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风雨烟云七十载--王正真居士回忆录 第2节

点击:

老油坊

我父亲小的时候就是爱逃学,把他送到学校他就跑。那会儿按照我们家的条件,他也应该算是个少爷,有很好的条件上学,可他就是不知足,爱自己瞎跑瞎玩儿。不过你要说他玩儿吧,其实也没什么可玩儿的,顶多就是跟着掌柜的出去做买卖挣钱,所以有的时候我也在想,他并不是想玩儿,而是想早点工作挣钱。那个时候我家里除了地很多以外,还开油坊。当时在肇东只要一提“王家油坊”,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还是很有名的。

那个时候是我太爷爷当家,他已经见过五代人了。虽然没见过我,但是因为我上面原来还有个哥哥,所以我太爷爷也算是见到过五代人。只不过我那个哥哥在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后来才又生了我。

父母包办的婚姻

我父母也是包办婚姻。我听妈妈讲,那个时候结婚之前是看不到对方的,到了结婚的当天才能看到对方长什么样子。我妈妈长得很漂亮,爸爸虽然长得也很俊,但就是脸上有两颗麻子。

其实我妈妈小的时候挺不容易的,她九岁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了,十一岁又没有了爸爸,所以妈妈是跟着哥哥嫂嫂一起长大的,哥哥嫂嫂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把她给带大了。

过去那个时候也讲究门当户对,但是我姥姥家实际上是没有我奶奶家富裕的,差了很多。但是因为我姥姥家里其他六个孩子都是男孩,只有我妈妈一个女孩,所以她还是挺吃香的。那会儿她的婚事就是让哥哥嫂嫂给相看的。

姥姥家那会儿过得也特别好,相亲的时候,妈妈的哥哥嫂子过来看我爸爸,回去以后就说我爸爸长得挺好的,就是一紧张的时候说话有点儿磕巴,还有两个麻子。我妈妈听了以后,当时就不愿意了,就是因为麻子。其实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脸上的那两个麻子根本看不到了,而且虽然我爸爸有点儿磕巴,但是并不严重,他只是一紧张、一着急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我还有点儿遗传我爸爸的呢。

花桥

我妈妈不乐意跟我爸爸结婚,但是那个时候命运根本就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都是长辈拿主意,如果长辈儿给定了这门亲事,那么愿意也得嫁,不愿意也得嫁,用我妈的话讲,那就是“认命”。不过我妈妈第一次见到我爸爸的时候,也感觉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么糟糕,还不错,而且他们两个婚后感情还是很好的。

过去的有钱人,都讲究娶个比自己大的媳妇,说是这样传宗接代会比较好。所以结婚的时候爸爸才十八岁,妈妈是二十岁,比我爸爸大两岁。

至于他们的婚礼,就是我爸爸后来给我讲的,当时他骑着大马,有专门的人来抬轿子,而我妈妈就坐在轿子里面。其他的细节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反正是办得挺隆重的。虽然我妈妈没跟我说过当时他们结婚彩礼跟嫁妆的事情,但是我猜想肯定少不了。

我妈妈也算是大家闺秀,她嫁到我们家来的时候都不用做饭,只需要每天早上起来把自己收拾干净,再去伺候婆婆梳洗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家的规矩就是媳妇伺候婆婆,然后媳妇以后由自己的儿媳妇来伺候。所以我们家的女人是没有佣人的,那个时候就是由几个长工负责我们每天的饮食。

注释:

①肇东市:隶属于黑龙江省,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北岸,由绥化市代管。肇东开发于金、辽时代,历史上曾是满清王朝郭尔罗斯后旗皇家牧地,1986年撤县建市。气候适宜,盛产玉米、水稻、瓜菜、多种经济作物等,是全省奶牛、肉牛、生猪、家禽、水产品的主要养殖区,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基地。

②垧:旧时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各地不同,东北地区一垧一般合一公顷(十五市亩),西北地区一垧合三亩或五亩。

③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松花江干流纵贯全境。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④马家沟河: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发源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西境,利新乡柳蒿沟丘陵地带,流经哈尔滨市平房、动力、南岗、太平4个区,经过动物园、儿童公园两个风景区,在滨洲桥上游200米处注入松花江,全长44.3公里,其中哈尔滨市区34.7公里。河道宽30—100米,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主要依靠流域内天然雨水补给。

⑤土改:土地改革运动的简称,是指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土地制度改革斗争。本文中的“土改”指的是解放前的土改,解放战争过程中,东北、华北等老新解放区(约有1.6亿人口)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土改”到我家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似乎很难理解那个年代的种种,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家族的兴盛,使我幼年过得十分幸福,但那时我的记忆并不是非常清晰,可是对于“土改”,当时只有四岁的我却印象深刻,因为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的土炮台

我是1943年4月4日出生的,在我虚岁四岁的时候,也就是1947年,就已经开始有记忆了,那个时候就开始“土改”,开始“批斗大地主”。我们家当时特别有钱,印象中,我们家的院子就跟电影里面的大宅子一样:一进大门,左边是油坊,右边是住房,前面有两棵大杏树,后花园里还有一棵。印象中,我们家的院子里面有用泥修的大炮台,还有枪。枪应该都是自己买的,那个年代跟现在不一样,那会儿只要有钱,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得到。

我哥哥夭折之后,我就是我家最大的孩子了,在我后面,还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算上我一共是六个孩子。在我们家,女孩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秀”字,而男孩的名字里面则都有一个“景”字,比如“秀清”、“秀媛”、“秀芹”、“景晨”、“景文”,自然还有我“秀珍”。这些名字都是我奶奶给起的,听大人们说,这样起名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就是根据家谱延续下来的,但是我们家的家谱在逃亡的时候已经弄丢了。

那个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土改”、“斗大地主”,我还记得那会儿我穿了个小花衣裳,还有一双绣花鞋。“土改”开始的时候,我们家是首先被抄的,我跟妈妈赶紧爬到我们家后院的那个大草垛上面,顺着草垛滑了下去,然后妈妈就带着我赶紧躲起来了,其他的家人也都各自逃跑,后来都跑到哈尔滨,在哈尔滨汇合了。我记得很清楚,就在我们被“批斗”逃跑的时候,我二妹妹还在屋里,我比她大三岁,当时我虚岁只有四岁,我二妹妹也就一岁,刚刚学会坐着,还不会走路呢。当时我妈妈狠下心来带着我逃跑,把二妹妹留在了屋子里面,因为当时只能救一个,两个孩子根本管不过来。后来好像是我们当地学校的一个于老师到我们家把我二妹妹偷出来,然后送到我们身边才团聚的,要不然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如果被抓到了,肯定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