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1991获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特等著作奖;1991年获河北省企业管理协会、河北省企业家协会颁发的的首届企业管理优秀论著的优秀著作奖。
该书印刷了多次,发行量逾2万册。
我写《老子与企业管理》的书
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智慧老人。其哲理思想,博大精深,我择其哲理精华写《老子与企业管理》一书。
1990年,应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葛荣晋教授之邀,参与了由他主编的《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一书的写作,其内容有“老子思想与中医”、“老子思想与养生”等共15章,我负责撰写其中一章“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该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好,还被日本一出版社买断在日本出版,国内亦多次印刷。
我这本《老子与企业管理》一书,就是受上述《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一书的影响与启发而创作的。在我原“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这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充、发展、强化而成。
《老子与企业管理》由六个部分组成:除引论外,有“道论-文化”,讲“‘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德论-治理”,讲“为无为”思想;“柔论-谋略”,讲“柔弱胜刚强”思想;“无论-创造”,讲“有生于无”思想;“反论-艺术”,讲“反者道之动”思想;“水论-修身”,讲“上善若水”思想。我还写了这样一个题记:“负阴抱阳,冲气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在对立激荡中生化出来。”
本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该社负责人李淮春同志支持我写这本书。责任编辑是闻洁同志。
该书出版发行之后,社会反响很好。北京日报、《经济管理》杂志、文摘报、常州日报、《北京企业文化》杂志、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等新闻单位发了书讯。
该书发行不久,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的党委书记余进同志来我处与我研究、探讨书中内容。同年8月5日,《金三角》杂志执行主编霍用灵同志来我处,与我交谈东方道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方面问题。同年8月8日,我收到香港昆仑制作公司刘济昆先生的信,信中表示他们愿意在香港出版该书的繁体字本。同年12月20日,《青年文摘》的陈安钰同志给我寄来1995年新年贺卡,同时寄来一信。陈安钰同志在信中自述他是未曾与我谋过面的学生,对我所著《老子与企业管理》多有夸赞,记述了他对我的敬慕之情,以及希望有机会前来拜会我的愿望。
1995年2月1日,北京理工大学一学生找到我家,与我一起来探讨老子与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1996年5月9日,韩国吴锺锡先生,约我在燕山大酒店见,交谈关于《老子与企业管理》方面的意见。
1998年1月8日,广西企业年鉴主编、广西易尤展览信息产业公司总经理廖丽娟女士来电说:“我崇拜你的《老子与企业管理》一书,有两次与你女儿通了话,未能与你说上话真遗憾。”还说:“在过去一年里,无数次给你打电话,还买了台湾的茶叶拟送你。”(杨先举注,1997年,我在北京,1996年一年,我与妻子去了英国伦敦,可能是廖女士把日子说错了)
该书多次印刷,发行量具体不详,估计逾2万册。该书,在路旁个体书摊上便能买到。
此书被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用美元买断,并改用繁体字出版,易名为《老子管理学》。在海外,如美国等地发行。我看到过,在美国的中文报纸上所刊登的有关该书的销售广告。
我写《企业文化新绿》的书
我讲企业文化的课,研究企业文化问题。
我是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多次出席这方面会,或全国、或地方,如北京、鞍山、吉林和龙、西安等(关于这些我将在本章第14节“我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工作情况”一文中还要作具体叙述)。这些经历使我有幸学习到更多的关于企业文化的知识。
我还多次参加过有关企业文化问题的调查,如1990年2月23至28日,与北京铁路局党校郭占宁同志等一起去济南铁路局作调查。
我多次在课堂上给同学讲授企业文化课。为讲好这门课,我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籍与文章。
据上,我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体会,于是我着手撰写企业文化方面的书。
我力求所写的书有新意,为此我为该书起名为《企业文化新绿》。新绿者,最具生机的色彩之谓也。因为我母亲姓余,我父亲姓杨(木易为杨),我便借此寓意,以余易、老木为笔名撰写。用该笔名进行写作还有这样一个企图,求新,以余易为主笔、以老木为辅笔来著书。通过老木点题、老木点要、老木饶舌、老木续貂等手法来介绍是书的论点、要点,补充书的某些内容与争论。
本书共写四篇:认知篇,认为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价值观,文化是有力的,价值观是有力的,产生强大的管理之力,认知企业文化的性质、特点、作用等;内涵篇,认为企业文化之本在人,用正确思想育人,用文化知识武装人,使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借鉴篇,汲取祖国优秀文化乳汁,如“道”的思想、“儒”的思想、“兵”的思想等,还要借用外来的优秀管理思想为我服务;耕耘篇,为建设好正确的企业文化,厂长要孜孜不倦地耕耘。
1995年7月,我与妻子先后前往我两位女儿的所在国探亲,带去了撰写《企业文化新绿》的任务,所以本书不少内容的写作是在英国、瑞典完成的。
本书的责任编辑是张剑宇同志。
书是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后社会反响如何,因与大连相隔甚远,信息传递不便,所知不多。但有三点我是了解到了。1.大连日报于1997年10月14日发布书讯,说东财大出版社因为出版了《企业文化新绿》获得了“五个一工程”之一本好书奖,还说“这也是我市获得的惟一图书奖”,又评价该书为“集哲理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2.该书荣获辽宁的奖项——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六届“入选作品奖”。3.该书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王元同志选中,被纳入由他们编纂的“企业万有文库”的第五卷“公司管理卷”中,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书出版后,《中国企业报》、《中国人民大学报》、《企业文化通讯》杂志发了书讯,有一位叫刘诚实的同志给我来信要我帮助购买该书。
需要着重提及,该书稿写作完成后,在北京竟找不到出书单位。一次与我表妹裘云(我大姨妈的女儿)闲聊中,说及此事,她说她丈夫在东北财经大学工作,他可以为这事与该校出版社联系。就这样,经由表妹夫周连胜同志推荐,是书得以被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相中出版。因此,我十分感谢我的表妹、表妹夫,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8日,我曾经为该书去参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一个评奖活动,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