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别的部队已经开往朝鲜去了,但是我们所在的部队还没有接到正式奔赴前线的通知。其实我们在原地待命的同时已经有所行动了,每天加强练兵,有时候急行军,夜行军,射击,战斗演习。部队等于是进入到一级战备的状态,就等上面一声令下。
没多久,我们文工团里那几个跳舞的朝鲜族同志也接到上级命令,提前被调到抗美援朝的前线。大家伙一看自己身边的战友都去朝鲜了,这哪里坐得住,纷纷去找团长请令,要求立刻奔赴前线。但是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组织上自有安排。这时我所在的是45军军级文工团。在1952年初,部队统一撤销师级文工队,改建军级文工团,由此,我调到了文工团工作。
在这种大形势之下,我们文工团到部队去开展工作,去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同时也培养和辅导他们,教战士跳舞唱歌、演小节目。让战士们自己也能演节目,“兵演兵”更能带动战士们的积极性,为的就是防止以后我们文工团临时有别的任务,不能及时地在第一时间到每一个部队开展慰问演出。
1952年末的时候,上面终于下达了赴朝通知,为此又恢复了师级文工队的编制。在1953年1月21日的这一天,包括我们第134师在内的54军全军指战员奉命离开祖国的南大门,直奔朝鲜战场,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斗争中来。
部队当时直接从广东出发,坐火车到东北的安东,就是现在的丹东。从祖国的最南边一直到最北边,全程下来大概用了5天时间。因为那时候的铁路不像现在这么畅通无阻,还没有长江大桥,过长江的时候我们还得从火车上下来,坐轮船渡江,来到长江北岸以后再坐上火车继续北上。
我们在过武昌的时候统一换装,大家都穿上了棉服。到达丹东后,被分配在离丹东不远的一个叫大东沟的地方驻防。在大东沟等待过江命令期间,我们文工队也趁着这个机会抓紧时间排练节目,提高表演水平,做好一切作战的准备。
1953年,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
文工队用自己创作的军歌,和战士一起表述共同的意愿和决心:“让他们点起的大火,把他们自己烧光。让他们发动的战争,把他们自己埋葬。希望不实现,我们就永远战斗。希望不实现,我们就誓不返乡……”
1953年4月,我们驻守在大东沟海岸线附近的部队接到过江命令。因为当时上级的安排是希望全国的解放军都到朝鲜来一趟,目的是为了能让所有的战士都得到锻炼,跟美国人交交手。于是等前线的部队撤下来,再换一拨人顶上去,也就是换防。等我们这批部队到达朝鲜的时候,艰苦生活都过去了。除了烧的木头是朝鲜的,喝的水是朝鲜的,其他所有生活和军用物资全都是从祖国大后方送过来的。朝鲜的国土面积从南到北总共才三千里,假若没有中国的大力支援,如此艰苦的战争他们很难坚持下来。
其实早在1951年,中美双方就朝鲜的独立问题已经开始了和平谈判,但是美国方面一拖再拖,始终不愿意在协议书上签字。为了制止美军无限期拖延停战协定的做法,粉碎他们“假和谈,真打仗”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7月13日晚上21点,发动了金城反击战(金城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也是最后一次战役。
我参加了朝鲜战争的这最后一仗,并担任中路突击集团的作战任务。我们人民志愿军的三路大军有如三把锋利尖刀直刺敌人心腹要害,经21小时的勇猛拼杀,我们把阵地向南推进了160多平方公里,南朝鲜首都师精锐白虎团及号称主力的伪三师、伪八师大概两万余人先后被我军歼灭。此役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美国人在这次战役中士气大挫,最后被打得简直是无路可退,这才决定妥协签字。他们也是想赶紧签,再不签字的话,美国人不但在北朝鲜站不住,而且在南朝鲜也不保了。
1953年7月27日,时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美国将军克拉克无奈地在停战书上签字。这位克拉克将军在事后感叹,自己是美国唯一一个在没有胜利的谈判书上签字的人。至此,被称作“震撼世界一千天”的朝鲜战争,以我军发起金城战役的胜利而终结。
金城战役
联合国军代表正式签署停战协议
志愿军战士押送金城战役中俘虏的大批南朝鲜军
我们文工队的全体战友一直活跃在战士们中间,到前沿阵地、到屯兵的坑道里做慰问演出、采访和宣传。鼓励战士像在祖国一样去战斗,像上甘岭战友一样去消灭敌人,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立国际功勋。战斗间隙到连队表演小节目,表彰有突出战斗成绩的英雄模范,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越过炮火封锁线把整箱整束的手雷、手榴弹交到担任突击任务的战士手中。
这段时间里,整个战争的形势都有利于我们一方。平时战士们在坑道中(所谓的坑道,就是在半山腰掏的防御工事)待命,敌人来了我们从坑道中出来跟他较量,等把敌人打跑了,再回到坑道中等待下一次的战斗命令。我们文工队每次到各个部队演出的时候都得过封锁线,必须跟在有经验的老战士身后跑,他说让我们趴下,我们就得趴下。他说跑,我们才能跑。所以说,部队就是锻炼人,不管是胆量还是体力和素质。
记得当时排练的《战士之家》这个快板节目篇幅很长,总共有十多分钟,是部队的一个军旅作者写的,我背了好几天才背下来。这个节目反映的是战士们的真实生活,具体讲的是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的坑道里,利用聪明才智与敌人作迂回斗争的故事。这是一个在全国都比较有名的快板节目。
坑道里的生活,整日里见不到阳光,泉水从山洞上面往下渗,身上盖着的雨布都湿透了,战士们每天都是泡在水里等待战斗命令。这种源自战士身边的真实事例,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我已经不太记得这个节目到底表演过多少次,只记得每到一个部队驻地都要演,每次的反响都很热烈。
抗美援朝志愿军文工队,图中最后一排左二是我
抗美援朝志愿军文工队,图中最后一排左侧为我
打完金城战役之后,我们的志愿军部队又在朝鲜待了两年多,做战斗防范。在朝鲜战斗防范的这两年,部队天天练兵,修坑道,挖战壕,比打仗的时候还辛苦。当时修坑道不像现在有炸药那么方便,是靠人力打洞钻眼。但是停战之后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因为没有了战事,同志们可以从潮湿的坑道里搬到地面上的房屋驻扎。虽然还是比较简易的平房,但跟恶劣的坑道生活相比,那已经是天壤之别。
生活物资方面,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很有保障。国家源源不断地往朝鲜运送物资,直到我们回来以后,部队坑道里的存粮还足够朝鲜人民吃上一年。临撤离朝鲜的时候,组织上有严格的命令:凡是带去朝鲜的东西,一样也不许带回来,全部留给朝鲜老百姓。
停战以后的1954年,我们军4个文工队集中在一块儿“以排代学”,用排练节目的方式来提高我们的业务知识。当时重点排练的一个大型话剧叫《战线南移》,通过这个节目来提高文工团的表演业务水平。排完戏以后到各个部队演出,也到其它军演出。
中间我还回了一次国,因为排《战线南移》的时候,正好北京战友文工团也在排练这个剧目,我们军派文工队的几个人回国,到北京来参加他们的排练,互相学习,取取经。那次差不多在北京待了一个星期,白天看他们排练,晚上看他们演出,有时候还跟他们一起座谈,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