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去英国,时在2003年8月2日至11月21日,是女儿邀请我们去英国游玩的。
我与妻子为次女看管儿女
1997年、2000年我们两次去英国,都是为照看我女儿的两个孩子而去的。
这时,杨帆家的居住条件较之1995年时已截然不同。家庭已经全部装修完毕,变得更为温馨了,房间里挂着中国书画,其中有一副对联这样写着:“处于深渊游鱼乃乐 树之好柳鸣禽其来”,又一副对联这样写:“树色随秋醉 钟声伴雨迟”。那花园装扮得更是赏心悦目。有水,有桥,有鱼,有亭,有小径,有花(海棠、倒挂金钟等),有观音石雕佛像。据女儿说,现在她家已购置了好几套房子,其中一套临海,风景分外美丽。
我们1997年那次到伦敦,那时艾顿刚出生3个月。我们2000年那次来伦敦,那时娜雅刚出生6个月。我们两次是为了照看他们而来,我们对这两个孩子悉心照料,喂饭喂水等。我的任务是哄孩子睡觉,用推车推着他们到附近的公园去玩。
在我推着摇篮哄孩子睡觉时,我就会哼着自编的摇篮曲。
一首这么唱:
云儿云儿请慢慢地飘 宝宝在睡觉
花儿花儿请轻轻地摇 宝宝在睡觉
狗儿狗儿请不要闹 宝宝要睡觉
猫儿猫儿请不要跳 宝宝要睡觉
小兔已入窝 小鸟已进巢
宝宝,宝宝,请你快睡着
又一首这么唱:
小车如小船儿 轻荡在湖面上 睡车如树叶儿 轻飘在树梢上
阿公阿公请你慢荡双浆 好让我孙孙悠悠晃晃
天上的云彩请你慢慢飞去 好让我采摘一片送我爹娘
我用推车推孩子去附近公园,那公园叫亚历山大公园,一天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一两个小时。
我还坚持每日为艾顿记成长日记,记下了他何时有什么动作表情、何时能自食等。
因为抱艾顿需要体力,我疝气复发了。幼女从国内为我寄来了紧身裤、所需药物等。
我们看管艾顿、娜雅的时间都不长。艾顿1岁,娜雅9月余时,他们的父母就早早地把他们寄送给幼儿园了。我们到这两个孩子所在的幼儿园看过,其设施较之我看到过的国内幼儿园要差。
在1997年去伦敦那次,我在杨帆的指导下,辅助有杨航给我寄来电脑知识相关书籍,学会了用电脑写书、文章。下面录下的就是当年我用电脑写成的“别AIDAN”的文字:
亲爱的AIDAN孙孙
相聚一年今日相分
一年后你的记忆中可能已无我们印痕
一年中你的形象却牢牢地在我们心里扎根
你不会忘却你的名字叫AIDAN
你却还要记得你还是半个龙的子孙
在中国北京有一位姓杨的外公
还有一位外婆姓董
你现在能听懂我们讲的汉语
一年后也许你只会叽里呱啦说英文
愿你沐浴父母雨露花开正红
愿你受自然精气化育如出土小松
告别光雨270号主人
你父母对我们的情和爱深深留在我们心中
在英国山之游
在1995年、2000年两次去英国时,我的次女、二女婿都陪着我们游览了英国许多地方。回忆一例,山之游与海之游。
本题说山之游,下题说海之游。
时为1995年5月,旅游地点丹汶,英格兰西南部的一个郡,距离伦敦300余公里。一家五口(我、妻子、女儿、女婿,艾顿),驱车去,住在叫威尔色姆的小山村里。这个出游是“度假式旅游”,即包含度假、强身、观景、休闲、舒心、养神,以强身为主的旅游;是“自助别墅式旅游”,即旅店主人为旅游者提供别墅式的客房,提供旅游者生活所需要的全部食宿设施用品,旅游者只需携带自用衣装、膳食用品即可,期间生活完全由旅游者自理。
威尔色姆是座小山村,只有四户人家,坐落在山冲中,宛若一颗珍珠被嵌镶在绿盘里。它四周一片葱翠,绿山、绿水、绿树、绿草。四户人家,各有一幢房子,均不相联。每户人口极少。威尔色姆很静,能闻到风的吹拂声,水的流淌声,花的张开声,草的低吟声。进入旅舍,穿过花径,越过栏门,推开门,“吱呀”一声,静被撕碎了。威尔色姆也很朦胧,英国多雨,这地是海边,阴雨更多。我们来这里旅游七天,有六天都是伴随着淅沥的雨水度过的。阴雨天就显得朦胧,朦胧的山,朦胧的水,朦胧的树,朦胧的草。
说说这里的绿。威尔色姆满山遍野是绿,冬夏长青是绿。有浅浅的绿,那是草地;有深深的绿,那是深山;有厚厚的绿,那是密林;有薄薄的绿,那是矮树林。天有五色天,地有七彩路,这五色、七彩最具生命力的是绿。它是生命的象征。宇宙有了绿,宇宙就不老;天地有了绿,天地才不荒。我钟爱绿,我写过《企业文化新绿》那样的书。我已老,每每我阅读时间过长时,眼睛就会觉得疲劳。此刻远眺窗外的绿,视力就能很快地被调整过来,看其他颜色不行。
进村第二日,我们去了一个叫峭石口的地方玩,那是个小山镇。这里的山较之威尔色姆的更高,树亦更密,溪水流得更湍急了。溪面很宽,成河状,架有小桥,桥颤悠悠的。过桥往左行有一条小路,一面贴山,一边临溪。路是湿漉漉的,很滑。山上的树很高大,头要仰得很高才能见到树梢。溪水清澈,水中的沉石水草都清晰可见。水撞击山石发出轰鸣声。倘若胆子大些,不怕湿足,不怕摔跤,也可踩着溪里的石头过河,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往下走,就可到另一个著名景点叫“河流会合处”,即“水合口”。有两条河流的水在此会合。一条是从峭石口流下来的,另一条我说不清其源头是哪里。山、石、云、树、水构成了这里景色的五要素。山更高、更险,重峦叠翠;石更奇特,怪石嶙峋;云亦飘渺,缭绕于高山上;树更苍翠,它们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拼命地向上攀长,大有一冲云霄的气势;水,也很有特色,两条河各自历尽千辛万苦、跌跌撞撞流到这里,相会之际,它们欢呼,雷鸣般地欢呼,撞击着山上的石,形成瀑布,成为风景。
我们还去了一个叫科博的地方。它地处山林间,是个十分冷僻的去处(它原本是一个治疗麻风病的医疗点)。该地冷僻得公路不通、邮路不通、电不通、煤气管道不通,冷僻得只住有两户人家。其中之一就是我女婿的朋友家。我们到了该家作客。房子的主人及其妻子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请我们喝中国茶。我观察这户人家的外景,他家与村中另一户人家并不紧挨。房子四周都是高高大大的树,房前有块较大的平地,平地的一部分种着花卉、瓜果。在去往海边的小树上挂有铃铛,是用来防备野狼那些凶猛动物袭击的,做报警用。再看屋内,摆设倒很齐全,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煤气炉灶、沙发、地毯、电话等,但条件简陋,卫生状况不好。他家所用的煤气是罐装的,所用的电是自己用煤气发电而得的,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心中产生一个疑问,主人因何来这地生活?是否是主人有超凡脱俗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