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愿把春留住--邢思玮回忆录 第4节

点击:

工人都特佩服我母亲,母亲会写毛笔字,会讲戏也会唱戏,扮演沙奶奶,她还几次登台演出过。母亲利用短暂的休息间隙,给工人讲戏,让枯燥、劳累的装卸工作变得有意思起来。

母亲虽然长得特别漂亮,但当她装一天沙回来后,变得灰头土脸,蓬头垢面,我们都认不出她来了。如果是装煤回来,那就成了标准的“非洲人”。看着母亲疲惫不堪的模样,我就主动帮母亲洗衣服、洗澡、搓背、捶背,以缓解母亲的疲劳。

母亲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我的小哥哥,小哥哥自己找工作挣学费,不向家里伸手要钱,减轻了母亲的负担。暑假,小哥哥也和母亲一块儿去装车。那时他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呢。小哥哥用他挣来的钱,为我和妹妹一人买了一个书包,一人一条8毛钱的白线皮带,小哥哥也是一个特有志气的人。

我佩服自己的母亲,她不但把自家的事打理得井然有序,而且还管理街道的事情,热情为大家服务。

她一心一意为了街道,什么困难都抢在别人前面。街道的刘主任是一个小脚女人,走路不方便。有一次,天上下着瓢泼大雨,母亲为了帮刘主任给困难居民送补助,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差点儿出危险。雨特大,哗哗的流水把地面都冲塌了,凹陷的地面灌满了厚厚的积水,让人无法分辨哪里是平整的地面,哪里是深陷的地沟。突然,母亲的脚一滑,整个人就陷进了地沟里,幸亏她的手及时扶住了身边的墙,不然非被大水冲走不可。母亲当时心里只想着,及时把补助送到困难居民手里,钱不多,只有5元,但是即使下着大雨,即使有危险,母亲也要去尽她的职责,这就是我的母亲。

我母亲特别善良,有求必应,街道主任将很多事都派给我母亲。母亲正吃着饭呢,街道主任派任务了,母亲一边答应着:“哎!马上就去!”一边撂下饭碗就走。不说是“军令如山”,也绝对是工作第一,因此母亲年年被评选为街道的先进,“先进积极分子”、“先进治保主任”等,得到了好多的奖状。

母亲管理街道,从来没有为自己谋过私利,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严重饥荒,她也是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寸草心难报三春晖

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捞国家的一丝一毫。即使由母亲主管发黄豆,她都没有动一点私心为自家留点儿。母亲是治保主任,如果她想给自家留点儿,别人完全不知道,可是她没有那样做。

母亲永远都在为别人着想,不但为自己的家人操劳,而且还乐于助人,街坊邻居都亲切地称呼她“管理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购物没有塑料袋也没有购物袋,都是用网兜提东西。母亲每次出去买菜,都会帮别人买些,结果沉甸甸的网兜把她的手勒出一道一道、深深的红痕迹,让人看了心疼。

母亲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如果碰到讨饭的乞丐,母亲会跑回家拿馒头给人吃,然后再送给乞丐5分钱。那时5分钱已经不少了。母亲总是在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她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受穷的可怜相。

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母亲帮助别人的心从未改变过,我今天为别人提供一点儿帮助,为别人奉献自己的一点儿爱心,都是耳濡目染受母亲的影响,是继承了母亲的善良本性。

老太太特别要强,宁愿自己辛苦,也要让我们生活得好一些。

别的孩子都穿皮鞋,我因为腿不好,不能穿皮鞋,我就抱怨:“人家都能穿皮鞋,我怎么就不能穿皮鞋呀?”其实是因为我身体胖,腿不好,走道拐来拐去的,不适合。皮鞋一般都瘦长,我的脚很难穿进去,即使勉强把脚塞进去了,脚上的肉也被难看地挤出来一大块儿。当时,我也不懂什么叫丑、什么叫俊,根本没有审美观,就觉得穿皮鞋好。母亲说:“你好好上学,妈给你挣钱去,给你买。”

