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家人都跑到哈尔滨去了,那些贫户农在我们家没有抓到人,就跑到了我姥姥家,问我五舅我们家人都跑到哪里去了。我五舅说:“真不知道。”那些贫户农觉得,我们两家是亲家,我舅舅他们肯定会知道的,可是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我们走的时候,谁都没告诉他们。因为我五舅说不出我们在哪儿,他们就用麻绳拴住我五舅的肚子,然后拿麻绳锯,都锯出血来了,肠子差点都出来了,其实就是严刑逼供。这得亏是我们家人没被抓到,要是被抓到,肯定就得被打死。
那个时候是我爷爷当家,我们先是跑到了哈尔滨,然后又到了长春,在那里隐姓埋名,不敢回家。不过虽然这次我爸爸没被抓起来,可是后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爸爸还是被抓回去做调查了。
现在的范家屯
“文化大革命”把我爸爸揪出来之后,就有专门的人到我们家去了解,发现我们家既没有民愤,也没有人命案,因为我们家从来都不收租子,并且还给他们种子,只是最后分一半的收成,所以后来很多农民都保护我们家,为我们说了很多好话。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爸爸的这种方式有点儿像是经营,后来我们家分的粮食太多,打了很多的黄豆,就用黄豆做油,开了油坊。我们家原来还有专门的长工和厨师,还有一个管家,那个人姓于,我们都管他叫“老于头”。他这个人特别好,一辈子都在我们家呆着,我们逃跑到哈尔滨的时候,他跟着;我们后来到长春,他也跟着;最后我们到了范家屯①,他还是一直跟着。他一辈子没结婚,也没有孩子,我们待他跟我们的家人一样,最后他死在了范家屯,我们家人给他办了后事。
颠簸中的生活
虽然在“土改”中遭遇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我的家族由盛转衰,但幸好,我们的家人都平安无事。
那个时候,我们一家子人事先并没有商量,却不知道怎么就全都跑到哈尔滨了,总算是家人团聚了。在哈尔滨没住多久,我们就又去了吉林省长春市,在那儿住了好几年。“解放长春②”的时候,我们差点儿被打死在那儿。
长春解放纪念碑
1948年“解放长春”的时候,长春的城墙外面是八路军,城墙内是国民党,这两拨人就对着打仗,他们这一打仗不要紧,老百姓就遭殃了。虽然大多数百姓都是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是想要逃命,我们家当时就是属于那一小部分。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跟二妹妹、姑姑还有妈妈一听说打仗,就赶紧一起走了,当时妈妈已经怀上了我三妹妹,所以我们走到范家屯就不能再走了,因为我妈妈马上要生了。我们就在范家屯住下了,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也就是在这几个月里,我经历了战争。
当时是国民党和八路军打仗,虽然我没亲眼看见打仗,但是我看到过炮弹把人炸死,真的特别害怕。印象中,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都在门口坐在小板凳上面聊天,然后飞机突然来了,妈妈就赶紧领着我们跑到屋里,躲在炕头上,往往紧接着就会听到玻璃全都震碎了的声音。我记得还有一次,我去邻居家玩去,该回家的时候,我刚要走,邻居就叫住我:“秀珍别走,又要轰炸了。”我就没走,在他家的门口向外看。在邻居家房子外面也就十米的地方,正好有个卖血肠的人挑着担子走过,那一个炮弹就直接炸到了他身后,他当时就被炸死了,倒在后面的栅栏上,筐里的血肠都断了,撒了一地。我看得特别清楚,直接就被吓哭了。我其实也算是命大,那个炸弹要是再偏一点儿,也就炸到我了,小的时候,我姑姑总说我是有“大仙”保佑,所以才会没事儿。
长春和平解放(1948年10月17日)
被轰炸后的情景
那个时候我们家已经没有地了,我爸爸就去给人家做小工,而我二叔就去卖烟卷。那段日子跟以前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妈妈生了我三妹妹之后,我们就又回到了哈尔滨,并且决定在那儿定居,故土难离,而且我们家还是在哈尔滨的亲属多,大家都在那儿,再加上我奶奶家的势力比较大,所以就回去了。那个时候,我奶奶的娘家是属于有权有势的家庭,就算是现在,他们家里还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
回去之后,爸爸就去给人家当苦力,跟着人家干这个干那个的,反正就是做临时工,那个时候,大家百分之八十都是在做临时工。而我母亲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干活了,因为孩子越来越多了,如果只靠我爸爸的话,是养不过来的。后来一个邻居让我妈妈去卖雪花膏,也就是现在的润肤霜,因为他自己本来就是卖这个的,就推荐我妈妈也去卖,后来妈妈还就真的去卖雪花膏了。
我大概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妈妈去上货制作雪花膏了。我还记得那个东西叫做“蜂蜡③”,是一小条一小条的,表面带有亮光。蜂蜡买回来之后,就把它一片一片地切开,然后放进锅里头熬,熬成之后就是雪花膏了。蜂蜡放到锅里跟水一起熬的时候,是有比例限制的,比如放一片蜂蜡需要放多少水,然后边熬边用擀面杖慢慢地搅合,等它自己变凉之后就会凝固。那个东西是那种乳白色的,而且有一点点发粉色,要是喜欢别的颜色的话,还可以在融化的时候,加点儿颜料什么的,包括香味也是后加的,很简单很好弄。长大后我们当地有个化工厂,他们那里成批地做雪花膏,我去参观的时候发现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我一直帮我妈妈做,所以还是比较精通的,我全都懂。自从知道了工厂里的雪花膏也是这样的制作方法后,我就再也不买贵的雪花膏用了,只用婴儿霜。
我们家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共住了十多口人,那时候我爸爸一个月才挣六十多块钱,根本养活不了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只能靠我妈妈再出去卖点儿雪花膏挣钱来维持生计。
我妈妈那个时候每天挣的钱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几毛钱,有的时候差不多一块钱。她卖完东西,晚上回来以后,还得做饭,特别辛苦。我记得妈妈去卖东西的时候,都没有固定的摊位,因为固定的摊位是要有本钱的,而我们家没有那个条件,所以她只能走家串户地卖雪花膏。我妈妈跟我讲过:“我养活你们那么多干什么?累死我了。”那段日子过得真是非常辛苦,妈妈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以前都是足不出户的,可是为了养活我们一家人,却要走家串户,挨家挨户地问人家要不要,真是非常不容易,但是也没有办法,都是为了生活,因为我们家的孩子比较多。
奶奶的偏向
我有五个弟弟妹妹,家里孩子多,肯定会有所偏向,我奶奶就非常偏向我的两个弟弟。我们家这几个孩子都是顺产生下来的。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不允许,所以我们家的孩子都是在家自己生的,没去医院,这在当时也很正常。印象中,那会儿每个村子里面都有一个接生婆,谁家有要生产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找那个接生婆过来接生。
因为我是家里的最大的孩子,所以生我那次是由大人来照顾妈妈月子的,而等到生我弟弟妹妹的时候,就是由我跟奶奶一起来照顾妈妈了。我妈妈的身体也挺刚强的,生完孩子没几天就能下地干活了。我其实打心眼里心疼我妈妈,因为生完孩子体质会特别虚弱,但是我们家当时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妈妈坐月子的时候都没给她吃上鸡蛋或者红糖之类的东西。也就是她在生我最小的那个妹妹的时候,吃了五个鸡蛋,这是吃得最好的一次了,之前那几次也就喝点儿小米粥之类的东西补补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