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自身,我更是个勤奋进取的人。部队的生活很艰苦,要想取得成绩,就要能吃苦。入伍最初,我们都是一样的贫苦大众,但是有些人面对困难畏惧退缩,有些人则是迎难而上,这两种不同做法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我属于后者。我从不相信世界上有无法逾越的困难,无论摆在我面前的是何艰难险阻,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决不绕道而行。这样的付出亦必然有所收获。我可以评优立功、夺冠扬名,这绝不是白来的午餐。每个人都必须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我付出努力,所以收获荣誉。而这些荣誉则不断推动着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家里的光荣墙
我凡事不甘落于人后,做事必然做出成绩。我善于通过事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前进、不断提高。为此,我可以忍受任何的苦难和折磨,我永远都在攀登着更高的山峰!勤奋努力,收获成果,激发动力,攀越高峰。这就像是一种正向刺激的循环,在指引我不断成长和超越!
总结概括,部队里的生活相当于对我们心灵的净化,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德行的考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自身,吸收经验,获得成长。那些荣誉也会纷至沓来。
部分证书和聘书
我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这并不是对于外在称号或物质的追求。在我看来,荣誉是对每个人一生贡献的总结和肯定。如果人的一生没有荣誉是可悲的,我不愿那样庸庸碌碌地过完我的一生。部队的军旅生活给了我表现自己、实现自我的机会,那我就竭尽全力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荣誉!事实上,我也确实这样做了。人生数十载春秋,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我热爱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军队做出贡献,我心怡然!
身患糖尿病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我国广州举行。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任卡巴迪竞赛总务处副处长
虽然我已经退休,不能亲身参加亚运会,但我还可以从旁协助处理其它的工作。当时总务处的处长询问我:“你是搞总务、搞宣传,还是搞竞赛啊?”我思量了下,从事体育工作这么多年,向来都是别人为我服务,我却从来没有为别人服务过,故而想尝试下总务的工作,我的要求最终获得了批准。那一年间,我周旋忙碌于亚运会总务事宜,甚至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也就是因为那段时间的频繁应酬,导致了我身体的变化。我原来的体重稳定在70公斤,但在亚运会工作筹备期间,我的体重一度增加到87公斤,后来又莫名瘦了下来,甚至比我原先体重还要低。
等到亚运会工作结束,我回到单位后,听从同事的劝诫,我来到了301医院做身体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我被确诊为糖尿病。那时,我国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水平有限,医生只是嘱咐我定期服用优降糖这种药来控制血糖,其它的就只能从饮食方面自行节制了。但我也不懂这些,即使被告知是糖尿病也并未放在心上,还以为糖尿病也是可以根治的。就这样,在最初住院那几天中,经由药物控制,我的血糖得以恢复正常,但是出院后,我又开始放肆自己的饮食。
过去在运动队里,我酷爱吃水果,每日非三五斤水果不可,至于正餐,自然就差些。这习惯陪伴了我几十年,一时间难以更改。因此,我的糖尿病一直反反复复,我也一直周转于家和医院中。最严重的一次,我住院了72天,血糖一直居高不下,这都和我爱吃的习惯脱不了干系。虽然在医院里,医生会规定我少吃,但我控制不住,就会自己想办法。我帮负责配饭的小同志洗洗碗,做些事情,让她再分给我一个鸡腿或是其它的食物解馋。
刊载于《新天地》杂志(2008年10月)
如此这般,我在七八年间反复住院,血糖也是忽高忽低。后来医生建议我打胰岛素,我不懂这些东西,拒绝道:“胰岛素不好,打上就离不开了。一型的给他打胰岛素,我现在是二型糖尿病,不要打胰岛素,吃点药就完了。”但归根结底,我控制不住自己的饮食,糖尿病也越来越严重。
1993年,我听说香港对糖尿病的治疗很有研究,我的女儿又正巧在香港,我就前去咨询。一番了解后,我得知,国外针对糖尿病患者都是采取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因为药物里含有一定的毒素,对人身体的肝肾器官都有影响,打胰岛素比吃药更好。之后,自1999年起,我也开始注射胰岛素,目前尚未有并发症。
虽然身患糖尿病,并且时常住院,但我依然保持乐观的好心情,还时常帮助别人。住院过程中,众病友们委任我做“七队长”。所谓“七队长”,就是要发现大家住院期间的困难,向护士长、医院领导反映情况,同时也帮助大家解决些小问题。医院里电话坏了,我换上自己的衣服,回家拿来钳子、电线、电线板等工具,将它修好。平日里椅子板凳坏了,我也可以帮忙修理一下。总而言之,我在住院期间也不曾给领导添麻烦,还热心为大家做好事。甚至当我出院离开时,大家还感慨:“韩桂山那个老江湖出院了,我们就少了一个主心骨了!”能够得到大家的赞扬和肯定,让我十分高兴。
分享“抗糖”心得
2005年,电脑前学习
自1991年开始注射胰岛素控糖以后,我亦开始认真学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并真正运用到自己身上。
依我自己的经验总结,糖尿病病人只是需要控制饮食,而不是拒绝饮食。鸡、鸭、鱼、肉、蛋、豆、奶、杂粮、蔬菜、水果,各种食物都要吃,只是要少食多餐,要注意“等值交换份”。所谓的“等值交换份”就是要把握食物摄入的量。比如,糖尿病患者吃了一定量的大米,那就不要再吃包子;喝了米粥就不要再吃面条……将所有食物的摄入量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便不会危害身体健康。但这并不只是寥寥数语那么简单,而是需要通过学习后才能掌握。
刊载于《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总第85期)
通过早些年患病总结出的经验,我也自己总结出些规律。饮食方面我坚持做到每日“四个一、两个二、一个六”。“四个一”指每天一袋奶、一个蛋、一斤蔬菜、一个水果;“两个二”指每天二两肉或豆制品、二调羹油(正常吃饭使用的调羹,大约容油25克);“一个六”则是指每天要吃不超过六克盐。此外还有“五个一点”,即多学、多懂、多用一点(指了解糖尿病有关知识);嘴巴管严一点(指控制饮食);运动多一点;必要时,治疗糖尿病的药和胰岛素要用一点;心里平衡一点。我将自己总结的小方法拿给医生看,颇受好评。而我自己也正是通过这些做法才将糖尿病控制得很稳定。
2011年2月9日,80大寿和友人留影,中间为韩桂山
这些年来我不断总结经验,抗糖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还有许多机构请我前去做讲座,专门传授我的抗糖经验。如今,北京47个大课堂,我受邀参加其中的20个——解放军医院有301医院、304医院、305医院、306医院、309医院、空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二炮总医院、武警总医院这10所;地方医院有协和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瑞京医院、通州潞河医院等。虽然这些医院也时常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前去讲课,但我独特的授课方式和讲课魅力也有其与众不同的价值。在这11年的学习中,我利用自己体育方面的专长,特意编制了一套操,不仅能健身,还有治疗作用。此外,为了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还会编一些口诀。如“你拍一我拍一,健康快乐七十七;你拍二我拍二,健康快乐八十二;你拍三我拍三,健康快乐九十三;你拍四我拍四,健康快乐一零四。”又如我模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编排的,“雄赳赳,气昂昂,大家奔小康。雄赳赳,气昂昂,咱们大家奔健康。”我总是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下向大家传播糖尿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