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运的是,李君淑并不是被飞机扫射中弹倒地的,她是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索性就趴在地上不动,这样才躲过了美军飞机的疯狂扫射,同时也成功地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保证了那名受伤战士的生命安全。
停战以后,李君淑被朝鲜授予“模范盟员”的光荣称号。当时朝鲜有个民主青年同盟,相当于我国的共青团之类的组织。能成为“模范盟员”不仅需要积极和勇敢的革命精神,还要有足够镇定的心理素质和机智的反应能力,李君淑是一个最好的典范。
当时我们团长让我负责采访这个小女孩,回来之后就她的事迹编写一个剧本,赞扬和宣传朝鲜老百姓的革命精神。但是挺可惜的,我搜集完素材,写好剧本的提纲,还没开始正式写作剧本,部队上就下达了关于非工农出身的战士转业复员的命令。
战争的无情
从1949年3月我参军南下,到1955年7月脱下军装,在这血与火的2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虽然早已熟悉了带着腥气的泥泞和山林,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记起那种失去战友的痛心感受。炮火纷飞的岁月里,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再复返。
文工队日常的工作虽然是在后方给战士们送节目,加油、打气,没有真正到战场上扛枪杀敌,但是战争的惨烈我们也是经常见识的。记得那是刚参加革命不久。有一次,我们追着国民党的部队打到广西柳州,在离柳州大概有20里左右的地方,看见一列国民党的伤兵列车。当时这辆车上运载的全部都是伤残士兵,在国民党大部队仓惶逃窜的时候没办法把他们带走,于是他们的上级做出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决定:把所有的伤兵集中起来,全身喷上汽油点燃,然后关死列车的所有车门和窗口,让他们活活地烧死在里面。
我们跟着部队从铁路的路基上经过,看到那里全部都是死人。车厢上的玻璃被从里面敲碎,有的人半个身子爬了出来,有的只迈出来一条腿,有的爬出车厢后在不远的地方死掉了……那场面可以说是无法形容,简直就是活生生的阿鼻地狱。国民党无非就是害怕我们解放军的部队优待这些俘虏。他们宁可烧死自己人,不想让伤兵落到解放军手里,所以才如此狠毒。
国民党撤退以后,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这5个省,留下大约200万特务。这些没有出逃的兵力大部分都留在当地成为武装土匪,等着跟蒋介石里应外合地反攻大陆。我在华北大学的一位同学也是响应号召参军入伍,后来被分配到南下广西的部队里执行任务。在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被假扮成老乡的特务一枪打倒,不幸牺牲。因为隐藏在当地的武装土匪非常狡猾,他们经常扮作老百姓的样子,让人无从分辨,部队中很多同志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牺牲了。
我们文工队还有一位21岁的小伙子,名字叫“刘平”,其实他的本名叫“刘萍”。起初大家都很好奇,一名男同志为什么要取一个女同志的名字。后来经他自己介绍才知道,因为他母亲特别喜欢女孩,却偏偏生的4个孩子都是小子,所以他母亲为了给自己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把他的名字取做“萍”。
刘平是从天津参军分配到我们宣传队的,自己在参军登记表上把名字改为了“平”。他自幼跟着酷爱京剧的父亲学习,有很好的京剧功底,还亲眼看过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创始人杨宝森的现场演出。这可不是普通戏迷能办得到的。杨老板的《失街亭》在当时一票难求,除了能出得起高价还得有一定的门路才行,因此可见刘平对京剧艺术的喜爱程度。加入到文工队的工作之后,刘平更是如鱼得水,有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不管是歌剧还是话剧,他演什么像什么。尤其是反派人物,被他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对反动派恨之入骨。
而在日常生活中,刘平是个极具幽默感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活跃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结果在1950年夏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已经成立了,即将迎来全中国解放的时候,年轻的他却牺牲了。那是在下部队演出的途中,刘平乘坐的汽车在过江的时候突然坠入江底,湍急的江水吞没了我们亲爱的战友。
我后来才得知,过江的石板桥是被国民党部队遗留下来的武装土匪破坏的,他们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破坏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的战火不会因为敌人的阻挠而熄灭,人民的军队继续大踏步地前行。在转战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带回牺牲的战友,只能让他们面对着北方的故土,在这中越边境的小董烈士陵园上沉睡。
生与死就是转瞬这么容易。可是,人的生命又怎么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说得清楚呢?
①阿鼻地狱:指永受痛苦的无间地狱,出自《法华经•法师功德品》。
②杨宝森(1909~1958),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主要作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
面食合作商店
1955年7月,周总理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向科技文化进军”,全国上下掀起一片知识学习的热潮。我那时刚从朝鲜战场上退伍,先是回到老家冀县,然后到县公安局带着户口和部队的介绍信办理户口转移手续,之后到张家口和我的爱人团聚。
刚到张家口的日子里,我没什么事情可做。那时正好张家口的私营企业改造,区政府了解到我刚从部队回来,而且还有一点文化,所以主动找到我商量工作的事情。区政府工商股股长跟我说:“你在家这么闲待多可惜,我先分配你一个工作吧!”我欣然同意,于是被分配到一个面食合作商店当主任。
那时候张家口刚刚把小商小贩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商店,需要有人来负责领导和管理这些摊位的从业人员。我每天的工作是组织他们定计划,写总结,做报表,同时监督各个零售摊点是否出现违法行为。比如说,卖出的货物分量给得够不够;对待客户服务的态度好不好……这些都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
之前从来没干过这么琐碎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难为得直挠头。我这个人的脾气就是这样,严厉不起来,没人害怕我。再有这些小商小贩里面鱼龙混杂,他们的思想挺复杂的,三教九流的什么都有,打起交道就不太容易。而且以前他们都是独自经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人约束,现在统一在一起必然产生抵触情绪。我在仔细分析了其中的种种情况后,慢慢地端正了工作态度,心想反正已经分配到这里工作了,我要发扬军人“不怕苦不畏难”的进取精神,干不好可以慢慢学,尽我最大的努力。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之下,我逐渐地适应了这份合作商店的管理工作。离开这个岗位时大家对我的工作评价还是不错的。
报考大学
在合作商店干了一年多,1956年,我在和家里人商量之后作出决定,响应周总理“向科技文化进军”的号召,补习功课报考大学。虽然我在合作商店工作时的工资是40块钱,在当时来讲算是相当高的待遇了,但是我的爱人没有只顾眼前利益阻挠我,相反地,她非常支持我去大学深造。
当时张家口一中办了一个免费的高考补习班,一周有几次课。我在这个高考补习班争取到一个名额,每周都去认真听讲,其余的时间里靠自学。我去书店买了一套高考复习用的书,一边工作一边补习。记得当时考试的科目有语文、政治、地理和历史。考试的内容几乎都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我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知识。而且很庆幸当时没有数学和英语这两门科目,否则对我来说高考的难度会大大增加。那时的地理比较特别,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经济地理○1。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还有苏联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