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后,通过奥莉佳我又结识了她的好朋友留霞和其他几位女友,大家很谈得来,经常到各家做客。1995年1月13日,俄旧历新年那天,留霞再次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吃晚茶。
我是同奥莉佳一同到留霞家去的,她家住11号楼10层。我们是最先到的。女主人一开门,那只小黑狗就撒着欢扑上来,摇头摆尾,伸出小爪子好像表示欢迎似的。可我们怕她弄脏了身上穿的新衣裳,都躲着她。这小黑狗是女主人的宠物,可今天这种情况,女主人不得不心疼地把它锁到了隔壁的房间里。
我入乡随俗,给女主人带了鲜花和中国工艺品软木雕,她很高兴地收下了。
留霞住得比较宽敞,三室一厅的房子,平时就她一个人住,儿子结婚后另有住处。那客厅摆设不多,布置得别致典雅,书柜占了半面墙,一看就知道留霞是个知识分子。奥莉佳说过留霞是她的同事,原来也是塔斯社记者,后调去编辑《苏联大百科全书》,直到去年年底退休。我心想,这不是位有身份的学者吗?从她文静优雅的举止和不俗的谈吐便看得出来。
过一会儿,女主人邀请的另两位友人也来了,这天来聚会的人个个都着意打扮了一番。奥莉佳穿紫红色连衣裙,戴着耳环和长长的珍珠项链,快60岁的人了,打扮起来仍然显得年轻漂亮。茵娜才38岁,有着亚美尼亚血统,挺高的个子,一头黑发,脸胖胖的。她穿的是米色连衣裙,外面套了件挑花背心。年岁最大的莲娜穿白色灯笼袖衬衣、黑色长裙,看上去也很大方得体。我穿的是黑丝绒旗袍,化了淡妆。只有女主人比较随便地穿了一身深浅烟色搭配的衣裙,略施脂粉。
我们的莫斯科邻居
看到这情景,我更觉俄国人注重礼仪,连这样一个小型邻里聚会,赴会时都会刻意打扮一番,像是去参加什么盛大宴会一样。
吃晚茶本来是俄国人晚餐的最后一道程序,只上甜食和茶。可是,那天摆在餐桌上的食品却让人垂涎欲滴——一大盘俄式包子、一盘自制的水果点心、一个圆形巧克力蛋糕、一黑一黄两碟果子酱、一大盘水果、一盒精制的巧克力糖、一瓶葡萄酒、半瓶伏特加和十多听饮料。谁料到在目前食品如此短缺、物价这样昂贵的情况下,留霞竟为大家准备了如此丰盛的晚茶。
这时,奥莉佳似乎看出了我的惊异,悄声告诉我:“留霞的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还常出国,那瓶酒就是从希腊带回来的。”
大家先是不约而同地感谢女主人的热情邀请,落座以后都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喝了几杯酒后,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几人海阔天空地谈了起来。兴起之际,无意间听到似乎有人在莫名其妙地重复我们说过的话。我们大笑,它也大笑,大家一下子都惊呆了。抬头一看,在吊灯旁看到一只人工制作的会说话的鹦鹉挂在那里,原来是它在学我们说话。秘密发现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又是一阵大笑。那小东西也应声笑了起来,而且笑声一点儿不差。女主人见大家笑得开心,得意地告诉我们,这只神奇的鹦鹉是她的朋友从中国买回来送给她的。还说她的朋友对中国印象很好,他亲眼看到那里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据说都是因为改革开放搞得好。
说到这,大家都盛赞中国的改革。奥莉佳后来好像做总结似地说:“你们看中国近几年这样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就是因为人家路走得对,改革开放搞得好。人家是循序渐进,不像我们上边的领导那么蠢,一夜之间把什么都打倒了……我看要想改革见成效,就得向中国学习,走中国式的改革道路。”
女伴们随声附和,并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番话,感到非常自豪。
时间过得很快,已是晚上9点了,大家余兴未尽,开始唱起歌跳起舞来。俄罗斯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当晚每个人的表演都够得上专业水平,尤其是莲娜。她拿起手帕举过顶,绕着桌子边唱边跳,真是精彩万分。谁会想得到,这位跳得如此潇洒的俄罗斯妇女竟是位年纪已73岁的老人呢?
