:
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与邻里搞好关系,经常主动帮邻里做好事。
过年节:
每逢过年过节,一定要记住走亲访友。因某种原因不能去的,要写信或打电话问好。
讲修养:
1.为人善良,对人诚恳,察言观色,以礼待人。
2.学会赞美别人。对长辈、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同事等不指责。
3.在社会、在单位遇事多听多看,少开口表态。
4.管好自己的脾气,为人处事要学会忍耐。
5.善于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记告诫: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要讽刺、挖苦人,不要嫉妒人。
3.不要随便向别人许愿。
4.不要以言语伤人。
5.不要不义之钱财。
会感恩:
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亲朋好友关爱之恩;感谢同事的支持与照顾之恩;感谢天地让己生存之恩。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是人立世之根本。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有资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贡献。从事体育工作的父亲对此更为重视,为我们创造锻炼身体的条件,同时也注意向我们传递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在父亲的教导和督促下,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至今依然拥有健康的身体,体会到更精彩的人生。
中国武术代代传
父亲孙克在童年时就很喜欢武术,青年时期又学会了花拳。父亲在世时,一直坚持打拳,现在我们家还保存着他打拳的照片呢!
父亲不但自己喜欢武术,坚持练武术,还教育我们这些子女一定要学好武术。他说:“学会武术可以健体,可以自卫。”
小学五年级时,父亲让我参加学校的武术队,练习为少年儿童编的少年拳套路。由此,我学会了“少年拳”。
上中学时,父亲每月花学费请武术专家傅龙图教我学“龙虎拳”。学会龙虎拳之后,我也坚持一直练拳。
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依旧坚持练拳。我不但自己练,还教育学生练,支持学生参加北京市海淀区业余体育学校的武术队练习武术。后来我晋升为校长,更加支持学校的学生参加武术队训练。一方面,我要求本校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学生练武术,另一方面,我还聘请了海淀区业余体校的武术教练来学校挑选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到业余体校训练。
我校学生贾昆就是在这种浓厚武学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下,在北京市少年儿童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获得了金牌。
这正是中国武术代代传,中国武术后继有人。
父亲教育子女健身强体
1955年,父亲在国家体委附属的中央体育学院工作,时任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教务科科长,担负教育国家体育运动队运动员的重任,工作十分繁忙。但父亲在百忙中,仍然不忘引导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当年,我们家住在中央体育学院宿舍,距宿舍50米就是国家体育运动队训练场;百米之外是北京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员室内训练馆。这些健全的运动设施和场地为中央体育学院干部职工子女锻炼身体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当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的父亲是搞体育的,希望你们喜欢体育,希望你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充分利用这些体育场地锻炼身体,培养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一要天天坚持跑步;二要选一两项你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参加业余体育学校的训练,练出体育特长,达到健身强体之目的,为你们长大工作打好基础。”
我们三个孩子在父亲的督促下,坚持到体育场跑步、踢球、打羽毛球……坚持去体育馆观看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逐渐对体育产生了兴趣。
我很喜欢武术,小学上五年级便参加了学校的武术队,学会了少年拳。上初中时,父亲还给我请了武术教练,每年花钱学武术——龙虎拳。后来我一直坚持练武术。学会武术,终身受益。如今,我已年至古稀,身体依然强壮,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小伙子都追不上。现在还能上树修剪树枝、上果树摘水果呢!
妹妹孙淑娥少年时特别喜欢游泳,天天参加国家体委业余体育学校游泳队的训练,经常参加区级、市级比赛并获得过好名次,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水平。妹妹现在虽然年近七十,但完全不显老,身体仍然很棒,坚持与军队退休老干部——自己的老伴李天印走路、逛公园、爬山等,时常运动,保证身体健康。妹妹与妹夫经常去香山玩,爬山还爬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