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一个男孩子性格的女孩,所以刚跟他见面的时候,我一直努力自己板着,不能太放肆、太任性,因为这样会让人瞧不起的。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你可别耍驴。”其实我奶奶在这方面给我做了很大的工作,因为我的性格具有不定性,跟个男孩子似的,除了春节帮妈妈做点儿活以外,别的什么都不会,所以奶奶当时就总跟我说,让我板着点儿我的脾气跟性子。
我跟我先生结婚之前,他就知道我不会干家务,但是他并不在乎,因为他觉得家务活这些都是简单的事情,一学就会的,所以无所谓。他主要是看我的性格,我就跟他说:“我的性格也是不定的,而且又什么都不会,你长得又比我漂亮,怎么就相中我了呢?”后来他告诉我:“你长得还行,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挺粘人④的。”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长得并不漂亮,而我先生比我漂亮很多,他浓眉大眼的,长得有点儿像周恩来。年轻的时候特别有意思,我先生比我大六岁,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就跟个大人似的,而我就是一个小孩儿。他特别会照顾我,平时家里的开支基本上都是他出去上班挣,我从来都不用操心,等到后来我们的家渐渐成型了之后,他就把挣来的工资往我这儿一放,从来都不过问钱到底是怎么花的。当然了,因为我也是从苦生活中过来的人,所以就算他把钱全放在我这儿,我也不会乱花的。
结婚之前,我先生就住在他大姨家,包括我们结婚之后也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当时非常困难,根本没有办婚礼的,随礼的人能给个五毛钱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那都得是特别好的朋友。其他人基本上就是送个石膏像,或者就是毛主席照片,也就是这样了。
我们是1960年订的婚,1961年结的婚,刚好赶上挨饿的时候,所以那会儿不管嫁得好不好,只要能嫁出去,能被对方家养活就行了,也就不图什么其它的了。
我跟我先生结婚的时候,他25岁,在吉林市机械厂做车工。虽然我们那个年代,男孩基本上都是二十左右结婚,二十一岁就抱孩子了,但是他没结婚,就是因为他家里穷,耽搁了。等到我们结婚的时候,他家的条件依旧不是很好,而我们家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结婚时吃的都是我妈妈自己炒的菜。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轿子之类的东西,我记得当时是他大姨妈把他送到我们家的,然后他就领着我去了他家,因为他当时不会骑车子,我们是走着去的,手里还拿着几件做好的衣服,还有一个包。
我先生家也是吉林农村的,还比较封建,不像现在这样。当时我们根本不可能去买结婚穿的衣服,大家都是自己做,我们自然也不例外。我们俩一人做了一套普通的衣服,是他们家出的钱,我还记得他的那个衣服是棕色的,是那种带着暗条的上衣。而我除了这套结婚做的衣服以外,我妈妈也给我做了两件布的衣服,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别的了。当然,在那个时代能有这么两件衣服,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他们家也没给我们家彩礼,因为1961年到1962年那会儿人们饿得连树皮都吃,所以才想到了以让我结婚的方法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因为他之前就住在大姨家,而且又没有大姨夫,所以我们的新房就干脆安排在了他大姨家。那时候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他大姨都没把房子留给自己的老儿子,相反一共两间房子,就把其中一间给了我和我先生住。
虽然说我们一结婚就住在了他大姨妈家,但毕竟他还有父母家,我们是一定要回一趟他父母家的。所以当时他带着我从我们家先走到他自己家,然后再从他自己家走到他大姨妈家。先生家住在特别远的农村,得翻过好几个山才能到他们家。我记得一路上我摔了好几个跟头,一不小心就摔了,然后爬起来接着走,根本没有车。因为当时刚好赶上元旦,正是特别冷的时候,玻璃都已经冻炸了,地也都冻裂了,那个地缝就连脚都能伸进去。再加上我年轻的时候走路就跟“不扎根”似的,经常容易摔倒,所以当时那一路真把我给摔得够呛。好在我年轻的时候身体是非常结实的,摔倒了爬起来接着走,什么事儿都没有。印象中,从我们家到他们家一共走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我们从他们家走到他大姨妈家就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总共走了将近三个小时,可想而知我当时是多么辛苦。幸好我们当时是到了他父母家住了一宿之后才去他大姨妈家的。
第二天我们回大姨妈家的时候,他本来想找辆自行车载我回去,但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穷,周围根本就没有能买得起自行车的家庭,所以我们想借都借不到,只得走着回去。那些年大家无论去哪儿都是走着的,像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上下班走个四五十分钟那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其实就是住在大姨妈家房前的那一间小房子,里面除了有一个炕,还有一张我们俩买的小桌子以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了,特别困难。就连锅碗瓢盆这些生活必备的东西都是我们后来自己买的,再加上跟我先生结婚之后,我就不再上班了,当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的收入,所以在他升职之前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基本上没攒下什么钱。
婚后的日子
简简单单结婚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共同的生活。虽然说我们结婚那会儿生活已经开始变好了,但还是很艰苦。蒸点儿窝头、弄点儿贴饼子,晚上再用高粱米熬个粥,炒个豆腐之类的,就已经算是吃得很不错的了,要是一般家庭,顶多能吃个咸菜之类的。
我还记得当时,油一个月才给二两,面一个月每人给两斤,好的时候,一个月能给上两三斤大米,其余的根本就没有。所以我先生带饭上班的时候,我都是早上蒸窝头,顺便在蒸锅下面蒸一盒饭。过去都是那种铁质的饭盒,舀出三分之一米饭给孩子吃,然后用饭盒里那三分之一的空地儿给我先生装点儿菜。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菜可以炒,一般就是白菜之类的。我是觉得我们家孩子从小就受苦,他们都没有吃过奶粉什么的,一个个的都是吃完一周的奶以后,就开吃喝粥了。那个时候要是吃不饱饭就只能用苞米面充饥,弄得我现在一见到苞米面就不行了,实在是受不了了,因为我就是在苞米面跟前长大的,全都吃伤⑤了。
结婚照
我现在什么东西都不一个劲儿地吃,都是隔一段时间吃一次,这样感觉还挺好。虽然苞米面、高粱米都吃伤了,但是那也的确是好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吃这些东西把自己吃得很结实,特别有抵抗力,现在的孩子就不行。现在人总是吃大米,弄得年轻轻的就开始血压高、血脂高的,一个个的腰都不好,其实就是吃大米吃的,因为大米是阴性的食物,长在水里的东西,长期吃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虽然那会儿的生活比较辛苦,得经常去挖野菜,但是我还是比较留恋那段生活的,虽然特别单调,但也就是因为单调我才怀念,因为那是一段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日子,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印象中,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做饭,应该是在我们结婚半年后搬出大姨家自己租房子住的时候。原来跟大姨住在一起的时候,她也教我应该怎么做饭什么的,但是我没有自己做过,搬出去之后的第一顿饭才是真正意义上我做的饭。虽然那个时候我做饭已经有点儿基础了,但是做得还是不怎么好吃。再加上我先生是一个吃得再不好也不出声的人,就是特别有涵养,能够包容我的那么一个人,所以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对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我做的饭,他感觉怎么样。
伤寒差点让我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