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水滴--温家琦回忆录 第28节

点击:

傍晚,伊万、维佳陪我们来到冶金工厂广场,这里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冶金工人节晚会。这座17万人口的小城,那晚在广场上就聚集了5.6万人。

我看到人们秩序井然地坐在四面阶梯式的看台上。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穿着整洁大方,年轻人和儿童几乎人人长得漂亮,粉红色的脸膛,一双双蔚蓝或深灰色的大眼睛。姑娘们更是长得俊秀娇美,个个身段好看。我心想,莫非和我国苏杭一样,这个海滨城市也是美女之乡吗?

坐在我身边的伊万,利用开幕前的空隙向我们介绍,目前这里的福利设施不错,到处有露天儿童游艺场,市内电话一律免费。这里的居民多数自家有船,而且70%的居民的工作与船、与海有关,或当海员,或造船、修船,或捕鱼,所以人们的命运都和大海连在一起,当然,我们还有炼钢厂和炼钢工人,这是另一项多人从事的职业。

晚19时,露天舞台上开始奏起优美的乐曲。以世界舞大荟萃为主题,开始了整台庆祝晚会。20名5~6岁的女孩,分两路燕子般飞跃上场,中间出现了火焰女神。5名红衣女神翩翩起舞,象征着钢花四溅。接着扮成古埃及使者(白衣天使)、乘飞毯的阿拉伯使者……纷纷上场,形成世界各国“舞家”以各自的民族舞蹈来祝贺冶金工人节的壮观场面。节目安排新颖,令人目不暇接。刚才上演的只不过是晚会的序幕,接着上场的是专程从莫斯科请来的“纳纳”摇滚歌星的演唱。我们听了两支歌后就提前退场,因为第二天晚上要踏上归途。就这样,我们与当地居民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与伊万分手前,商量好第二天再去垂钓和游泳。

金三角浴场

主人准时来接,我们驱车再去灯塔区,不巧,当日风急浪高不宜垂钓,于是我们告别亚速海奔赴黑海。刻赤居民真是幸运儿,可以随便选择海滨。当我们绕道抵达黑海金三角海滨浴场时,这里却风平浪静,泳者成群,我们立刻投入到大海的怀抱里。这里山水交融,人们喜欢阳光,热爱大自然。穿着各色泳装的男女或在水中或晒太阳,许多年轻母亲将一二岁的婴儿带到水中嬉戏,想从小培养他们勇敢的性格。

当我们坐在凉亭里等车返回时,不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顺着歌声寻去,我们看到一家人,老老少少十几口坐在那里休息歌唱。高亢的男高音领唱,韵律和谐的女声二重唱和充满俄罗斯风格的合唱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磁石般吸引住我们的注意力,不觉挪动脚步向歌声的方向走去。本想让伊万替我们表示对他们歌喉的赞美,并希望与他们合影留念。没想到他们不但欣然同意合影,还把我们请到他们中间,给每人倒一小杯伏特加,又拿来小吃,说按照俄国人的习惯,对远方来的客人一定要对饮一杯,以表示欢迎。那朴实的语言、真诚的友谊,使你无法拒绝。盛情之下,我们喝干了酒,吃了奶酪、香肠,照了相,一同唱了两支俄罗斯民歌。这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由海滨返回,驱车直奔姐姐玛沙的家,那里已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告别宴。她家摆了满桌子菜,全家大小9口人都赶回来同我们告别。玛沙一家发自内心的热情款待、伊万的真诚邀请、全抛一片心的盛情接待、周全的计划安排、自始至终的陪伴、参观中的耐心讲解、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切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这样的行为,只常见于手足之情的你来我往之中,而我们与伊万却只是萍水相逢、交往不深的朋友……从这里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俄罗斯人的纯朴、善良、真诚,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衷心祝愿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长存。

分享大自然的恩惠

俄罗斯的冬季十分漫长,从每年10月到翌年4月,足足有半年之久。一般人不喜欢冬天,因为它意味着寒冷、寂寞,可俄国人对冬天却有着特殊的偏爱。好像没有冬季,没有了雪,生命就无法延续。的确,俄罗斯人刚毅的性格中,血液里都有着冬的烙印。