整整4个小时,我置身于她们中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我在莫斯科的几年生活中,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这小小的邻里聚会,却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散发着温馨的气息。那几位普通俄罗斯妇女对中国、对咱们中国人的诚挚友情,俄罗斯人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令我难以忘怀。
1993年,到莫斯科邻居家做客时留影
(左起:温家琦、丹·莲娜、奥莉佳、留霞)
“兄弟,咱们是自己人!”
在莫斯科住久了,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居民区的巷子里马路旁,经常有排开一字长蛇阵的人群,等候在座座简陋亭子间敞开的窗口前。他们是要购买自己最喜欢喝的散装啤酒或格瓦斯(饮料)的人们。窗口的柜台上放着几支半升装带把的大玻璃杯,出售时以杯计价。像中国人喝大碗茶一样,从前,啤酒和格瓦斯是百姓家家常备的饮料。每到夏季,那里的生意更是红火,亭子间一开门就有人上门来,或打回去饮用,或直接就地喝光。那里出售的饮料新鲜,既清凉可口又价格便宜,深受莫斯科人的青睐。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萧条、物价的上涨、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喝上一杯啤酒有时也成了奢望。我们租住的寓所在工人居住区。1994年盛夏的一天下午,我也排在亭子间的人群里,想打瓶啤酒回去喝。由于那时不是每天都卖,排的人很多。快排到我时,不经意间听到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排在后面那个满脸络腮胡子、穿件背心和发皱短裤、50岁上下的男子用恳切的目光注视着他前面那位刚刚交完钱,准备举杯痛饮的健壮男子,身子凑近,低声说:“兄弟,咱们是自己人吗?”
那人一愣,没有料到对方会提这样的问题,但他马上满脸和善地回答说:“当然,咱们当然是自己人!”声音友好而坚决。
于是,那络腮胡子鼓起勇气大胆地补充一句:“若是自己人,我可以喝你一口酒吗?”
那壮汉爽快地把酒杯递过去:“这还有什么说的!”
于是他自己立刻又买了一杯,两人碰杯后一饮而尽。这情景令我感动,使我心酸。普通百姓想喝杯廉价的散装啤酒都变得这么艰难,但更使我难忘的是俄罗斯人那种豪爽和真诚。
是的,俄罗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独特风趣的民族习俗。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豪放,待人诚恳、热情好客,尤其喜欢与人交往。一般除全国性传统节日外,他们还利用一切机会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做客。如个人获奖、获得荣誉称号、获得学位、从事某一事业的周年纪念等日子都要请客。而家庭成员的生日、命名日、婚礼、金婚、银婚以及乔迁之喜等都要邀亲友或同事前往,主人则盛情接待。
记得刚来莫斯科不久,我们到文化部一位作家友人家中做客,他对俄罗斯民风民俗很有研究,主动向我们介绍了俄罗斯人相互交往时的礼节。他说,到人家里做客,在宾主相见时,常要由主人走在前面引路。在走廊或前厅里脱下外衣,一般男人应为女人脱下外衣。男人进屋一定要脱帽,女人则不一定。如主人为客人提供室内软便鞋,客人则应从命。俄罗斯人常在客厅里接待客人,如在卧室接待,则客人不应坐在床上。
主动去拜访亲友或同事,要事先打招呼,约好在对方认为适合的时间前往,否则,突然撞入家门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做客时,一般以准时为好。如晚去10~15分钟,是不算迟到的,但不宜提前去,那样会使主人因准备不足而忙乱,显得不够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