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儿聪明乖巧,儿子们虽然比女儿们淘气些,却也活泼可爱。
迟子上小学的时候,听说托儿所的小同伴尽欺负他的弟弟小达子,于是就找到院里的托儿所,把许多小同伴都打哭了。托儿所的阿姨一看是迟子所为,赶紧找到家里让我们当父母管管孩子。
回到家,我就问迟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指小达子在幼儿园的小伙伴)尽欺负我弟弟,所以达子指谁,我就打谁。没有使劲打,他们就哭了。”迟子如实说。
我一听,怒不可遏地训斥迟子:“你尽出去给我惹祸,要写书面检讨。”
迟子见我真生气了,非常紧张,乖乖地进屋写检讨去了。迟子的大妈(我家的保姆)见我大声训斥孩子,也是满脸阴云。她一向疼孩子,不喜欢我批评迟子,于是就躲到厨房里不出声。家里的气氛突然都紧张起来。
时间不长,迟子就写出了书面检讨,交给我一看,出乎我的意料,检讨书上头一句话就是引用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错误,就是好同志。’”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会引用领袖的语录,我噗嗤一下笑了,觉着这孩子真聪明。
看到我笑,迟子马上放松下来,立即跑到厨房,告诉他大妈说:“我爸爸笑了。”保姆一听,赶紧走过来,看到我刚才生那么大气,现在却又笑了,非常纳闷。我跟她说:“这孩子引用毛主席语录,把我逗笑了。”保姆一听,说:“还是毛主席的话顶事!”
小达子在宣武门外上托儿所的时候,每逢周六下午我就接他回家,有一次刚接回家来,保姆看见他满脸不高兴,就问:“达子,今天回家来怎么不高兴呀?”
没想到小达子说:“我爸爸不听话。”
“呦!怎么说你爸爸不听话?”保姆赶紧问。
“我让爸爸买冰棍儿,他不给买。”达子不高兴地说。
我一听,又乐了,心想才两岁多一点的小孩,竟能用大人常说孩子的话来批评大人,也真是够聪明了。
小迟子能用毛主席语录解围,小达子能用大人的话批评爸爸,当时他们还都很小啊,这些让我想了许多。虽然这都是很小的事,但却表现了儿童的聪明和才智,所谓“见微知著”嘛!那时我就认为,这两个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所作为。果不其然,现在迟子和达子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绩。
儿女长大成人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四个孩子现在都长大成人,也都有自己的特长。
宿圆圆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毕业,后又自学英文并到加拿大留学两年。回国后,在建设部工作,成为英文翻译的一把好手,技术级别是副译审。她1984年12月入党,1985年11月转正。
宿虹(又名宿远)高中毕业在郊区插队后分配到疗养院工作。后来自学成才,没有上过医科大学却考上医学研究生。后来被派到美国继续深造和工作,成为美国的医学博士。因为她多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英语非常熟练,可以用英语作学术报告。
宿迟高中毕业后插队劳动,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法院工作,并于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北京市高级法院副庭长、中院副院长、政法干部学院副院长,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他曾留学德国,现在是法学界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
宿达(又名宿悦)高中毕业后在国家物价局工作,担任《中国物价》杂志的编务和美编。后来考上电视大学,取得大专学历。由于他学有所长,爱好书法,后来就辞职在家专攻书法篆刻。现在他已成为国内外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和篆刻家,曾多次去日本访问。他的书法作品人见人爱,雕刻的印章古朴大气,社会上许多人都来向他求字求章。
全家福 摄于2004 年
前排左起:宿世芳、刘钢;后排左起:姬强(外孙)、宿迟、宿圆圆、宿达、宿虹
刘钢养育的儿女是成功的,她五十多年来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拉扯大,个个都很有出息。她对孩子的爱和奉献完全是无私的,她一生最满意的也是孩子。可以说,她是一位贤德的好母亲,她绝不逊于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的付出值得我永远感谢,值得孩子们永远尊敬。
爱人成老伴
1999年5月,宿世芳(左)、刘钢金婚纪念照
1950年,我和妻子结婚时,我们俩都是20周岁。2011年,我们俩都81周岁。转眼60年已经过去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俩也由爱人变成了老伴。
在我心里,“老伴”比“爱人”高一个档次。互相称“爱人”的时候,我们俩都在忙事业,离多聚少;成了“老伴”后,我们俩几乎形影不离,同出同归,一同游览过许多地方的风景和名胜古迹。
年轻时,我们虽然相亲相爱,但也有吵嘴的时候。不过,我们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吵得很厉害的时候,互不相让,连着三天三夜不说话,处于冷战状态。时间一长,我们都会想办法结束冷战。有时是她找个机会或是借口先对我说话,于是冷战结束;有时是我争取主动,说几句顺口溜逗她,她一乐,气也就消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俩又冷战了三天三夜,我就想办法和好。
我在能让她听见的地方自言自语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婆不说话!”
她一听,噗嗤一笑,随即就说:“谁是你老婆?”
我说:“不知道。”
我们俩人只要一讲话,冷战就会立刻结束,雨过天晴,和好如初。
几十年来,我们只有冷战,从没有“热战”过。
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我们到60岁以后,彼此更加了解,性格中的棱角已基本磨平,很少再有“冷战”,相反,互相的关心越来越多。难怪乡下的种田人说:“秤砣离不开秤杆,老头离不开老伴”。城里的读书人用“鹣鲽情深”来比喻夫妻恩爱。“鹣”是比翼鸟,“鲽”是比目鱼,它们双游双飞,谁也离不开谁。
我们离休后,曾到国内游览参观,先后到过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江苏、浙江、上海、天津、海南、福建等地,走过了大半个中国,遍游了各地的名胜古迹。很多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去畅游长江三峡、中越边境的友谊关、海南的鹿回头、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等。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了各地的美味佳肴。 今年,我们已经81岁,年届耄耋,鬓发花白。人到老年,天天都生活在回忆里,过去的许多往事已经都储存在了我的记忆里,时间的流逝也无法带走那美好的回忆。忆旧时,我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幸福。
2009年9月3日,宿世芳(右)和夫人刘钢摄于海关总署后花园,二人时年均为80岁
晚年生活,知足幸福
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和她共同走过了21916天的光辉岁月,我感到这两万多天,每一天都值得我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