当呼啸的北风带着刺骨的严寒,卷着飞雪浩浩荡荡地向俄罗斯大地袭来的时候,人们却满怀喜悦地迎上前去,说:“噢,多好,冬天来了!”冬像位仙女,它使污秽的大地铺上白绒绒华美的地毯,使枯干的枝杈开满梨花,使高耸入云的庄严教堂披上轻纱。它又像位魔术师,一夜间能使整个世界改变模样。是的,冬天对俄国人来讲,有着巨大的魅力,因为它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到山坡去、到森林去、到平铺在蓝天下任何一块旷野去。那里有天然的滑雪场、溜冰场……所以,一到冬季,人们立刻活跃起来,不像我国北方,到了冬季多数人躲在家里。热情的俄罗斯人多是倾巢出动,尤其在节假日,他们男女老少穿上行装,备好雪橇、冰刀、滑雪板、小冰车,带上干粮,早早出发去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靠近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个天然滑雪场,那就是有名的科洛明斯基大教堂所在地。在教堂林立的莫斯科,它之所以有名,首先因为这座教堂是为纪念伊万雷帝诞生而始建于1532年的。它历史悠久,并采用具有俄罗斯独特民族风格的“帐篷顶”式建筑结构。它的主体是62米的乳白色花岗岩高塔,坐落在宽展的白色基石上。塔上部为八角形,之间用船底形尖楔装饰,作为过渡,顶端冠以帐篷式八角形尖塔,挺拔而壮观。其次,也许更主要的是:这个依山傍水的教堂区是当年彼得大帝亲自督建水师和建造第一艘俄罗斯舰艇的地方。这里还有彼得大帝居住过的小木屋,所以此处已成为俄罗斯的重点文物保护地区。据说,经教堂地下隧道还有一条路可直通克里姆林宫。

有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雪,晴空万里,气温为零下15℃,我们决定冒着严寒,去体验一下俄罗斯人的生活情趣。下地铁走不远,我们就看到高大的教堂屹立在半山坡上,近前一看,其后身是由东向西的河床,这是莫斯科河的支流。有人告诉我,这河水将流入伏尔加河。过了一道坡,我们看到了沸腾的场面:满山遍野都是穿着五颜六色衣着的人群,他们有的坐着雪橇或纸板从三百多米的高坡上一溜烟地滑向河的岸边;有的中途摔倒,滚落在雪地里,弄得满身满脸是雪,却毫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拿起“家伙”又重新滑下去。我看到他们个个欢天喜地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在欢腾跳跃中忘却了寒冷,忘却了生活中的苦难。这里更是孩子们的自由天地。他们坐在买来的或自制的小冰车上,由父母带着滑上滑下。一个不满3岁的小男孩硬让人把他抱上冰车,要自己一个人滑。大人拗不过,只好照办。当用力把他推下时,他有点慌了,很快摔下来;但他却没哭,要尝试第二次……正当我心中暗暗钦佩这个小男孩的勇敢精神时,另一处更加奇妙的“景致”把我吸引住了。

在不远的山坡上,枯萎的树丛里,躺着一个光身赤脚,只穿着一条短裤的男子。我们惊奇地凑上前去,只见他戴着一副墨镜,双臂横展,双腿斜伸,成“大”字形,安详地躺在雪地里。若不是看到他胸膛的上下起伏,定会误认为是具僵尸。在这大冷天,我们穿着羽绒服、棉大衣还觉寒气袭人,而那男子却一动不动地足足躺了十几分钟,才慢慢舒展双臂,用雪揉搓着脸和上身,然后轻松地爬起来,摘下眼镜。我注意到他那并不年轻的脸,但人很健壮,眼睛很有神。他善意地扫视了一下围观的人群,面带笑容,摆摆手,若无其事地离开,去穿他的衣裳了。我好像被冻僵了,愣愣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心想,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怎么会有如此莽汉到这里拿生命开玩笑?!我问身边的一位老者:“他不怕冻坏吗?”答曰:“不,今天不算冷,再说,他长年坚持锻炼,这个温度对他来说是小意思!”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深为感叹,真的不能不佩服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锻炼身体、抵卸严寒的坚强毅力。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也更加喜爱俄罗斯那多姿多彩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