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在是年1月8日溘然离世,这对知道消息的全体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这位将自己一生贡献给中国,贡献给全中国百姓的好总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悲伤。
当时我工作的百货大楼四楼的俱乐部,被布置成了殡仪馆的样子,挂着大白花和黑绸子,在中间准备些其它装饰品,为周总理开追悼会。时值营业时间,各楼的柜台都要有售货员看管,我们就一批一批分着开追悼会。每个人走进追悼会现场,都接过白花,戴在身上,听着上面念周总理的追悼词,所有人都嚎啕大哭,没有任何虚假,都是切切实实的真情流露,在场众人都控制不住,泪水就这么不自觉地往下掉。周总理真是做了太多的工作,为百姓谋得了太多的福利,大家都太想念他,不只是表面上表现,是心里实在舍不得啊!追悼会过后,大家强忍着悲痛的感情,把眼泪擦干,脸都憋得通红,那也只得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去了,同时,在心里缅怀这位再也不会回来的、我们心中永远的周总理。那年的清明格外阴冷,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悼念这位伟大的总理。
而就在举国民众还没有从失去周总理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同年7月6日和9月9日,朱德委员长和毛泽东主席也先后离开了我们。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溘然长逝
当时毛主席的追悼会是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城门楼上讲话的领导都在胸前佩戴着大白花,广场上就像游行一样。所有人站好排队,各个单位组织好,一批一批地通过天安门城楼。悲哀、低沉的气氛始终萦绕在天安门城楼,乃至整个中国,整个场面极其庄严、肃穆。而之后为了纪念毛主席,像以前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都会举办的游园会、游行活动等也都暂停了,举国上下一片悲哀。
这在一年里,中国连续失去了三位国家领导人,实在是非常悲惨的。国家领导人的去世,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没有了主心骨一样。国家比我们的小家还要重要,可想这几位领导人的去世有多么让我们难过。慌张、痛苦、不舍,各种情绪充斥着我们的内心,真可谓是百感交集。这样的伤心,真是再也不想经历了。
旷世灾难——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爆发
当时,我们一家还住在前门的平房里,说来也要感谢那天前来拜访我的侄子和外甥女。那天,住在天津的二姐的女儿,也就是我外甥女放假,就来我家拜访我,带着蛋糕、桃酥这类的点心还有炒好的葵花籽给我和我妹妹一人一份。那时候二姐的儿子在东北黑龙江插队,便让他妹妹也帮忙给我和妹妹各带了一份,以表心意。说来也巧,同日,我东北二哥家的侄子也拜访我们来了。
当天夜里,我们这一堆人就凑合着在一起睡了。那时屋子小,才20平米,我的两个孩子也睡在屋里。夜半时分,我听见院子里有东西在“哗啦哗啦”作响,起来一看,远远地就望见了黑红黑红的大火球,冒着黑烟灰,从北面(前门方向)过来,经过我们这个院子又飞快地窜了出去,我看得是清清楚楚。我丈夫睡觉沉,没有醒过来,我就急忙把他叫醒,跟他说这事。待我们出去一看,糟糕了,是地震啊!瞬间,我们住的房间就开始噼里啪啦往下掉砖头、木头,好在最初不太严重。我赶快叫醒孩子们,提着二姐让外甥女捎过来的食物,带着孩子们就赶快往天安门跑。可到了天安门也不成,那里没有遮挡的地方,我们一行人又快步驶向中山公园。这个公园里早先有个亭子,四周是水,那里也没人,好在七月份的北京还不太冷,我们就这么席地而坐,静静等待着,顺便吃些我们带出来的食物。后来想想,这还真是件挺惊险的事情!好在后来没有什么大的震动,只是有些轻微余震,但如此,还是惶惶惴惴了好久。
再之后,看到好多人都这么聚集了起来。没有年迈的老人,也没有年幼的幼儿,大都是我们这样的,即便有孩子也都是能自己走、自己拿着东西的,况且又都没有什么伤病,我们也就安了些心。第二日天亮后,到了上班时间,我和丈夫都各自回了单位去了解情况。这一去,也就没有来得及回来,因为有些人根本就没去上班,我们夫妻俩不约而同地被单位留下来值班了。
当时只知道是地震,连有没有余震都不知道。几个小时后,不知道最初是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唐山大地震了,那儿的人全死了,房子也全塌了,国家领导人都去唐山看情况去了,但是具体的信息也就无从得知了。
从单位值完班,我回来看看孩子们,他们都已经在一起玩了起来,也不知道害怕,后来观望了下好像没有太大问题了,也就回来了。回来后,也不敢回家,就聚集在天安门那里。天安门那里没有地方休息,我们便把家里的小床搬来了一张,家里的帘子也都摘下来围在了床四周,孩子们若是困了、累了,还可以在上面睡个觉、休息一下,其他人也大都这样。那时不敢回家做饭,怕遇到余震,就一直在广场上将就着。后来没有饭吃,外面的饭馆就会蒸些糖三角、糖包,配合着咸菜、咸鸭蛋之类的食物,推着车到天安门来卖,大家饿了就去买些。那时妹妹的孩子来找我们,我便跟她说:“天津的姐姐和东北那个哥哥也都来了,他们一堆人都聚在一起打球呢,老远就能看见。”然后指引着她过去,又嘱咐了她一些话,“天津你二姨给你们捎来的点心和瓜子都让他们吃了。要不你带上你妹妹,拿点东西给你爷爷奶奶送去!”那时,我妹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他们住在王府井,那路口附近有几棵树,人们都是在底下搭建的临时帐篷,用来避难。
住的地方安顿好了,食物也准备充足,当时情况看来也没有什么危险,这我也就放心了,留下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便去值班了。至于唐山大地震这轰动了全世界的重大事件,还是后来从单位得知的信息,当时的我们却都来不及顾及这些了。
总之,1976年这一年,中国真是多灾多难。不知道多少人因为这一次巨大灾难,永远的和亲人生离死别了。相比之下,我们这批顺利逃生的,都是幸福、幸运的。我,珍惜这样的生命。
儿子的高考及工作
说起儿女的学习来,我确实是没有太多地指导,而他们的经历也说不清到底是好是坏。说好,是因为儿女出生较晚,“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孩子都还小,因此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及至孩子们需要考大学时,亦已经恢复了高考;但说坏,确实最初那些年里,高考着实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百分之三四的录取比例,竞争异常激烈。
儿子参加高考是在1980年,但是差了60分没有考上,当时便只能再等第二年了。我们那时家住在前门,附近有个小的贸易公司,里面在招聘售货员,都是些临时工。孩子高考没有考上大学,这也不能让他在家里闲置着,就让他去那个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临时工,挣了些钱,还是挺不错的,总是比在家待着要好多了。众多孩子里,就我妹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所以我们就下定决心让儿子再考,今年考不上没有关系,可以在家复习功课明年再考。可这一年也不能总是在家学习啊,我和丈夫就思量着,给孩子找点事情做一做,一边上班,一边复习功课。毕竟当时孩子年龄也大了,懂些事,但又不是什么都懂,所以还是给孩子安排个工作,也可以学习些社会经验。
当时家里也没有门路,正巧赶上建筑设计院三年一次的招考,有个绘图工的职位,就让儿子去参加考试了。90多人的选拔,儿子最终考了第九名,成绩很不错,我挺满意的,当时也有一些设计院的院长、主任、书记等员工的子女考大学没考上,父母都上班工作,总是让孩子独自在家待着,大家都不放心,这些孩子就都这么凑在一起,都去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