后来,母亲为我和妹妹每人买了一双小皮鞋。考虑到我的脚的问题,母亲为我们买的皮鞋不是系偏带的,而是中间系扣的。我穿进去,不但不显得我的脚肥,反而显得脚瘦呢。我和妹妹穿上小皮鞋上街,引得路人纷纷回头看,我们姐妹俩自豪得不得了。

即使穿上这样的小皮鞋,显得我的脚不肥了,但是我却总摔跟头,还是腿不好的原因,穿皮鞋特绊脚。我自己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就主动对母亲说:“妈,别给我买皮鞋了。”于是为了不再让我摔跟斗,母亲就纳鞋底子做鞋给我穿,一针一线,密密麻麻的,都融入了母亲的爱和情。

其实,我穿的都特令人羡慕。记得我有一条混纺的灰料子裤,搭配着穿上当时最时髦的T恤衫,简直漂亮极了。因为身体状况,我不能参加体育运动,母亲好像是为了让我获得一种满足感,就为我买了一件绿条的、配着白底松紧边的T恤衫,衣服上印着运动员打乒乓球的图案,给妹妹买的是红底松紧边、踢足球的T恤衫,当时正值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母亲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年幼脆弱的自尊心,让我在她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母亲的品质,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学都学不完。母亲给我的关怀尤其多,给我的疼爱尤其多。为了不让我受到伤害和欺负,为了能够让我自信,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母亲为我付出了更多的怜惜和呵护。

我特别敏感、自卑,哥哥姐姐无意中说一句“你连这个都不懂”,我就会觉得他们可能因为我是残疾人而看不起我、歧视我。母亲劝我说:“你瘫在床上,哪个哥哥、姐姐没给你倒过屎盆?多想想这些,他们工作压力那么大,难免发脾气。”母亲告诉我,不要去猜忌别人,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定要善解人意。

“文化大革命”时,一些趁机作乱的人把我母亲揪上台。有人使坏,唆使街道主任栽赃陷害我母亲,街道主任为了推卸责任,就胡言乱语,往我母亲头上乱扣帽子。红卫兵问:“三家村村长是谁?”主任就配合着回答我母亲的名字——杨裕茹。

母亲的批斗大会是在一个学校进行的,母亲在台上,没有惊慌,没有畏惧,因为她问心无愧。母亲说:“不是说我自己有多好,我绝对相信党,再说我也没做过亏心事,心里很坦然。”然后让母亲“坐飞机”(就是手背着弯腰站在台上),但是母亲没有挨打,没有挨过一皮带的打。因为下面的群众不愿意,好多人挺身而出,维护我母亲,大伙儿喊口号,不让打,他们一边哭一边说:“杨裕茹是好人,不能打!”大家最后都泣不成声。

之后,大家都上我家来看我母亲,说:“邢大妈,您受惊了,这么好的人……”在场的人都掉眼泪。父亲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心脏病发作,躺在地上起不来,把我们都吓坏了。

母亲总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因为出身不好,父亲长期有病,享受公费医疗,她就常对孩子们说:“你们都应该为党多做贡献。”母亲不是喊革命口号,而是她的真心话。她总觉得亏欠社会,所以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毫不夸张地说,母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后来,大哥去邯郸劳动改造,姐姐下乡到医疗队,两个小哥哥当教师带着学生去拉练,妹妹走了,我也插队去了,原来的一大家子人最后就只剩下了母亲。别人问母亲:“你身边就不留一个人吗?”母亲坚毅地摇摇头。当时,父亲刚刚去世,孩子们又都不在近旁,母亲的处境可想而知。但是每当母亲给我们写信时,总是鼓励我们“在农村好好接受教育,彻底改造思想,毕竟你们是旧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毕竟咱们出身不好,属于资产阶级家庭,要脱胎换骨”。别看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她的思想一点儿都不落伍。后来,她给我们写的信也挺“时髦”,开头先写一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母亲不断鼓励我们,鼓励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和希望。