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至诚高节--高金谌回忆录 第15节

点击:

2011年,我又送了大家“三支笔”:第一支笔写“人生”,想想自己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走到现在自己是否满意,是否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下一步该如何去做等等;第二支笔写“业绩”,看看我们到底做过什么,做得如何,得到了什么评价,获得了谁的认可,领导是否赞赏,群众是否肯定,自己如何评价;第三支笔写“问题”,也就是写下一步的具体打算,检查一下我们自身是否还存在什么问题。必须要看准你自己存在的问题,问题和缺点是绝对有的,有缺点不怕,关键在于我们自我认识的高度够不够,认识的高度决定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走。而自身的优点则是相对存在的,在一个人身上看到的优点,换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可能就不是什么特别之处了,所以优点是相对的。

从工作当中寻找快乐,这也是一种享受。职务低有职务低的幸福,贫穷有贫穷的乐观,现在的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我觉得群众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群众。社会的认可、群众的欢迎,说明我有这个能力,能为大家办好事情。回顾我自参军之后到现如今,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多次转变身份,但始终围绕着一个工作重心,那就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居民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我始终认为,为老百姓们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对社会的发展和前进有着不可估量的良性推动作用,它的价值直接体现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铺路奠基。百姓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增加,对社区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这也正好是我的专长,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法律援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跟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们常说,咱们的工作目标不能仅限于和平街十四社区,不能仅仅限制在为自己所在的十四区居民服务,而是要使整个和平街所有大小社区的社会资源都充分合理地组织和利用起来。现在已经有十区、十五区、砖角楼、樱花、胜古庄、望京等社区的居民群众主动来我们十四区进行法律咨询和民事调解,这是个好现象,充分体现了大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这个理念,其他社区在别的方面有所特长,我们也可以把它利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开门办社区”,“零距离服务”。其他的社区也可以这样做。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朝着美好的明天发展。现在,每月14日老年协会便民服务日那天,有理发、按摩、义诊、医药、量血压、测血糖、修脚、咨询等多项便民服务。我们也早已打破了只为本社区服务的界限,无论哪个社区的居民,只要来,我们都一视同仁,热情服务。

还有一点,我们做社区公益服务工作的同志们,不要害怕平日里接触的工作繁杂琐碎,这本来就是社区工作的一大特色。除了平时帮助大家解决纠纷、从中调解的工作,还包括我帮社区居民做的法律咨询。这些其实都不是多大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看着事情小而置之不理,或者有所怠慢,要知道,所有的大事情都是由起初毫不起眼的小事情引发和堆积而成的。就像是群众家里的内部矛盾一样,一个小口角,一个小动作,看似不起眼,但是经不起越积越多,最终怒气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才爆发到大动干戈的地步,来到我们这里,经过调解,双方都才觉得没必要。所以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为居民百姓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起到楷模表率的作用,带动更多的正面力量,进而促进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热爱这份事业,并为此倾注了大部分精力的原因。

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认真对待,别人不一定天天有事找我们帮忙,但是我们自己要事先做好应对各种事务的准备,以便遇事时拿起就能干,提到就能用。比如有群众来找我解答法律咨询,请我帮忙写诉讼状,这到正规的律师事务所是要明码标价收费的,但是到了我们十四区,都是免费为大家义务服务,一不为钱二不图利。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来找我做咨询我当然热烈欢迎,但是从我的付出,我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安定温馨,这才是最终目标。

既然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让我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我回馈了社会,退休后依然要想方设法地发挥自己的余热。我们这些离退休的老年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始终以开朗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天的朝阳。不要总是想着退休便是意味着自己已经一无用处,这种想法万万不可取。退休证明我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供我们自己支配,这些时间我们可以用来玩乐,也可以用来学习,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晚年生活完全看我们自己,做好了自我心理的交接工作,以后的生活便是晴空万里。如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整天生活在烦恼和忧伤之中,时间长了必然会引起身体上的疾病,所以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晚年人生定位。怎么做是我们自己的决定,做好做坏无关紧要,只要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心态是健康的,退休后的生活必将是丰富多彩的。

2010年的重阳节,应社区卫生站的邀请,针对“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这一主题,我为社区居民讲了一堂精神健康课,希望大家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更好地适应自己身份转换后的退休,多读书,多看报,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悲观情绪从自己的心里彻底赶出去,然后带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情,尝试着为大家做一些公益服务。时间久了之后,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贡献,也能让老年人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或许他们还能从此爱上公益事业。这将是完美的双赢,既解决了老年人退休之后的人生定位困扰,又为公众事业出了力。长此以往,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将得到有益的锻炼,我们的社区公益事业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办事处“残联”建立党组织后,我应邀为残联党员讲了“共产党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第一堂党课,深受他们的欢迎和好评。

相逢相识

1969年照的全家福

贤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女,在我身后筑起一座坚固的堡垒,无论我如何忙碌,后方永远是温暖的港湾。风雨几十载,我的亲人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和我的爱人是刘宋中学的同班同学。我和她都是班里的优秀学生和班干部,平日里接触的机会自然比较多,如此一来二往,我们两人各自的心中便逐渐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我的爱人马俊华生于1940年,属兔,比我小1岁。我和她原本不是同村,她家在镇上,我家在北村,之前并不认识。

1956年,我们考上了同一所中学,之后被分到同一个班里。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我被老师推举为团支部的副书记,她被推举为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工作上接触比较频繁,平时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起初并未感觉我和她之间的相处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自从第一次她主动提出帮我带饭后,一丝莫名的微妙感觉便在我和她之间慢慢地滋长开来。

那时候我们每天中午吃的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的干粮,学校有一口大蒸锅,由大师傅帮忙把我们带来的午饭放进去蒸热了给我们吃。然后一人再给盛一碗白菜汤,这就算是很丰盛的一顿午餐了。因为我们家里穷,经常带的都是粗粮,窝窝头或玉米饼子加咸菜,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从自己的小布书包里拿出一个玉米面饼子(里边加有红糖),塞到我手中,说:“拿去,赶紧吃吧。”我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棒子面贴饼加红糖的香甜味道。之后的日子里,她总是想方设法地给我带些好吃的午饭,虽然我嘴上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已然明白了她对我的感情。况且我们都是学生干部,平时的关系就很好,有时候上课不小心分了神,等回过味儿来才发觉自己对着她的背影楞了半天,不禁憨憨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