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心逐浪高东已晓--韩桂山回忆录 第20节

点击:

捷克斯洛伐克是个很富裕的国家。他们的公路修建得甚至可以起降飞机,很宽敞。当时亲眼见到这样一个国家,我不禁发出感慨——这是多么先进、多么机械化的一个国家啊!但这些,都是新近崛起的我们的祖国所没有的。面对这些事物,我一方面有对他们的崇拜之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舞和激励。但更主要的是: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定会后来者居上,总有一天可以赶超他们!我们的目标不是苏联,我们应将超越美帝国主义作为目标而奋斗。

在柏林用过早餐之后,我团和朝鲜代表团一同乘坐大轿车前往卡尔马克思城 。下午三时左右,我们到达该地。卡尔马克思城是马克思出生的地方,那里还有此次比赛的训练场地。当地政府派遣士兵前来接待我们,歇息在他们部队中的一所炮兵学校,住地类似于军队的营房。那里也有新鲜事物——营房的门是电动门。只有房间里通电,门才可以打开。里面驻守的人透过玻璃,立即可以分辨出来人是否被允许进入。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够进去。这同样是我们国家没有的。

到达卡尔马克思城,我们依旧受邀参观。有些可以避免的参观访问我就没有出席,但若是晚间召开的招待会,我便推辞不得了。有时卡尔马克思城的政府举办个招待会,有时体育器材工厂再准备个招待会,这些是礼仪方面的讲究。由于语言不通,出席这些活动时,我身边还伴有翻译。当地的一些老共产党员也都出席,表达对我们的欢迎之情。另外,我们还互换礼物,以示友好。

1965年赴波兰华沙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友军军事三项锦标赛,我军代表团合影(一排右三为韩桂山)

我总认为,通过参加此次国际比赛,我得以提早感受外国的事物,这对我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启发。它使我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更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些工作、做些贡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我来说,回报祖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刻苦训练,好好工作,忠于党和人民。深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奋斗精神的影响,我也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钢铁般的人物,为我们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我那时就是一心报国,我告诫自己要对得起党和人民,要回馈给予我成长的国家和军队。而我能为军队所做出的贡献,便是我最大的光荣!

埋头苦练誓夺冠

就当时的社会现状来说,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都是亚欧大陆的,这些国家经过各种战乱和天灾人祸的洗礼,早已千疮百孔。仅以我国为例,虽然新中国成立近十年,我国又是地大物博,但是战争所带来的贫穷与落后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

在比赛期间,参赛人员提前一个月到德国去进行友好访问,宣传我们军人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这是一种阵营间的对抗。民主德国是友好国家,作为比赛的东道主,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些训练的条件,也会组织我们去参观访问。

记得那时包场参观时,到场人员每人都会收到发下来的笔、本和包。这样一来,运动员则会因为四处参观而忽视了竞技方面的训练,这其实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引诱。我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把夺得冠军作为我行动的目标。因此,对于这类的邀请我一概拒绝,同时也督促其他优秀的运动员积极投身到训练中来。

没有其他人的打扰,我对于比赛项目的把握更是日臻佳境。此外,考虑到我的人身安全,始终有一名联络官陪同我训练。在那一月间,我从未参加过那些参观活动。物质上的东西确实很诱人,但我可以控制住自己,并始终告诫自己要坚持训练、要为国家争光,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吸引。

比赛正式开始后,我除了军事三项以外,还有一项铅球比赛。为了避免有些国家挑选专业运动员,所以铅球比赛的参赛选手必须由出战其他项目的选手兼任。由于我曾经稍稍涉猎田径运动,遂成为了出战铅球比赛8名队员中的一人。

虽然铅球比赛我的表现并不太好,毕竟我没有真正进行过有关方面的技术训练,但我知道蒙古和一些欧洲国家实力亦并不强悍,我们不会因此产生过于悬殊的比赛差距。这我已经很满足了。

而不幸的是,天公不作美,铅球比赛的那些天,阴雨连绵,天气忽冷忽热。我在那种情况下坚持比赛,终于还是病倒了。这对我之后的比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我心中,我始终坚信自己的辛苦付出会有所回报,我也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带病坚持得第一

参加军事三项比赛的共有12个国家,每队60人,如此庞大的比赛阵容,使得这场比赛将分为5天,持续进行。

比赛的前一天,我终于还是受到了铅球比赛时的天气影响,导致高烧39.6℃,持续不退。医生表态,声称我若拖着这般孱弱的身体去参加军事三项如此激烈的比赛,会有生命危险。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来讲,他希望我放弃比赛。我一听就不高兴了。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我辛辛苦苦地挨过艰苦的封闭训练,不远万里来到德国进行比赛。我放弃了参观访问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训练中。冠军是我唯一的目标,我誓要为我的祖国争光添彩。为此,我将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参加比赛。至今我犹记得自己对医生的慷慨陈词:“你把担架抬到终点。我就是只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终点!我绝不会给中国人、给中国军队丢脸!”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动落泪。

1958年9月25日,军事三项之200米障碍赛

尽管我依然高烧不退,但我坚持要参加比赛。来到正式比赛的场地,那恢宏的场面令我震撼。通过如今保留下来的影片,人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热烈的气氛。偌大的比赛场地,摆放着各种比赛器械,工作人员忙碌穿梭,运动员们积极准备。更有那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上热情四溢的观众们,看到表现出色的运动员,他们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和如潮水般的欢呼声。这些对我是一种激发和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出赛并夺冠的信念。

比赛正式开始,我拼命飞奔出去。因为不佳的身体状况,我在比赛时便要花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才能维持较好的比赛成绩。但或许是受到当时热烈气氛的感染,也或者是我心无旁骛的比赛态度让我一时忘却了身体的不适,自起跑令发出以后,我始终是一马当先。而后更是越跑越兴奋,越跑越超前。身体中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仿佛是一辆加满汽油的汽车,“腾腾腾”地径直冲向终点。

在场众人虽为我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但并不曾想到,我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一举夺冠。我谨记以前比赛失误的教训,始终不曾放松懈怠,一鼓作气奔向终点。当我翻越第三道高墙之时,我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苏联的三名校官才刚刚钻出铁丝网。最终,我以领先第二名20秒的绝对优势完美赢得比赛。

比赛时我抽中的是第一赛道,比赛结束我又夺得了第一名,我深感自己幸运万分。病痛中的身体不仅没有消磨掉我比赛的意志,反而给予了我更为辉煌的成功!面对第一名的荣誉,我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周围观众给予的热烈掌声不绝于耳。在比赛前一个月陪同我训练的联络官向我握手表示祝贺,周围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们也都激动地和我拥抱表示祝贺。胜利的喜悦冲散了我的病痛,我自觉高烧退了,感冒也好了,只剩下全身心满满的激动与喜悦。

而我作为我国此次参赛的“一号种子选手”,随同代表团一同出国报道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亦将我的光辉瞬间记录了下来,新华社也发稿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