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场地等硬件条件,人员配置就是最为关键的了。五项队的前身是“军事三项队”。在我接任五项队队长一职时,队中的主要人才亦是原三项队成员。但仅仅这样还不够,五项队需要吐故纳新,在部队中挑选更多的老中青人才。
新队员的筛选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人才,我们分设两种渠道进行。一方面,各个军区、各个单位推荐优秀的运动员。对于这些推荐来的人,我也不是一味放任,同样需要通过我的考察。对于这些推荐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工作,是否称职,我都有自己的考量。只有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的人,才会真正被接受,进而委以重任。另一方面,我也组织人员切实到各部队进行人员选拔。我们一行9人,分为3组,分别到东北、四川、江西(抚州)等地的部队进行筛选,挑选适合参加比赛的佼佼者。
1980年,在瑞士考察
这一切前期准备在紧锣密鼓地展开,1980年2月28日,军事五项队正式开训。对此,部队领导很是重视,前后有3个副部长参加过我组织的开训,还夸赞我工作取得的成绩:“韩桂山这小子,过去搞军事三项红火了多少年!这次搞军事五项,连邓小平都点名,指名道姓地让韩桂山组建这个队伍!”这都是领导对我能力的肯定和信任,才会将此重任托付给我。
开训第一年的5月5日,主管训练的总参谋部副总长张震到五项队检查我的工作。军事五项队是邓副主席抓军委工作的重要变革,作为总参谋长,张震责无旁贷,遂来到五项队参观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向总参谋长反映,服装、器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考虑到队伍刚刚组建,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张震副总参谋长还决定派我们专家组到瑞士去参加第29届国际比赛,进行考察。他是这样对我说的:“你从文字上了解规程、规则、规范那还不够,因为外国已经搞了近30年。你要亲自带着你的这个班子到瑞士去,考察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人家30年,我们刚刚起步。我们1年就要赶上30年,赶超30年。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军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
出国考察事件在张震副总长提议之后,经过了层层审核和批示,终于得以顺利执行。和我同行的还有李忠娃、体育局局长徐新立以及一个翻译。出国前,领导接见我时也反复叮咛:“你要出去考察,看看其他国家怎么搞的。你不要走弯路,不要在国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了很多,花费了许多代价,但是走的那些弯路又和实际的规程、规定不相符。这就得不偿失了。你们要力争这些比赛的规程、规定、规则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能够保证队伍更快地完成任务。”这就是邓小平当时给我们的任务。
来到瑞士之后,我们受到了瑞士官方的赞扬和欢迎。他们评价得很深刻:“我们原本以为中国今年不会来,毕竟你们刚刚组建。我们没想到你们仅这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来参加比赛。虽然你们没有派参赛队伍来,但是你们的这种思想很让人敬佩。未来中国的军事五项是一定可以占领领先地位的!”
这次带队考察大约持续了20天,我们将在比赛上感受、了解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比赛的条件、规定、规则等。过去我们只知道文字的规定,实地考察观摩后,我们对于实际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到这些情况,对于我们后期军事五项队的训练大有裨益。
训中困难和良好作风
我荣获的部分勋章
比如说50米匍匐,比赛时我们要爬过一条50米长、50厘米高的铁丝网。那是采取直接钻进去慢慢前行,还是选用射门式的前行方法呢?在仔细研究和反复对比后,我认为采取射门方法更好。利用射门时的冲力,我一下可以扑到网内3米左右的位置,这样我就比其他人少爬了3米,自然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成绩。又有,匍匐前行时,运动员的四肢要如何配合同样值得思考。我重点钻研这些,再将研究心得传授给大家,为他们亲自示范指正,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再如,障碍比赛共有20个障碍物,这就涉及到五六十个动作。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动作要领,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我挑选出每个队员们薄弱的环节,反复磨练,不练到熟练绝不下课,督促我们的队员不断挑战自身的极限。
刊载于《军营文化天地》杂志(2010年第九期)
这即是我所推崇的训练方式。我们没有先进尖端的武器设备,但我们有坚强不催的意志力。我们的五项队可以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一种良好、正派的作风和传统。我坚信,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好的作风,那么没有成绩的不会出成绩,有成绩的也巩固不了。但如果一个单位有了好的作风,没有成绩的会做出成绩,有了成绩的能够巩固成绩。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也如是说。这不仅仅针对我们军事五项队,它可推广至任何单位、任何部门。好的作风、好的传统是顺利开展任何工作的有力保障。
刊载于《中国老年报》人物四版(2009年12月)
我的一个四川战友沈瑞明参谋,他的儿子曾在我的指挥下,在志愿军后队打篮球。沈瑞明的儿子对他说:“我那个队长真厉害。累得我都筋疲力尽了!”待他见到我后,对我调侃:“老韩你这个玩命屠夫,把我儿子都训练成那样了!”我对手下队员一视同仁,训练时从不徇私手软,从来都是争取最高效、最大限度的训练。“极限训练法”是我最常采用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很好,但等到身体疲劳之后,许多动作的训练就不那么随心所欲了。极限训练法是一种发掘运动员们这方面的潜能的有效方法。只有当他们可以在疲劳至极、体力透支的情况下,身体还能本能地做出反应,完成动作,这才算是真正领悟了这个动作。这是我亲身体验出的结果。而我从前可以带枪跑步超过那些徒手的士兵,就是由于我确实掌握了这些技术动作的要领,能够熟练并有技巧地应用,才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出成绩的提高。
我对每个队员都如此,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要想孩子成才,我必须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传授。今天讲,明天教,日复一日才能够不断完善进步。五项队的技术动作确实复杂,动作要领又很繁杂,只有我的队员全面掌握了这些内容,他们才能够真正获得提高。我就是在不断指引他们进步的引路人。
精益求精是我的追求。在我手下训练的五项队队员,有些可能训练2年都没有参加过国际比赛。这些人并不是不优秀,只是他们不能全面发展。有些人可能四个项目无人能及,但偏偏游泳成绩很低,那么加权平均之后依然不能出战。这其中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既然达不到规定的水平,我们就绝对不会派遣出战。而其余的运动员,更是要在训练中多加指导,争取更大限度的提高。毕竟这是为祖国争取荣誉的事情,队员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
在我的率领下,中国军事五项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训练,不断争取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塑造着“军事五项队”的形象——精益求精、进取正派,这是我们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下训练成长的队员们,也必将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力争取得更具突破性的成绩!
享誉内外
我刚组建的军事五项队要想参加当届的国际比赛,时间非常紧张。不到1年的时间内,我们要完成5个项目的训练。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我能够坦然地接受。我亦相信自己有实力做到最好,毕竟我在“文革”之前就积累了许多军事三项的经验,而我为人又踏实肯干,我相信自己绝对能够胜任这个工作。面对领导的殷切期盼,我还立下了军令状——第一年参加比赛进入前十名,第二年挺进前六,第三年就要位列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