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宿世芳回忆录 第40节

点击:

于是,海关于1985年3月决定修订海关法。在说到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因为我在1972年刚到海关不久,就发现了海关法的不妥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即《一个烟斗带来的法律修改》,明确了“海关对进出境物品的管理以自用作为首要原则。它是区分贸易性货物和非贸易型货物的标准。”这次修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大家一致推举我作为修改海关法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拟定《中国海关法》(草案)。

从那之后,我点名从天津海关、满洲里海关抽调熟悉海关业务的笔杆子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起草工作组,进行工作。

在法案的起草中,我们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借鉴外国海关立法经验,按照“适应、促进、保障改革开放”的原则,拟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草案)。这是我们在修订《海关法》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思想。我还强调指出,草拟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关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有幸参与,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

历时近两年的时间,经过多次讨论、推敲和修改,1987年1月27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顺利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共有7章61条,确立了海关法律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海关法》规定:“海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文明服务”,并对海关人员违犯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海关法》的公布实施开创了中国海关法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围绕贯彻实施《海关法》,又陆续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配套的海关法规和制度。1987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规则》。总署还根据《海关法》的规定,对《关税条例》进行了修订。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9月20日发布实施。与此同时,对过去颁布的海关法规和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和制定了五十多个规章,废除了95个已不适用的规章,初步建立起以《海关法》为主体,由八十多个海关法规规章组成的适应形势发展的海关法律体系,使海关各项业务活动的主要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

为了严格执法,《海关法》颁布后,海关系统组织了全员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海关法》,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198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海关在总署统一组织下,采取普遍自查与上级机关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开展了执法检查工作,不断提高海关人员的执法水平。

两个比喻的由来

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一些比喻,可以让复杂深奥的道理明白易懂,我们工作时亦然。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两个经济领域的比喻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说起来,我和这两个比喻都有些关系。这两个比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并在日后的打击走私工作中成为了类似指导思想的存在。

第一个比喻:鸟与笼子

1982年十二大召开前夕,我们党内长期领导经济工作、时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的陈云同志,请中纪委副书记黄克诚等同志来谈中央纪委的工作问题。谈完工作后,黄克诚向陈云同志反映了走私、逃税等经济犯罪猖獗和经济混乱的情况,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心情。黄克诚说:“要把经济搞好,不能再像那样搞死,但搞活不等于没有秩序。这就好比一只鸟,不能老捏在手里,老捏在手里它就死了,这样不行。要让它飞,但又不能乱飞,那样失控了也不行。要造一个鸟笼,把鸟放在笼子里面飞。经济就像小鸟,规章制度如鸟笼。所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有规章制度的经济。”黄克诚这个生动的比喻,引起了陈云的重视。十二大以后,陈云曾多次运用这个比喻来阐述市场经济问题,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的科学概括。

第二个比喻:新鲜空气与苍蝇蚊子

1982年夏天,国务院副秘书长、打私领导小组成员吴庆彤找我和海关总署调查司副司长、打私办工作人员孙锡文同志谈打击走私的问题。当谈到为什么现在走私、贩私这么严重时,孙锡文说是因为改革开放造成的,理由是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也有走私,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我却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说:“走私严重不能归咎于改革开放。走私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缺乏、境内外价格悬殊,走私有暴利可图。正如马克思曾谈到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能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改革开放后走私严重,就好比我们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进来,于是,苍蝇蚊子也随之进来。我们不能因为有苍蝇蚊子,就不开窗户,不透空气。打私办就是专门打苍蝇蚊子的。所以说改革开放不是走私严重的根本原因。”

听了我这番话,吴庆彤非常赞同我的看法,并将这场争论反映给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后来,谷牧同志引用了我这个比喻,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跟着这样讲。广为流传之后,大家谁也说不出这个比喻是从哪来的,就成了中央的说法,其实这个比喻是我讲的。

参加一次党的重要会议

该内容涉及隐私,您可能无法查看!

参加一次党的重要会议

该内容涉及隐私,您可能无法查看!

任海关学会会长

按规定1990年我就离休了。但是我离而不休,又担任了海关学会会长。海关学会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它的中心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海关的实际组织会员,并联系团结关心海关建设的各界人士,开展海关学术理论研究活动,为海关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海关作贡献。

我依照《中国海关学会章程》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术理论研究活动。期间,我主持召开理论研讨会三次,每期均有百人参加,会期一周,研讨的主题主要有:

第一,关于海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海关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以及海关管理学以及基本规律等专题。这是制定海关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理论根据,是海关学会学术理论研究的重点对象。

第二,关于海关法制理论的研究,加强海关法制理论研究,对于全面提高海关人员法律素质,完善和健全以《海关法》为核心的海关法律体系,实现海关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律化有重要意义。

第三,关于海关监管理论的研究,海关监管(指狭义概念上的监管)理论是海关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一。研究过程中,注意借鉴行政管理学、经济管理学和法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新中国海关几十年来的丰富实践经验,且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使海关监管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第四,关于海关税收理论的研究。认真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关税理论,对于充分发挥海关的管理职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取消了海关查私和关税,现在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究其原因,这是缺乏正确理论指导造成的。没有正确的理论,焉能有正确的行动?因此,学会组织有关学者、专家和海关税收工作者,对中国海关关税的性质、作用、关税制度和税率原则、方针,以及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发挥海关的经济杠杆作用等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海关关税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